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洺萩
短暫的人生漫長之旅,
回望來路只需三言兩語。
盡管我一路追求自我,
可是我依然怕讓你失落……
——李健《謝謝你》
多少年以后往事隨云走,
那紛飛的冰雪容不下那溫柔。
這一生一世這時間太少,
不夠證明融化冰雪的深情……
——李健《貝加爾湖畔》
眼前彼岸,何止無邊。
糾纏解脫,與之何干。
總有先賢化星閃閃,
可我寧愿燈光為伴……
——李健《滄海輕舟》
我們這代人,應該都蠻懷念20世紀八九十年代時那種自然、激情和純真的樣子,有一份崇尚精神的力量隱身在身軀之中。當年,我們也曾被一個叫“水木年華”的樂隊組合所打動,聽一首叫《一生有你》的歌聽得熱淚盈眶:“多少人曾愛慕你年輕時的容顏,可知誰愿承受歲月無情的變遷,多少人曾在你生命中來了又還,可知一生有你我都陪在你身邊。”也因為這樣,開始知道和了解了這位來自清華校園的同齡理科音樂才子,只是紅了一年后,便因和搭檔在音樂創作方向上的追求不同而退出組合。從此,李健靜水深流,開始不緊不慢地讀書、旅行、創作,探索著內心深處對生命理解的態度和追求,用文字和音樂表達著生而為人的真摯感情。一個人又能寫,又能曲,又能唱,其音樂靈魂引領走向生命全然創造的過程在世人面前表達得淋漓盡致。
就這樣,我和母親不約而同都成了李健的粉絲,琢磨他寫的歌詞,聽他唱歌,總能進入內心深處,產生共鳴和同頻。一直關注著李健音樂會的信息,就想著帶母親有機會去現場聽一次。提前很久去訂票,訂到了2020年1月11日“不止是李健”上海站演唱會。一直瞞著母親,想著到時給她個驚喜。只是誰也沒有想到,這將是我和母親看的最后一場音樂會,與其說是我們陪她,不如說是她陪著我們。她那時拖著羸弱的身軀,卻強打著精神聽完了整場,閉著眼睛,時而輕輕地說“這些歌詞寫得真是好呀”,我知道母親是想多陪我一點時間,能給我盡可能的多留下些美好的回憶……母親走之前的幾天,有時還讓我放一些李健的歌給她聽,比如《風吹麥浪》《貝加爾湖畔》《向往》……
聽李健說話,看他的形象,聽他唱歌,都是一氣周流的感覺,很真實,很合一,雍容自若的神采、幽默瀟灑的言語,不露鋒芒,不事張揚,無大喜大悲,拾起歲月,從容淡定。
于我而言,聽他的歌,就像喝一杯黃茶。是那種看起來綠不綠、黃不黃的,泡開來是安安靜靜的黃湯黃葉,聞起來氣味不張揚、不霸氣,絲絲縷縷的幽雅卻又似乎夾雜著火的味道。然而,我卻那么的喜歡它,喜歡它那種不急不躁間不斷釋放出來的甘甜馥郁的滋味,似乎在一種平衡狀態里達到美妙的和諧。
中國的茶實在太多了,產地多、品種多、制作工藝五花八門,雖說近代把茶葉分成了六大類,其中也有黃茶,但是很多人對黃茶知之甚少。黃茶是怎么來的,說起來是個偶然事件,人們從炒青綠茶中發現,由于殺青、揉捻后干燥不足或不及時,茶葉被水汽熱悶,茶葉又悶黃,看來很難看,但是放了一段時間,發現喝起來柔柔的,新鮮又有新滋味,于是好奇心促使人們開始總結偶然事件的經驗,不斷提升技術,最終經過殺青、揉捻、悶黃、干燥而制成黃茶。不同產地的制茶企業根據當地茶葉的特性,在每個步驟的時間上給予不同處理,最關鍵的一步就是悶黃工序,此工序是形成一款黃茶品質是否突出的最重要步驟。
比起綠茶制作,黃茶的悶黃工藝需要時間。在快餐時代的今天,不等天時的茶葉越發越早,炒作制作越來越快,春天急著上市可以越賣越貴。所以又有多少人會真的耐著性子去做一款需要時間、外形看起來又不那么討喜的黃茶呢?
念念不忘必有回響,帶著心念,必會遇見。一遇見便是真品。過了唇齒,很多年從此便不會忘記。
內斂,是黃茶的風格特征,既保持著綠茶的鮮香,又多了一份柔和。更重要的是,相比于綠茶,黃茶的寒性又降低了很多,對胃黏膜刺激也降低了很多。它的魅力就在于它的中道。
每次細品它時,總能讓我感受到一種可以不受情緒影響的平靜、安寧、祥和的狀態,是天下萬物本來的面目,是溫和的,但又是強大的。
離開“水木年華”的李健,像是在經歷著黃茶的那個悶黃階段,通過時間在不斷發酵著自己,變化著自己,激蕩著自己,最終會變成什么,不知道,但如其所是的呈現才是必然。
聽李健的歌就像喝一杯茶,喝的是那杯耐人尋味的黃茶,如果沒有喝過這類茶的讀者,我們不妨來感受下他的《向往》的歌詞:
“曾經認真說過再見的人,再見的事。也許永遠都不能再見了……曾經念念不忘的東西,總有一天會變的面目全非。我知道并不是所有鳥兒都飛翔,當夏天過去后,還有鮮花未曾開放。我害怕看到你,獨自一人絕望,更害怕看不到你,不能和你一起遺忘。多想你在我身旁,看命運變化無常,體會這默默忍耐的力量,當春風掠過山崗,依然能感覺寒冷。卻無法阻擋對溫暖的向往,又怎能阻止對溫暖的向往,向往向往……我知道并不是,耕耘就有收獲,當淚水流干后,生命還是那么脆弱,多殘忍你和我,就像流星滑落,多絢爛飛馳而過,點亮黑夜最美煙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