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志強
摘要:文章通過梳理相關文獻了解課余體育鍛煉對大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重要性,并針對當前大學生網絡依賴現象分析課余體育鍛煉對大學生網絡依賴的影響。重點提出通過搭建體育教學展示平臺、加強體育宣傳教育引導、弘揚紅色體育文化三項措施降低大學生網絡依賴程度,以提高大學生社會參與能力、學習精神、社會行動能力、堅定理想信念。
關鍵詞:課余;體育鍛煉;大學生;網絡依賴;影響
當代大學生是具有創新意識、樂于嘗試與探索新鮮事物、有著極強社交需求的青年人群。隨著互聯網、計算機技術及移動終端的發展與普及,大學生傾向于在網絡上與同伴交往,分享生活與學習中的趣事,表達自己的觀點與見解,其社交、生活、學習陣地逐漸由現實世界轉變為虛擬的網絡。網絡環境的開放性、網絡資源的豐富性、網絡媒介的多樣性導致學生對網絡產生極強的心理依賴,削弱了思辨能力、社會參與能力、社會行動能力、學習能力,限制了學生創新與創造思維與實踐能力的發展。
一、課余體育鍛煉對大學生網絡依賴的影響
(一)提高學生社會行動與參與能力
當代大學生已經將網絡作為宣泄情緒、展示精彩生活、交友的主要陣地。從大學生網絡使用的情況來看,超過90%的大學生每天會使用網絡收集資料或娛樂。其中約有72% 的大學生會在網絡上表達自己的情緒與心情。從大學生在網絡上的人際交往情況來看,57% 左右的大學生利用社交網絡拓寬了交友范圍,20%的大學生表示在利用網絡進行社會交往后,現實社交活動顯著減少。從網絡的依賴性來看,78%的大學生表示網絡對于自己未來的發展十分重要。根據調查結果可知,當代大學生對網絡具有極強的依賴性,主要原因在于網絡的開放性、虛擬性、便捷性、高效性為大學生學習、交往等提供了便利,大學生運用網絡已經不僅限于查閱資料,更重要的是進行社會活動,會嚴重削弱學生的社會行動與參與能力。
課余體育鍛煉本身具有極強的綜合性、實踐性特征。從其對大學生網絡依賴直接影響來看,學生參與課余體育鍛煉時間越長,使用網絡的時間就越短。從側面來看,課余體育鍛煉使學生與社會接觸的有效方式,學生一方面通過體育鍛煉達到強身健體的健康目標,另一方面可通過體育鍛煉形成高階社會情感,結合實踐提高自身社會認知,體育鍛煉過程中蘊含的豐富思想、知識資源能夠打破學生在接觸網絡中形成的“信息繭房”,繼而使學生重拾參與社會的熱情。
(二)創造基于現實的社交與學習環境
從大學生層面來看,其所處的環境主要包括課堂、校園、家庭等內部環境、社會環境,在網絡技術的支撐下,學生所處的環境還包括“擬態”環境,該環境與一般虛擬網絡環境的最大區別在于是信息內容及服務提供商有組織、有目的地根據學生喜好、興趣取向、信息需求等創設的虛擬環境。其中最為明顯的就是大學生普遍使用的額“抖音”新媒體平臺,學生通過“抖音”獲取的信息并不是隨機的,而是基于大數據分析的精準投放,例如學生在瀏覽到“公務員考試”相關信息后頁面停留時間過長、或在搜索欄鍵入“公務員考試”相關字眼后,“抖音”基于大數據分析便會向學生發送諸多有關公務員考試的信息,其中不乏有“公務員就業前景”、“不要再做公務員”等虛假、負面信息,學生在刻意營造的擬態環境中并沒有基于社會實際了解到公務員考試的真實咨詢,其思想與行為也會受到這些信息的影響而產生職業選擇的動搖等。
課余體育鍛煉能夠引導學生從社會環境中獲得對信息的認知,學生則置身于水中與社會環境進行良性交互,如通過與一起鍛煉的伙伴進行交流了解到公務員考試的真實難度、就業前景等,繼而創造基于現實的社交與學習環境,對學生思辨能力的強化具有重要意義。
(三)形成基于榜樣影響的社會學習效應
