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琪云 彭超紅
[摘 要]筆者發現,中職學校思政課存在單一理論講授、套用老舊故事的現象,中職學校的職業素養課是思政課的分支,結合思維素養和專業素養培養準職業人,在案例教學的運用頗有特色,值得借鑒,讓我們一同探究案例的使用策略。
[關鍵詞]思政課;職業素養;案例教學
一、現狀引發思考
1.? 被動接受,被動教育
筆者在中職學校聽思政課時,發現大部分老師還是沿用書本里的案例,套用老舊的故事,學生聽得索然無味,極少參與到思政課程當中?;谶@個現象,筆者對于案例的重要性與如何選取案例進行了反思。
2.? 表里結合,高度吻合
中職學校的職業素養課程主要圍繞企、事業所需人才的職業道德、職業意識和職業態度而開設,與思政課的“培養學生的道德要求、價值觀念、思想認識和政治理念”要求吻合,對學生思想起引領作用。職業素養課程表面是職業精神塑造,內涵是思想態度的引領。
案例教學是職業素養課的特色之一,思政課背景下的職業素養課選取案例的策略,能有效實現課堂目標,既是職業素養課程的特色,也是思政課改變課堂形式的嘗試。
二、上好課先取材
案例教學源于“蘇格拉底問答法”,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學目標為導向,以案例素材為載體,采取分析和探究的教學模式,能促進學生深入思考性學習。
一個好的案例,首先從選取著手,把好素材關是成功課堂的關鍵,就像一個餐廳的菜肴好不好吃的關鍵是食材是否新鮮、應季、符合客人的胃口。一個餐廳受歡迎往往是因為有特色菜吸引客人,引人入勝的課堂也是如此。
案例選取的材料要求:真實、完整、具體、典型、有效、適時。如今年學生疫情返校后,在高二級職業素養課講授《問題解決》課程時,老師發現課堂上許多學生沒戴口罩,然后老師在導入課程的內容上,選用了近期6月13日中國發生的“北京新發地市場發現冰鮮三文魚案板上有新冠病毒”的時事案例。此案例有兩大特點:剛發生不久、與我們的社會和生活息息相關,就疫情現階段來說是適時有效的、具有典型性、真實性,讓學生警醒疫情尚未結束,解決問題的關鍵是面對事實,“從自我保護做起”。
三、案例取材遵循”三貼近“
如何選取案例,方法是符合“三貼近”原則的案例為優選案例。
1. 貼近生活
發生在我們身邊有許多的大大小小的案例,老師要善于觀察和收集,并整理成教學上適用的案例。如在高二的職業素養課《思維導圖》工具課程上講“思維導圖的制作規則”時,老師選取了一個學生日常生活性案例,以“我的早餐”為主題, 讓學生討論“where”吃校園早餐還是校外早餐;“how”怎么吃(解決吃早餐的困難);“why”吃與不吃早餐區別(吃的好處與難處、不吃的好處與壞處)等等。生活案例的優勢在于貼近學生心理,深入學生生活,既能讓師生在踴躍互動中掌握制作規則,又讓學生提升對早餐的重視程度,并探討出解決吃早餐難的最佳方案。
2.? 貼近對象
我們的受眾是中職學生,所以選取的案例要符合其認知水平,可以找學生感興趣的話題、青少年常遇到的困難、該班學生現階段想解決的問題等。如在高二的職業素養課《問題解決一》中,教學的重點是讓學生理解問題的概念——“問題是指現狀與目標的差距”。老師在課堂上以該班學生最近掀起“健身風”為主題,列舉了“我要瘦身”的問題,在現場找一位想瘦身的同學模擬情景對概念進行了形象的描述。“現狀是我現在體重150斤, 目標是減到120斤, 那么我面對的問題是如何減肥30斤?”這樣既易于學生理解問題的概念,又增強了課堂的互動性和真實感。
3.? 貼近時事
像國家時事、區域性事件、熱點新聞、對象近期的問題或困難,均屬于貼近時事的案例。如在高二的職業素養課《問題解決一》,老師在講授對待問題的態度時,用真實的數據表述中國武漢疫情起與落,并觀看戰疫紀錄片?!?019年12月1日武漢新冠病毒的首例病人發病,到2月12日共確診59882例疫情最高峰,再到4月8日武漢解封,武漢疫情為綠色安全線”,學生說“直觀感受到全國從習主席到人民,是從上到下一心備戰新冠病毒并贏得戰役,內心無比激動和自豪”。老師又運用對比式案例列舉美國疫情走勢,“美國2月24日確診60例到7月17日止創下新高77255人,美國的國民仍有眾多不戴口罩”。老師拋出議題:“面對問題是解決它,還是逃避它?請結合實際例子來發表觀點”。學生發言表示“更加堅定中國社會主義的偉大,深刻認識到積極面對問題是解決問題的所需態度。”貼近時事的設問推動學生深入思考,思想得到升華。
職業素養課程的案例教學不僅是思政的體現,而且是學生思想的引領,更是深入思考的開啟。案例教學的使用策略值得我們去做深入的探索,讓案例教學在課堂上結出美麗的果實。
參考文獻
[1]陳友芳. 教學如何貫徹“三貼近”原則 [J], 教育科學論壇,2011(5):18-21.
[2]陳婷. 基于核心素養的高中思想政治課案例式教學研究[D]. 福建省: 集美大學, 2020: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