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光山
[摘 要]文章以財務分析的作用為切入點,闡述當前很多企業財務分析與現實不對稱、嚴重失真,缺乏時效性,存在滯后性、局限性,缺乏前瞻性和預測性等問題,并針對性給出了以搭建信息共享平臺為依托,通過實行業財融合一體化、在財務分析方法、信息技術水平、財務管理思維等方面下工夫,克服財務分析不足,提高財務分析認識高度等措施,更好地為企業經營管理提供決策支撐。
[關鍵詞]企業;財務分析;市場經濟
[DOI]10.13939/j.cnki.zgsc.2020.30.138
1 概述
1.1 財務分析的概念
財務分析是財務人員利用來源于基礎會計核算和財務報表數據,對企業經營業務活動的實質進行財務計算分析,借助財務管理指標去衡量企業財務經營狀況和發展水平,更好地預測企業發展趨勢,透視企業經營過程中的亮點和不足,從而形成財務分析報告的過程。
1.2 企業財務分析的作用
1.2.1 為企業經營戰略和財務戰略提供決策依據
通過對企業財務歸集數據的計算分析,可以顯示一定時期內企業的財務經營狀況和經營成果,反映企業在盈利能力、運營水平和償債能力等方面的整體經營水平,判斷企業的整體經濟實力和業務發展水平。財務分析要基于對企業不同發展階段經營風險和特征做出的預判,隨著企業內外環境的變化對經營戰略及時進行調整,保持企業旺盛的生命力。
1.2.2 有利于考核企業經營績效
通過財務分析,可以考核企業各單位和部門的經營業績,檢查經營預算目標的完成情況,及時發現生產經營活動中存在的矛盾和問題動因,有利于企業經營者及時改善經營管理方向,合理調配管理資源,促使企業健康穩定發展。
1.2.3 有利于挖掘企業潛力
通過財務分析,可以使管理者明晰企業的經營運轉狀況和綜合實力,根據市場需求和產品定位,不斷創新經營模式,探索經濟效益發展途徑。結合目前所處市場環境、經濟資源、戰略目標及經營發展趨勢,準確預測、合理規劃企業經營發展方向。
2 存在的問題
財務分析即是對企業過去經營活動的總結,也是企業進行財務預測的基礎。財務人員要知悉并掌握企業經營動態,真正發揮財務分析承上啟下的作用。但是,很多企業財務分析的優點難以顯現,失去其實際意義。
2.1 財務分析與實質經濟業務所反映信息不對稱
企業財務分析所依據的數據來源于企業實際經營活動,應是經營業務運行情況的具體表現。但是,在現行財務分析過程中,很多企業的財務部門只是對具體業務數據進行簡單的歸類羅列,缺少對業務流程和業務真實情況的全面了解,僅僅對財務歸集數據進行機械化的計算分析,沒有綜合考慮企業完整的生產經營過程和市場環境變化,沒有深入挖掘隱藏在經營業務的具體信息。財務人員在分析中采用的財務歸集數據信息與實際業務數據口徑發生偏離,信息不對稱,導致財務分析結果異常,分析結論不準確、不全面,可能誤導企業管理者做出錯誤的經營決策。
2.2 財務分析數據缺乏時效性,分析方法存在局限性
首先,大多數企業的財務分析都是基于對已經發生的經濟活動數據進行分析,有一定的滯后性,缺少對企業未來發展趨勢及行業前景預測分析,對財務分析過程中發現的問題沒有相應解決方案。其次,由于數據本身和財務人員技術水平的局限性,僅靠傳統的財務分析方法,很難透析企業經營活動的真實面目,比如采用傳統的比率分析法、比較分析法和因素分析法,分析人員簡單地將過去報表之間的數據相除或相比對,或進行因素相互替換,沒有考慮經營環境變化帶來的影響,財務分析方法存在局限性。最后,企業采用的會計政策和會計計量方法已經嚴重滯后,財務分析所依賴的歷史數據得出的指標可比性較差,沒有利用價值,對財務管理活動沒有實質性指導意義,財務分析時效性很難避免,不能客觀反映企業實際情況。
2.3 財務分析所依賴數據存在局限性
傳統的財務分析主要使用會計賬面核算歸集的數據,缺少與具體業務、市場推廣等部門數據的有效結合,只是對財務指標進行宏觀的定量分析,缺少對非財務指標的微觀定性分析,未實施必要的風險評估程序。簡單財務指標分析成為習慣,缺少對持續性經營指標的跟蹤關注。企業資產金額的大小不等同于企業資產價值的高低,現行財務分析,缺少對所采用指標質量的分析,財務分析常常依據“量”變而忽視“質”的變化,依靠靜態數據進行預測,忽視利用動態數據進行跟蹤,數據具有較大的局限性。
2.4 財務分析無法預測未知信息和潛在風險,缺乏前瞻性思維
企業如何預測未來經濟發展趨勢,掌控目前經濟形勢,是企業管理者和投資者普遍關心的問題。如何設計財務分析架構,整合有限的資源,利用靜態數據,從動態的角度來分析評價企業的未來盈利能力和潛在風險,預測變化,規劃未來,是企業決策層需要完成的重要任務之一。但是,絕大多數企業現在只重視會計核算,忽略財務分析的重要性,僅僅是對財務核算數據簡單形式的分析和粗加工,分析結果也僅能說明企業過去的經營成果和經營業績,無法預測行業發展新動向,很難洞悉創新經營模式下給企業發展帶來的深遠影響,缺乏前瞻性思維,很難為企業長遠戰略決策提供有效支持。
3 對策