社會學習理論認為,個體的行為會通過觀察學習獲得,而進行怎樣的行為選擇、作出何種行為表現則依賴于榜樣的力量。課余體育鍛煉的榜樣影響體現在三個方面:其一,積極、健康、向上的體育鍛煉氛圍有助于激發學生的社會情感,使其注意力由網絡轉向社會現實;其二,同學或社會良好行為會影響其行為選擇,如一名同學堅持每日五點鐘進行走步鍛煉,其身體素質與思維活躍度顯著提升,其他學生則會思考自身當前沉溺網絡行為的不足之處并模仿該同學的行為,以此形成榜樣效應;其三,體育精神對學生的隱性教育。體育鍛煉是一項耗費體力的活動,需要主體有堅定的信念,能夠克服自身惰性。持之以恒的體育鍛煉能夠重塑學生體育精神,使學生主動抵制網絡的誘惑,繼而形成自律、自強的品格。
二、通過課余體育鍛煉降低大學生網絡依賴程度的策略
基于網絡環境及媒介下大學生網絡依賴程度以及課余體育鍛煉對大學生網絡依賴的影響,建議學校積極利用網絡、參與網絡,搶先占領網絡教育高地,借助多元化媒介的優勢督促學生參與課余體育鍛煉,以降低學生對網絡的依賴程度。
以網絡電視為載體搭建網絡體育教學與展示平臺。為培養學生體育知識、態度與信念,建議學校與新媒體平臺合作構建線上體育教學與展示平臺。例如以網絡電視為載體打造“體育專題”欄目,包括兩個模塊:其一,線上教學模塊,結合學生對體育知識與技能的需求,從加強身體素質、修身養性、塑形美體、活血健體、柔韌性提升等多個維度選擇體育教學內容,并分為不同的專欄,學生只需要根據自己的健康狀況點擊專欄。既可獲取相應的體育鍛煉知識與方法;其二,展示模塊。廣泛征集學生自身鍛煉的視頻,在經過學生同意的基礎上在平臺上展示播放,形成榜樣效應,激發學生參與、學習體育的動因。
以“抖音”平臺為依托加強體育宣傳教育與引導?;ヂ摼W語境下,“抖音”已經成為學生獲取信息、展示生活、社會交往的主要陣地?,F代學校體育要想消除不良信息對學生體育意志力的負面影響,就需要入駐抖音平臺、利用抖音平臺,占領網絡高地,加強對體育宣傳教育與引導。例如“校園體育服務源”公眾號今日發布“飛利浦中國大學生足球聯賽logo進化史”作品,喚起參加過聯賽學生的記憶,吸引廣大體育及非體育專業、熱愛足球運動的大學生群體關注,使學生了解中國大學生足球聯賽的起源、形成、發展與演變。不僅如此,該公眾號展示了當代大學生的精神風貌,通過比賽視頻作品彰顯大學生體育精神,可形成榜樣效應。
以校園內媒介為核心弘揚紅色體育文化。傳統的校園媒介主要為校園報刊、廣播等,互聯網環境下,校園媒介形式愈加豐富,例如數字電視、樓宇電視、微信等社交平臺公眾號等。這些都可以成為我國紅色體育文化傳承與傳播的載體。學??烧霞t色體育故事、項目、人物等資源,如“獨腿長征路”、“朱德的扁擔”等紅色體育項目均由長征故事改編而來,體現出我黨及人民艱苦奮斗、開拓創新、積極進取等與中華傳統民族精神相契合的紅色精神。通過新型校園媒介將此類資源發送給學生,使學生重溫革命時期軍民在艱苦環境下所展現出的堅韌、刻苦、頑強、果敢品質,轉變自身的體育理念,正確看待體育精神、體育目標及體育價值。
課余體育鍛煉能夠提高大學生社會參與與行動能力、創造基于現實的社交與學習環境、形成基于榜樣影響的社會學習效應,繼而降低大學生對網絡的依賴程度。為充分發揮課余體育鍛煉的作用,督促學生積極參與體育鍛煉,建議學校以體育知識、技能、信念的培養為出發點構建網絡體育教學與展示平臺,使學生獲取所需的課余體育鍛煉知識。同時,入駐并利用抖音加強體育宣傳教育與引導,培養學生體育鍛煉及健康意識。此外,以校園媒介為核心弘揚紅色體育文化,使學生正確看待體育精神、體育目標及體育價值,充分感受體育鍛煉的價值與魅力,繼而將注意力由網絡轉向社會現實活動。
參考文獻
[1]劉以攀.智能化網絡時代大學生網絡依賴體育干預研究[J].體育風尚,2020(10):248-249.
[2]段忠陽,楊小芳.大學新生體育學習興趣與網絡依賴度的關系研究[J].當代體育科技,2018,8(30):118-120.
[3]黨娜.大學生網絡依賴行為的現狀與干預對策研究[D].西安科技大學,2014.
[4]袁千里,吳含,王碩佳,張曉雅,趙雪雪,艾萍.大學生網絡成癮對身體狀況影響的調查[J].內蒙古中醫藥,2014,33(03):119-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