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 旭/華北科技學院
多元文化在不斷發展,要想使高校思政教育保持時效性,就要使思想教育不斷與時俱進,跟緊社會發展步伐,使學生在社會的不斷發展變化中,在多元文化的沖擊下始終堅持自我,保持良好健康的心態。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政治教育意識,開拓他們的思維,使他們在復雜的社會中能夠抵制誘惑,堅守初心,勇敢面對一切困難,抓住機遇,不斷發展自我,為社會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多元文化沖擊下對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產生了一定的影響。集中體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一)多元文化沖擊高校教育環境
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發展,我國思想政治教育也更具開放性,這就使得思想政治教育要在多元文化環境下不斷發展。社會越來越復雜,就需要多種文化服務于社會,這些文化和價值觀念不斷碰撞,使學校思想政治教育主陣地地位受到沖擊,給學校的思政教育帶來了挑戰,不利于培養學生形成正確的三觀。另外,大學生的思想還處于波動時期,隨著多元文化的不斷發展,大學生的價值觀念也變得多種多樣,容易使大學生受其他思想觀念的左右,產生錯誤的思想價值觀念,甚至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產生懷疑,非常不利于高校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無法發揮出應有的教育作用。
(二)多元文化對高校大學生的影響
大學階段是大學生心理逐漸成熟的時期,他們的心理還不穩定,面對多元文化和價值觀時,不能堅定自身的價值觀念,容易被左右。很多大學生都能持有一顆愛國和為祖國奉獻之心,有著正確的思想觀念和愛國主義意識。但是這并不代表他們不會被多元文化所左右,很多學生會受到多元文化的影響,從而動搖自身的政治觀念和理想信念,對大學生的全面健康發展有著非常不利的影響。
(三)多元文化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
隨著社會的發展,文化的傳播渠道越來越廣泛,傳播方式越來越多樣,這就對我國教育領域產生著非常大的影響,促使著我國教育不斷轉變和創新教學方式,這就使得思想政治教育也要適應時代的發展,調整教學各要素,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思想政治觀念。因此,高校在開展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要正確傳播思想內容,不斷與時俱進,使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符合時代發展的需求,促進學生的思想政治觀念保持先進性。只有這樣,才能充分發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作用,使思想政治教育變得更靈活,根據時代的發展需求不斷進行調整。
在闡述多元文化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基礎上,下文側重對多元文化視域下的高校思政教育改革路徑進行探索。具體如下:
(一)建立多元化的文化選擇機制
高校在開展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要允許多元文化的存在,但要在實際教學中抓住教學重點,有目的、有計劃、有側重的開展教學,建立多元化的文化選擇機制;要始終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貫穿教學活動始終,堅持以人為本,不斷創新思想政治教育途徑。要根據新時代青年大學生的實際情況,創新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建立新時代的思想政治教育體系。同時,高校要加強對大學生思想動態的了解,一旦發現大學生的思想出現偏頗,就要有針對性的引導大學生回到正確的理想信念上來,避免大學生受到不良文化的侵蝕。此外,高校要充分發揮文化引領的重要作用,利用先進文化感染學生,弘揚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斷引進西方優秀文化,建立多元化的文化選擇機制,進一步推進高校的精神文明建設,使思想政治教育發揮出最大的教育作用。
(二)創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學方式
在多元文化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內容要不斷與時俱進,創新教育形式,采用多種方法進行教育傳播,完善課程內容,使教學體系符合時代發展需求。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可以充分利用互聯網開展教學,采取學生感興趣的教學方式,比如情境教學法、榜樣教學法等,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將枯燥的知識變得有趣起來,將難以理解的知識變得形象起來,利于提高教學效果。高校要重視先進文化育人的重要作用,不斷通過各種途徑豐富大學生的文化生活,比如開展思想道德知識講座、中國古詩詞朗誦比賽、經典文學片段再現和各種問題活動等,從而不斷完善校園文化建設,提高大學生的整體文化素養。開展思想道德知識辯論賽能很好地提高教育效果,在開展辯論賽之前,可以先讓學生尋找和辯論有關的內容,從而更好地進行實際辯論,使論點更加飽滿和有說服力,學生尋找的過程也是學生吸收知識的過程,學生會對知識理解更加深刻,從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同時,中國古詩詞朗誦比賽也是一種很好地思政教育方法,學習在不斷朗誦和閱讀過程中會進一步加深對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理解。我國優秀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是我國重要的精神財富,是一代代中國人民共同發展留下的精華,值得我們不斷傳承和發揚,這對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也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建立完善的思想政治教育實踐教學平臺
大學生具備較強的探索欲,當他們產生興趣時,可以使他們積極主動參與到教學中來,通過對他們進行正確引導,可以很好地帶領他們完成教學目標,這對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要建立思想政治教育實踐平臺,讓學生進行實踐,教師對他們進行指導,在實踐過程中貫穿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和理論。比如帶領他們到紅色革命區去參觀旅游,在那里給他們講革命故事,宣傳愛國主義思想,啟迪他們的心靈;在暑期開展志愿者服務活動等,讓他們在活動中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和公益性教育。這些活動都能使他們掌握知識技能,提高學習知識的能力,還能使他們加深對知識的理解,提高教育效果。在實踐教學中貫穿思想政治教育并不是簡單地舉辦活動就行,而是要在活動中合理的融入這些知識,使學生更好地接受和理解。也就是說,只有在特定的情境下學生理解和接受了,才能更好地踐行,也才能糾正自己的思想,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
(四)利用網絡開展對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高校在設計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和進行教學安排時,要能引起學生的興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但傳統的思想政治教學模式較單調枯燥,無法吸引大學生的注意力。目前,很多大學生都喜歡上網瀏覽信息,他們的學習和生活已經離不開網絡,我們可以利用網絡開展對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很多高校都對此進行了積極地探索,特別是網絡思政。學習強國給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一個很好地網絡教育平臺。怎樣讓網絡思政教育吸引大學生的注意力,使他們積極主動地開展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學習,光靠這些平臺還不夠,還需要教師不斷地進行引導,讓大學生成立各種社團,通過社團組織和引導學生進行學習討論,改變學生被動的學習狀態,轉變成主動學習。特別是針對一些社會熱點、大學生關心的事件,教師要做好引導工作,讓學生積極進行討論,發揮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巨大作用,使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進行優化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