李 穎
貴州省六盤水市鐘山區第十一小學
閱讀一直都是英語教學中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一方面能夠更好地夯實學生所學的英語知識,另一方面也能夠讓學生將所學的英語知識真正地學以致用。英語閱讀教學的開展不應是“空中樓閣”,而應從文本解讀出發,通過開展文本解讀實現閱讀教學的良好教學效果。因此,從文本解讀的角度探索小學英語閱讀教學質量提升的路徑就顯得極為重要。
文本解讀就是結合文本的含義、表達意圖、語境、目的等進行分析理解,對小學生來說是一個十分重要的環節。只有正確地解讀文本,才能夠加深學生對文本的理解,為學生解讀其他文章提供標準。在小學英語閱讀引導中,文本解讀的重要意義不言而喻,通過文本解讀,幫助學生體會不提供的語境,了解文本中的表達重點,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但是,文本解讀的認知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小學生在學習中也會出現一些困難,因此,不愿意基礎文本解讀。其次,受到教材的影響,學生學習興趣很難激發,閱讀習慣很難培養。面對這些問題,一定要結合小學英語教學實際,探索文本解讀的策略,力爭能夠轉變小學英語文本解讀的現狀,達到教學的效果。
文本閱讀對學生來說是有一定難度的,因為純文字對學生的吸引力小,再加上學生的自我調控能力差,很難集中精力認真完成閱讀任務。但是天性使然,興趣和求知欲是學生不斷追求學習進步的動力源泉,在閱讀導入設計中要多創設情境,融入趣味,疏導學生的閱讀心理,營造出良好的閱讀氛圍。
目前,小學階段很多教師習慣將自己的認識強加給小學生去思考一些問題,這是非常不利于學生發展的,甚至會直接扼殺學生的想象力,阻礙學生閱讀理解習慣的形成。因此,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教師要盡量以學生為教學主體,遵從學生本位的思想,賦予學生更多獨立思考的實踐,從而讓學生能夠更加全面地理解文本的內容。并自主帶入,想象其中的語境,甚至扮演文本角色。通過自主思考,得出獨到的見解。這時候,當學生主動表達自己閱讀想法的時候,教師只需要稍加引導,鼓勵學生,就可以調動學生閱讀思考的積極性,提高學生閱讀的效率。
在閱讀中,我們要發揮好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在閱讀的各個環節中滲透閱讀方法和技巧,讓學生在完成閱讀任務的過程中感知閱讀方法,在讀中理解消化方法,在讀后總結歸納閱讀技巧。師生合作總結的閱讀技巧利于學生學著使用方法去解決相關的問題,從而提高閱讀效率。閱讀方法是在閱讀實踐中經過探索、試用、總結、運用之后自然形成的一種方法,并逐漸形成能力。只有通過親身實踐體驗到方法的妙處,學生才會更加珍惜方法、使用方法。
進入閱讀文本學習時,需要對文本內容進行深度解讀,分析文本內部結構的關系,引導學生通過多樣的閱讀方式,深入理解文本,品味文本內涵,發展其思維能力。建構表格模式,梳理文本信息。根據文本內容建構表格,讓學生在完成填表任務過程中采集相應的信息,鍛煉學生的辨析能力和歸類能力,進而對文本信息進行整合處理,由此理解文本內容,掌握文本結構。運用設疑技巧,縱深文本理解在文本閱讀過程中,問題從簡單到復雜,由表象及縱深,通過自主閱讀找尋答案,引發學生積極思考,進而理解文本內容。
良好的閱讀習慣是學生提高文本閱讀的基礎,也是幫助學生加深對文本理解的關鍵。第一,在課堂中開展閱讀引導,結合教材的內容滲透,通過個人探索,小組合作探究等方式,幫助學生了解文本的內容,學習閱讀的方法。第二,在課下,也需要結合信息平臺建立,定期為學生分享有意思的繪本,為學生營造寬松的環境,鼓勵學生自主閱讀。隨著學生閱讀經驗的增加,逐漸將閱讀內容滲透到生活中,并開始自主尋找感興趣的繪本。第三,在授課的過程中,教師也需要結合文本的解讀,多角度引導學生思考,幫助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探索文本的奧妙。久而久之,學生就會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從學生角度出發進行教學會使他們對問題充分理解,且通過文本特征預測文本內容能鍛煉他們的思維能力。但是大多數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都有不同的教學方案,其中如何讓學生在有效的時間內學會更多的知識就是教師的教學方法不同導致的。因此,教師在解讀文本的過程中需要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和他們自身的特點來制定教學方案,這樣做會使他們對課本內容更加理解,不僅能夠使他們思維活躍,而且也能夠提高他們的閱讀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