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迪
今年新冠肺炎疫情以來,外賣行業的食品安全受到社會各界關注。為了避免食品在配送過程中可能受到的二次污染,上海市市場監督管理局通過機制完善、技術創新和多方共治,推廣餐飲外賣使用“食安封簽”。2020年9月22日,上海市市場監督管理局正式發布《上海市餐飲外賣食品封簽使用管理辦法(試行)》(以下簡稱《管理辦法》),并于2020年11月1日起正式施行,為“食安封簽”的推廣和使用夯實了制度基礎。
此次出臺的《管理辦法》是全國第一個以“食安封簽”為主要內容的規范性法律文件。《管理辦法》共19條,包括“食安封簽”的定義、種類、基本要求、使用方式、相關各方的義務和權利、“食安封簽”責任的合同約定、糾紛處置等條款。
解決三大問題
《管理辦法》解決了三大問題:
確保餐飲外賣食品配送過程中的安全通過“食安封簽”的完整性和不可拆啟或不可重復使用的性能,避免餐飲外賣食品在配送過程中受到污染的可能。
明確餐飲服務提供者、配送人員、消費者在餐飲外賣過程中的權利和義務通過“食安封簽”的完整性來判定餐飲外賣配送過程中的責任,改變以往在此類糾紛中,因難以界定食品受到污染的環節,無法確認責任的情況。
明確糾紛處置中的首負責任通過明確使用“食安封簽”和未使用“食安封簽”情況下,發生此類糾紛的首負責任承擔者,進一步改善消費者權益得不到有效維護的情況。《管理辦法》第十七條明確,未使用“食安封簽”的餐飲外賣食品,消費者在當場簽收時發現食品受到污染,或簽收后發現食品受到污染的,實行餐飲服務提供者首負責任制。
首次提到“多次使用的食安封簽”
《管理辦法》在第五條“食安封簽”定義的第二款,首次提到了可以多次使用的“食安封簽”這個概念,雖然目前還沒有在實際應用中普及,但是它相對一次性使用的“食安封簽”,具有三大優勢:
①可循環使用特性。多次使用的“食安封簽”在技術上一般采用電子封簽的形式,一個電子封簽可以開合數萬次,將每次使用的費用拉低,甚至趨近于0元,解決了一次性“食安封簽”依靠政府和平臺的資金投入制作分發,缺乏可持續性的問題;
②電子封簽可以做到數字化全鏈條監控外賣情況,用信息技術賦能城市管理,用數字紅利惠及每一個人;
③保護生態環境。可循環使用的電子“食安封簽”使用環保材料,不使用膠水,同時還可以減少紙張損耗,契合既要金山銀山,也要綠水青山,追求綠色發展繁榮的要求。
用“小標簽”來撬動食品“大安全”,讓消費者“點的安心,吃得放心”。讓“一餐一封簽”為網絡訂餐配送增添真正實用的“安全防護服”。
上海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將不斷引入監督力量,豐富監督反饋途徑,暢通“食安封簽”推進、監督、反饋的閉環工作,構建“人人參與、齊洽共享”的新型管理模式,形成“政府引導、部門推動、企業自律、社會共治”新思路,真正做到“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讓“食安封簽”的推進工作為城市精神文明建設把薪助火。
(供稿:上海市市場監督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