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愛香
江西省豐城市洛市中心小學
古詩詞教學并不僅僅是語言材料的積累,還是思想、情感、形象等方面的積累。通過古詩詞教學,學生的視野可以得到有效的開闊,學生的知識可以得到有效的增長,學生的智力可以得到有效的發展,學生的情操可以得到有效的培養,學生的修養也可以得到有效的增強,學生還可以通過古詩詞汲取到我國傳統文化的精華,可以將我國的文字的美感受到。
古詩詞中的自悟自得指的是學生在背誦古詩詞的時候去自主地查閱資料,通過各種各樣的手段去理解、感悟古詩文的內容,去掌握作者的思想情感,感受到古詩詞中所蘊含著的哲理。自悟自得的方法不止一種,教師可以讓學生在學校里查,也可以讓學生在家里查,學生可以去翻閱書籍,也可以去詢問身邊的人。鑒于古詩詞是古人的一種文學形式,其最大的特點就是簡潔、篇幅短小,但是其中蘊含著大量的情感、思想,所以教師需要讓學生去熟讀古詩,發揮出自己的想象力去感受其中的意境。[1]
例如在教學六年級下冊的古詩詞誦讀中的《江上漁者》的時候,教師可以先讓學生去閱讀古詩詞,然后將古詩詞中不知道怎么讀、不理解的字詞勾畫出來,并通過自己的方法將其解決。在學生可以順利地讀下來古詩詞,并且理解了古詩詞的大意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去想象,腦海中形成這樣的畫面:捕魚人在波濤洶涌的江面上冒著生命危險去打撈鱸魚。因為這一畫面的沖擊力很強,所以學生可以對捕魚人產生一定的同情、憐憫。又如在教學六年級下冊的古詩詞《竹石》的時候,教師可以將竹子的圖片呈現在學生面前,讓學生對其進行觀察,并說一說自己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隨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去朗讀古詩詞,邊讀邊想象。在這樣的教學方式中,學生不僅可以感受到古詩詞的魅力,還可以感受到作者想要表達的思想、情感,感受到竹子的精神。
古詩詞并不是隨隨便便創作出來的,是詩人經歷了某些事情、看到了某些景物的有感而發,其是有著特定的時代背景的。不同的人在閱讀同一首古詩詞的時候也會產生不同的見解,獲得不同的感受。[2]所以教師要引導學生去理解古詩詞,去深入的思考。
在學生有了自己的理解后,教師可以進行有效的引導。由于古詩詞是講究押韻的,所以每首古詩詞都是有其獨特的旋律的,所以教師可以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去多讀古詩詞,在讀的過程中感受到古詩詞的旋律美,感受到平仄體現出的語言的抑揚頓挫,從而將其有效的內化。而在不斷的誦讀古詩詞的過程中。學生不僅可以將古詩詞的形式美感受到,還可以將古詩詞的內在的情意美感受到。教師讓學生讀古詩詞的時候,要讓學生注意古詩詞的韻腳,這里并不說讓學生讀到韻腳的時候將自己的聲音加大,刻意地將其突出,而是要讓學生按照古詩詞的發言將其進行處理。
古詩詞中是蘊含著一定的情感的,讓學生反復地去誦讀古詩詞,可以有效地將學生的想象力提高,可以讓學生的藝術修養增強,可以讓學生切實的將詩情感受到。
例如在教學六年級下冊的古詩詞誦讀中的《游園不值》的時候,教師要明白,這首古詩詞中的“憐”并不是可憐、同情的意思,而學生的學習能力有限,所以學生會不自覺地將其認為是可憐、同情的意思。教師在實際教學中可以引導學生去多讀,并嘗試去翻譯那句詩,讓學生將同情、憐憫這個意思帶進去感受一下。通過這一過程,學生會切實的明白憐并不是同情、憐憫的意思,并結合古詩詞的意思猜測出憐指的是喜愛。在讀通古詩詞后、理解了古詩詞的大意后,學生可以感受到作者在古詩詞中蘊含著的感情,并在誦讀的時候自覺地帶入感情。由此可見,通過反復的朗讀,學生不僅可以加深對古詩詞的理解,還可以將古詩詞的詩情悟出來。
古詩詞是語文教學中一項重要的內容,但因其與學生的交流習慣存在很大的差異,所以很多學生無法快速地理解古詩詞的意思,無法將其中蘊含著的情感、我國的優秀傳統文化感受到。鑒于教師是課堂的組織者、引導者,是學生成長路上的引路人,所以教師需要采用合適的方法去開展古詩詞教學。上述提到了三種簡單有效的方法:通過熟讀古詩自悟自得、將古詩詞中的韻律尋找到、通過反復誦讀將詩情悟出,教師可以將其運用于實際教學中。在這樣的古詩詞教學中,學生不僅可以積累大量的語言材料、積累一定的思想、感受,獲得一定的古人的生活經驗,還可以讓學生感受到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華,讓學生的人格修養更加地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