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靜峰 梁會朋 劉玉欣 葉淑紅
(大連工業大學食品學院 大連·遼寧 130024)
選取2018年入學食品專業本科生,隨機取2 個班作為研究對象,1 個班30 人,另一個班26 人,2 個班分別被命名為A班和B 班。
教材選用全國普通高等院校工科化學規劃精品教材《生物化學》,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李憲臻主編。采用超星學習通網絡教學平臺作為網絡視頻教學及考核平臺。網絡教學視頻授課采用華中科技大學楊廣笑教授版本。
(1)網絡學習過程管控。學生按學校正常課程表按時觀看教學視頻。課程開始前10 分鐘進行簽到,課程結束10 分鐘內進行二次簽到。視頻點播模式為必須完成前一章視頻方可開放后一章視頻內容。學生可通過社交軟件“釘釘”群向教師提問并獲得學習疑問解答。
(2)網絡學習任務管控。在學習到相應章節的時候會在章節設置主題討論、搶答以及作業等教學任務。主題討論由教師設置需要深入思考的討論主題,學生可以在學習通留言討論相關問題。搶答環節則設置結論非常明確的題目,設置5 分鐘內搶答有效。作業的內容較多,包括每章10 道選擇題,10 個填空題,10 條名詞解釋,8 道問答題等。
(1)以學習過程為主對學生進行綜合評分。按網絡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各級各類控制指標進行綜合評分。此過程強調學生學習的參與過程,按各環節成績占比計算出最終成績。具體考查指標包括:觀看網絡課程視頻得分占比40%、在線小測驗得分20%、在線作業得分15%、考試得分15%、學習次數得分10%。各項得分均由超星學習通網站自動收集信息并進行成績換算。考核章節限定在糖化學、蛋白質、脂質三章之內。
(2)以學習效果為主對學生進行評分。以學習效果為中心對網絡學習結果進行評分即采用傳統考試考核方法。考核題目包括選擇題10 道、填空題5 道、分子式3 道、名詞解釋5 道、問答題4 道、計算題1 道。采用“釘釘”軟件進行在線直播監考,考慮到網速問題選擇下午7:00 開始考試。令學生準備帶有攝像頭的電腦或手機通過“釘釘”進行考試過程直播并錄像,教師在線監考,隨時切換視頻監視對象。學生在超星學習通考試平臺收到電子試卷,采用手動在紙面上作答。為進一步防止學生作弊,基本的考試策略為加大題量,同時減少考試時間(45分鐘)。此策略使學生忙于卷面作答,而沒有時間在網絡上搜索答案,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學生作弊的可能性。待考試進入最后5 分鐘的時候令學生拍照將答題紙照片上傳至超星考試平臺。設置45 分鐘為考試關閉節點,過期則拒絕上傳試卷材料。

圖1 A 和B 班在以學習過程和以學習效果為中心考評方式中的考核結果
根據以上測試學習過程為中心的評分結果,A 班30 名同學中在60-80 分的人數占比達到87.88%,而40-60 分間的占比為3.03%,低于20 分的學生占比為9.09%(圖1)。以學習效果為中心的考核結果顯示,80 分以上人數占比達到60%,60-80分的人數占比達到23.34%,而40-60 分間的占比為13.33%,低于20 分的學生占比為3.33%。B 班26 名同學,以學習過程為主的考評結果顯示,在60-80 分的人數占比達到70.00%,而40-60 分間的占比為16.67%,低于20 分的學生占比為13.33%。以學習效果為主的考核結果顯示,在 80 分以上人數占比為60%,60-80 分的人數占比達到23.33%,而40-60 分間的占比為10%,低于20 分的學生占比為6.67%。
對比遠程網絡授課中以學習過程為主考核成績和以學習效果為主考核成績可以看出,無論是A 班還是B 班,兩種考核方式都有著較大的差異,同時又有著一定的相似點。以20 分以下人數比例來看,以學習過程為主考核成績A 班和B 班占比比例為1:1.5;以學習效果為主的兩班占比比例為1:2,此兩者比值已經很接近,這表明此兩種考核方式都可以明顯鑒別出低分成績人群情況。由于以學習過程為主考核方式計算有著眾多影響因素,因此評分分數段比較集中,所有學生成績均未超過80 分;而以學習效果為主考核結果中則有著眾多學生成績超出80 分以及90 分,表明卷面考核方式可以比較精細的反映出學生學習效果差異。以超過 60 分成績人群進行對比發現,A 和B 兩班以學習過程為主的評分占比分別為87.88%和70%,而兩班學習效果成績評分占比分別為83.34%和83.33%。說明兩種考核方式對較高分數段學生整體也有著較好的評價效果。然而,就40-60 分分數段的成績來看,結果則極不穩定,從3.03%到16.67%差異巨大。由此可以得出結論:(1)兩種考核方式均可以較好的鑒別出低分數段人群情況和高分數段人群情況,而對中間分數段人群鑒別結果差異較大。(2)以學習效果為主的考核方式比以學習過程為主考核方式能夠更精細的辨別出學生學習效果的差異。
一些低分成績學生(20 分以下)的存在可能有以下原因:(1)本考核僅限于前3 章的學習內容,學生可能仍不適應學習內容;(2)學生的學習自制力無法得到把控,遠程網絡授課意味著學生需要自我管理,由于教師無法在線掌控學生的一舉一動,一部分學生會放任而疏離于主動學習致使考核成績不佳;(3)客觀實體因素,如電子設備品質不佳、網絡速度阻礙學習進程、長期觀看視頻視力下降等因素的影響。此部分學生需要在未來的學習中取得關注促使其提升成績。
完全遠程網絡授課方式有著眾多優點,已有研究先例,但從未被完全實施。2020年這一教學方式被徹底執行。而在這一完整授課執行鏈中,最核心的教學環節就是學習效果考核環節。鑒于網絡信息功能的強大以及數據處理方面的優勢,促使人們相信由網絡數據計算所得到的學習過程評價方式是一項比較公正和客觀的教學評價方式。但本研究結果顯示出遠程網絡教學的學習過程評價雖然能夠較客觀的鑒別低分數段學生和高分數段學生學習效果,但無法給出精細的人群評價差異,使一些知識掌握能力強的學生得到埋沒。就教學效果評價這一環節,遠程網絡教學的綜合數據分析考核方式目前仍代替不了面對面卷面考核方式。對學生學習效果的考核牽扯著教育的方方面面,不可不慎重。隨著研究的深入,期待未來能夠出現更適合的教學評價方式,以充分發揮出遠程網絡授課的全部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