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思賢 熊信
[摘 要]現代市場經濟條件下,金融是地區經濟持續發展的命脈,而資本市場在優化資源配置、調整產業結構、籌集驅動資金、推進金融制度創新等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貴州省黔南州作為貧困程度較深的民族自治地方,融資渠道不暢、融資難貴等問題,給該地區企業實體經濟的發展帶來困擾。文章以黔南州面臨的實際出發,探索挖掘利用好資本市場的政策路徑和方法。
[關鍵詞]實體企業;資本;市場融資
[DOI]10.13939/j.cnki.zgsc.2020.30.035
1 基本情況
從全省各地區上市企業數量對比情況看,截至2019年12月,全省主板上市企業29家,在貴州股權交易中心展示的有2405家。黔南州上中小板、創業板企業1家;上新三板的企業3家。
從資本市場發展情況看,黔南結合實際,積極引導企業利用資本市場加大直接融資力度,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一定成效。強化機制推進。成立企業上市掛牌工作領導小組,負責全州企業掛牌上市工作。州金融辦積極推動落實,鼓勵全州貧困縣根據中國證券業協會《證券公司“一司一縣”結對幫扶貧困縣行動倡議書》的號召,積極對接證券公司開展結對幫扶。加強引導宣傳。政府部門牽頭,每年組織2~3次關于企業利用資本市場融資發展的學習培訓,幫助企業負責人了解和掌握資本市場的運作程序,提升專業水平,完善數據管理。州金融辦通過橫向和縱向聯動方式,建立全州擬掛牌上市企業信息數據庫,推薦州內企業進入省級后備資源庫,積極爭取省級獎補政策支持。目前,州內各縣市推薦進入州級擬上市企業后備資源庫47家,其中推薦進入省級擬上市企業后備資源庫27家,分別擬上中小板企業11家、創業板3家、新三板13家。培育場外市場,黔南率先設立了貴州金融股權交易中心黔南分中心,并在甕安、貴定、獨山等縣逐步擴展支中心,充分發揮區域性股權交易市場的作用。貴州股權交易中心對企業掛牌要求門檻低、免收掛牌費,企業掛牌不僅可以獲得一定的融資機會,而且可以促進企業完善法人治理機制。
2 存在的問題
一是聯動機制不暢。從州級層面而言,還未建立強有力的組織運作體系和工作協調機制,缺少系統規劃,目標考核細則機制不健全;尚未建立以券商、律師、會計等專業人才為主的企業上市培訓隊伍,企業缺乏熟悉資本市場運作規則的專門人才。
二是企業自身準備不足。其一,缺乏專業認知。州內企業多為傳統家庭式企業,真正的股份制企業并不多,這些傳統企業對資本市場的知識和上市運作程序了解較少。其二,重視程度不夠。安于現狀,不愿意受市場更多的關注和監督,擔心上市后股權稀釋,失去對企業的實際控制權。
三是企業盈利能力偏低。全州成長性好、科技含量高的龍頭、高薪企業占比較少,主營業務不突出,競爭力不強,短期內能達到上市特別是主板上市條件的企業數量有限。
四是企業運營有待規范。黔南中小微企業占大多數,一些中小企業,法人治理結構不完善,企業內部運行不夠規范,財務基礎比較薄弱,存在企業財務、稅收、法律、公司管理等方面不夠規范的問題,與現代資本市場接軌方面還須積極提升。
3 措施建議
3.1 強化政府引導,形成推動合力
(1)建立領導聯系制度。對入庫擬掛牌上市企業,由州四家班子領導掛鉤聯系,協調解決生產經營中遇到的問題和困難,有效幫助企業推進上市進程。
(2)建立聯席會議制度。聯席會由州政府金融辦牽頭,工信、發改、財政、科技、稅務、工商、國土、國資等部門參加,在企業改制、上市過程中涉及相關部門提供資料和辦理相關手續等重點環節上明確有關部門和單位的責任,定期研究協調解決企業上市培育中的重大問題。
(3)成立專家服務隊伍。由州政府金融辦聘請券商、律師、會計、稅務、審計等專業人員組建“企業上市服務專家顧問團”,為進入后備資源庫的企業逐一“會診把脈”。
(4)引進專業機構人才。由州政府金融辦加強與證券公司的結對幫扶工作,著力從產業扶貧、金融扶貧、消費扶貧三個方面幫扶,證券公司派駐專業人員到縣指導。加快引進急需的金融、保險、證券等高端人才。
(5)強化示范效應帶動。圍繞黔南州磷化工、生物制藥、旅游等重點優勢企業,積極引導和開展上市掛牌培育工作,發揮龍頭企業上市掛牌的帶動效應作用。
3.2 制定激勵政策,鼓勵企業上市
(1)出臺企業上市獎勵政策并設立獎勵基金,專項用于上市和掛牌企業的獎勵扶持。
(2)實行稅收減免,鼓勵將未分配的利潤轉增為股本,以及股權轉讓應繳納的稅收,實行先征收后由州、縣(市、區)給予地方分享部分的補貼。
(3)對企業上市過程中,需要辦理的土地房產過戶、減免稅金、項目審批、環境影響評估等有關手續和證明,開設“綠色通道”,采取“一企一案”的方法,個案調解處理有關問題。
3.3 強化清單管理,加快上市進程
由工信部門牽頭,積極挖掘上市后備企業資源,從黔南州內磷化工、信息科技、生物制藥、新材料、新能源等一批優勢產業及高新技術產業中,選出一批主營業務突出、產品競爭力強、具有良好發展潛力的企業,列為上市后備企業加以培育,列入上市企業數據庫,納入上市培訓重點,實施清單化管理。重點關注高科技、高成長、新經濟、新服務、新能源、新材料等適合創業板上市類企業。
(1)優選中介機構,做好上市包裝。由政府金融部門牽頭,優選信譽好、實力強、業務突出的券商和財務咨詢公司進行重點聯絡,對初步選擇的后備企業,請券商進行盡職調查提出診斷建議,提高企業上市的可行性和成功率。
(2)積極培訓輔導,增強上市能力。由州政府金融辦牽頭,要采取“走出去、請進來”的辦法,積極與證券交易所、證券監管部門以及中介機構進行溝通聯系,適時為上市企業組織推介會、研討會;針對企業改制上市的不同需要,邀請有關專家、學者及知名企業家,進行相關的專題培訓和個案輔導,有針對性地為上市企業提供服務。
(3)拓展融資渠道,壯大資本市場規模。由政府金融部門牽頭,研究拓展融資渠道的具體措施,鼓勵企業引入創投、戰略性投資等股權投資。積極引進和培育各類股權投資機構,設立發展產業引導基金、股權投資基金、創業投資基金、天使投資基金等多元化投資基金,進一步完善和發展股權投資體系。積極開展企業債券融資,鼓勵企業通過發行短期融資券、中期票據、集合債券、企業債、公司債、資產證券化等,募集發展所需資金;積極鼓勵企業通過合法擁有的專利權、商標權、實用新型等知識產權進行質押融資。
參考文獻:
[1]孫剛.多層次資本市場與上市公司增長性[J].財會月刊,2020(3).
[2]何一平.論資本市場中的政府職能:目標、定位與邊界[J].人民論壇學術前沿,2018(4).
[基金項目]本文系黔南州政協規模以下工業企業發展課題階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李思賢(1989—),男,貴州余慶人,黔南州政協研究室綜合科科長,貴州大學公共管理專業碩士,研究方向:西部地區政府管理;熊信(1981—),男,貴州道真人,黔南州政協綜合服務中心,黔南民族師范學院思想政治教育專業法學學士,研究方向:區域產業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