財務分析對企業總體經營戰略規劃和企業未來財務戰略類型的選擇重要性不言而喻,完善企業財務分析主要從以下四個方面展開。
3.1 搭建信息共享平臺,業財融合一體化
搭建信息共享平臺,使各部門業務活動信息實現資源共享,促使財務與業務部門的深度合作,為財務與業務融合創造有利條件。信息共享可以實現財務信息和業務信息的結合,從而實現企業資金流、信息流、物流的統一,為企業提高管理效率提供智力支持。信息共享增強了企業業財融合一體化意識,從而解決財務信息與業務不對稱、嚴重失真的矛盾。財務人員利用平臺掌握的信息,進一步深入基層,了解一線,熟悉生產工藝流程和生產、銷售等過程,了解經營業務方方面面,掌握業務動態實質。財務部門應加強與產、供、銷等部門的良好溝通、深入交流和協作,使財務分析所依賴的數據更真實、更準確、更可靠。通過信息共享,使財務工作重點轉移到計劃、預算、決策、控制、分析等財務管理活動中,提升企業風險管控和統籌協同能力。
3.2 增強財務分析數據的時效性,克服分析方法局限性
財務分析所依賴財務報表數據都是時過境遷的數據,數據反映的信息都是歷史信息,無法應對瞬息變化經營環境,財務分析對企業改善經營管理的作用大打折扣。首先,企業應將業務活動的事前預測、事中控制、事后決策有機地結合在一起,發揮財務分析的比較分析法、比率分析法、因素分析法各自優點,摒棄缺點,使財務分析與業務活動同步,充分展現其時效性。其次,培養提高財務人員的計算機信息化水平,充分利用信息化共享平臺、大數據支持,根據企業經營活動環境和經營模式變化,及時調整財務分析方法和分析思路。最后,及時掌握國家經濟政策和行業發展趨勢,充分理解和運用財務政策,比如新收入準則關于收入的確認規則、金融工具確認與計量關于金融資產的確認、租賃準則對租賃方式的界定等都發生重大變化,及時對比新舊政策對財務分析帶來的影響,增強財務分析數據的時效性。
3.3 克服財務分析數據間的局限性
企業在進行財務分析時,要充分考慮經營活動、市場環境、所分析指標之間的鉤稽關系和變化情況,從企業實際出發,以完整的生產經營過程和內外環境為依托,全面系統地對企業經營活動進行綜合分析。首先,企業在分析和評價企業償債能力、運營能力、營利能力和成長能力時,要充分考慮采用財務指標的計算口徑、評價標準、指標體系嚴密程度等因素的影響,合理選擇分析指標進行分析,結合企業預算指標,正確把控財務風險和經營風險。其次,企業要跳出“量”圍城、追求“質”變化,采用動、靜結合的財務分析方法,充分利用企業信息化共享平臺作用,及時、高效、準確地分析財報數據。最后,加強企業在經營、投資、融資方面的現金流量分析,要充分利用現金流量分析的特殊性和客觀性,使公司財務狀況和生產經營成果的分析評價更加清晰和準確。
3.4 提高財務分析認識高度
財務分析的最終目的是在企業戰略目標的指引下,通過財務分析,不斷挖掘企業潛力,揭示矛盾和不足,充分利用企業現有資源,實現企業價值最大化。企業應高度重視財務分析在經營活動中的重要性,既要保證會計核算的準確性,又能使財務分析具有一定的前瞻性。首先,對企業過去交易活動進行全程跟蹤核算分析,實施不同戰略來應對不同經營業務活動的市場變化,疏通矛盾癥結,準確預測企業未來發展的可能態勢。其次,對財務報表整體進行研究分析時,關注報表項目之間聯系和變動趨勢,并對不同目標針對性進行趨勢分析;在對財務報表個別主要財務指標進行分析時,要關注指標各期的變化趨勢,摸清其發展規律,并作為預測未來發展趨勢依據。最后,利用信息化共享平臺,引入非財務指標,豐富財務分析指標體系,結合非財務信息來分析挖掘數據之間的關聯關系,從表內延伸到表外,使財務分析更加完善和全面。同時,將財務信息與市場份額、企業創新能力、產品服務質量、顧客滿意度等非財務信息結合在一起,多重項目指標體現,多視角分析企業所屬行業狀況和經營模式的穩定性,合理規劃預期。
4 結論
高質量的財務分析可以讓一定時期企業整體的財務經營狀況、發展水平和業務變化情況盡收眼底。通過對企業經營和財務狀況的分析研究,可以及時發現經營中存在的問題和矛盾,及時制定應對方案和解決之策,減少不必要的經營損失。財務分析可以讓企業認清形勢、發揮優勢、挖掘潛力、創新模式,為企業經營業務拓展和投資指引方向,促進企業健康穩定發展。
參考文獻:
[1]肖莉麗.企業財務分析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思考[J].中國集體經濟,2019(15):145-146.
[2]吳雨佳.企業財務分析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思考[J].中國市場,2019(5):149-150.
[3]孫利寒.論財務分析在企業經營中的重要作用[J].財會研究,2019(4):40-41.
[4]林惠貞.企業財務分析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中國集體經濟,2019(26):124-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