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云
河北省永清縣龍虎莊鄉中心校
信息技術是指利用電子計算機、遙感技術、現代通信技術、智能控制技術等獲取、傳遞、存儲、顯示和應用信息的技術。在傳統的小學語文教學中,有不少語文教師習慣于一支粉筆、一張嘴的教學方式。但是這樣只是在很大程度上完成了課程規定的教學任務而已,實際的教學效果卻有可能因此大打折扣。在科學技術相對不發達的過去,這樣的教學方式或許純屬無奈之舉。但在信息技術高度發達的今天,傳統的教學方式已然跟不上時代發展的節奏,勢必要經歷一場深刻的改革。因此,本文將從以下三個方面論述信息技術如何更好的運用到小學語文教學中當中。
小學生的年齡特點,決定了他們對于客觀事物的認識多停留在表面。又因為他們本身生活經驗等的限制,使他們的知識儲備相對匱乏。因此,在學習課文時,對書中的重難點很難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去理解,他們的理解可能僅僅只停留在老師的講述層面。而信息技術則可以很好地解決這個問題,通過多媒體的放映可以將視頻、音頻和圖像很好的結合起來。使枯燥的知識趣味化,抽象的道理形象化。
例如在上《地震中的父與子》這一課時,教師可以采用視頻導入的方式,先播放電影《唐山大地震》中地震出現時的片段。將地震來臨時房屋坍塌、道路被毀,人們所有的心血和成就都在頃刻之間覆滅的悲慘景象呈現出來。讓孩子們體會到人們在心痛于家園被毀的同時,又不得不鼓起勇氣尋找有可能生還的人的矛盾而又復雜的感情。在情景導入之后,讓大家試著去理解文中父親是如何懷著堅定的信念去搜尋自己孩子的。教師再從旁引導孩子們,讓他們明白和理解這篇文章所蘊含的真正的情感內涵。通過多媒體可以讓學生設身處地的了解到當時故事發生的背景,從而幫助他們更好的理解原文。
多媒體技術能夠化靜為動,化虛為實,化抽象為具體。將枯燥深奧的知識以淺顯易懂的方式呈現給大家,使學生可以正確理解課文主旨,較低教學難度。從而使課堂在變得豐富生動的同時也可以更加高效。
葉圣陶先生說過教師主要在于引導學生求得知識,也就是說教育教學不僅僅要追求教學任務的完成度,還要善于引導學生,培養獨立思考并解決問題的能力。只有當學生學會獨立思考,并不斷激發其創造力和想象力時,其學習過程才是真正有效并且有意義的。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小學語文教育已經不僅僅局限于對學習成績的關注,更加注重的是對學生的學習思維、能力及習慣的培養。
例如在學習《大禹治水》這一課時,可以建立語文QQ聊天討論群,在放學之后將上古時期山水圖景發送到群中,讓大家對當時的環境和地勢有所了解。同時為同學們補充禹的父親---鯀治水的經歷,并讓大家思考為什么鯀治水會失敗,幫助大家更好的預習課文。在正式上課時先讓大家觀看相關動畫視頻引入教學主題,讓大家對教學內容有一個初步的了解。接著選取課文中的禹“三過家門而不入”的片段讓大家分組進行情景演繹,可以自行根據情景設置對話內容。通過角色扮演讓學生得以理解不同人物的心路歷程,也可以通過大禹的故事對自己的生活和學習有所啟迪。
利用多元化的信息技術可以更好地幫助學生們理解文章所傳遞的精神內涵,同時運用課前預習、分組討論、角色扮演等多種形式進行綜合學習,促進學生學習思維、能力及習慣的良性發展。
由于部分地區教師準入門檻較低,導致城鄉之間、不同學校之間的教學水平都存在一定差距。利用信息技術可以幫助一些缺乏教學經驗的教師以視頻會議或者網絡交流的方式學習成功的教學經驗。同時運用多媒體讓更多的學生學習優質的課程,對于教師和學生來說都能收獲到不一樣的經驗和知識。
例如在學習《問銀河》這一課時,其中的“銀河”對于學生來說是比較難以理解的自然科學知識。這類自然現象和事物也很難用語言描述清楚,文章中所包含的一些科學名詞也比較晦澀難懂。在學習這類比較生澀且深奧的文章時,不僅會給學生的理解帶來苦難,也會給教師的教學工作帶來挑戰。教師可以通過學習其他優秀教師的教學備案和講授過程對這類教學進行工作總結,幫助教師更好的開展教學工作。在時間富余的前提下可以給學生觀看優秀課程,并讓學生談談觀看之后的感想和體會。從而幫助教師突破自己的教學瓶頸,更好教學。
信息技術的到來為小學語文教學增添了無限可能和無窮魅力,也在某一層面真正優化了語文課堂教學,為提高教學效率和發展素質教育提供了廣闊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