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全杰 李建華
[摘 要]傳統的經濟學專業課程設置基本上是偏重于研究型經濟學人才的培養,主要是為了適應企業崗位的需要而進行的培養,經濟學專業創新創業人才培養體系尚不存在。文章圍繞“經濟學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這一核心,在創新創業教育視角下,對經濟學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設置、教學內容的處理,以及教學方法的采用和教學手段的選擇等方面進行剖析,以此探索經濟學專業應用型人才的培養模式,從而提高經濟學專業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
[關鍵詞]經濟學專業;創新創業;應用型人才
[DOI]10.13939/j.cnki.zgsc.2020.30.184
由于傳統的專業教育模式出現產能過剩、就業供給不足、創業扶持監管不足、缺乏完善的創業教育理論等問題,導致高校經濟學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在實踐中面臨著供給側推動到需求側拉動發展不平衡。另外,社會經濟的發展,使得社會、產業、企業對于高校創業教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等提出了前所未有的需求。為了加快應用型人才的培養,高校紛紛以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為突破口,銳意創新,培養和提高學生應用能力。探索如何把創新創業教育理論融入經濟學專業教學中,培養具有更強創新精神和實際操作能力的應用型人才,是高校經濟學專業人才培養的關鍵。
1 必要性
1.1 高校專業創新創業教育是國家創新的驅動源
創新的本質是人才驅動和知識驅動。我國有眾多的高校教師、科研人員和在校及畢業大學生,蘊藏著巨大的創新能量,但現實的情況,高校的創新創業跟社會對應用型人才的需求極不相符。
2013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全球創業周中國站活動中指出全社會都應當重視和支持青年創新創業。2015年,國務院出臺了《關于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把“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上升到國家戰略層面,要求以營造良好創新創業生態環境為目標,激發全社會創新創業活力,要求高校成為培養各類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的重要基地。這些足以表明高校創新創業應用型人才培養事關國家民族興盛和“中國夢”的實現。
1.2 高等職業教育的加快發展需要高校專業人才培養轉型
為了加快現代職業教育的發展, 2014年教育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在全國普通高等教育招生計劃的通知中指出,鼓勵一批普通本科高等學校向應用技術類型高等學校轉型。2015年加大對各類高等職業教育的統籌,促進高等職業教育適應經濟新常態,為區域發展培養各層次創新型、應用型技能人才。繼續支持一批普通本科高等學校向應用技術類型高等學校轉型發展,加大對試點高校和專業本科招生計劃的支持力度,使本科層次職業教育達到一定規模,引導普通高等學校向應用轉型發展。
1.3 高等教育的大眾化要求加快應用型人才的培養
當前,我國經濟發展已步入轉型創新創業階段,我國經濟調結構、穩增長、新常態的形勢更加突出。加快產業結構和產品結構的調整,打開國際市場、滿足國內市場的需求,這些目標亟待實現。而實現這些目標的基礎在專業創新創業教育,需要發揮高校的科研和人才優勢,迫切需要加快創新創業應用型人才的培養,為經濟提質增效和產業轉型升級提供強有力的保障。
2 存在的問題
(1)傳統的高校經濟學專業主要著重于理論研究型人才的培養,不能滿足當前的社會經濟發展對創新創業應用型人才的需求。招生規模和教育資源的合理配置、人才培養目標和教學現狀、生源質量和培養質量、畢業生就業率和就業去向、畢業生能力和就業崗位適應度都直接影響著經濟學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質量。
(2)課程體系設置方面,缺乏完整的創新創業教育課程體系。高校經濟學專業人才的創新培養課程多是雜亂的、分散的,沒有形成系統的課程教育體系,缺乏獨立的創新思維能力以及創業意識。傳統經濟學教育是以應試教育為主的教育模式,使得經濟學專業學生缺乏創新創造思維能力,無法滿足當前經濟社會對創新應用型人才的需求。經濟學專業理論性強,以致授課內容、授課方式不豐富,不能激發學生的主動參與教學和勇于互動的積極性。
(3)創新創業教育目標不夠明確。在當前大形勢下,一些高校致力于特色學科、特色專業的發展研究,從而使自己在某些領域保持領先優勢,忽視了將創新創業教育跟經濟學專業知識理論相融合。盡管有些高校開展了一些創新創業教育,但是并沒有上升到創業教育目標層面,更缺乏進一步的創業實踐探究,經濟學專業學生們也只是激情有余而內力不足,難以取得實質性成果。
(4)缺乏行之有效的應用型人才培養教育質量評價體系。一些高校在經濟學專業創新創業教育方面投入不足,而為了能夠在短時期內取得創業教育的成效,不得不選拔專業中少數尖子生去參加各種形式和級別的創業設計大賽,從而使得創新創業教育在經濟學專業學生群體中普及程度不高。在創新創業活動開展過程中,熱衷于追求取得一些表面榮譽,但對實際創新創業應用型人才教育效果卻不關注,評價體系尚未確立。
3 對策
(1)地方政府要切實把高校專業創新創業教育發展融入區域經濟發展戰略之中。作為地方政府要重視區域內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發展,充分發揮地方高校應用型創新人才培養和創新成果轉化的優勢,做好大學創新資源輸出地建設。高校也要把經濟學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定位于:立足地方,旨在服務地方區域經濟,力圖培養創新創業應用型人才。實踐發展證明,創新工作、人才儲備做得比較好的、教育水平比較高的地區,其經濟社會發展的程度也比較高,關鍵看地方經濟社會跟高校專業結合的緊密程度如何。
(2)高校要構建全程化創新創業應用型人才培養教育實踐體系。經濟學專業要強化創新創業教育專門服務體系,將創新創業素養通過課程體系平臺滲透到經濟學專業教育中。在學科課程的設置上,結合經濟學專業特點設置創新創業教育課程,除基礎課外,要以能展現經濟學專業教育最新發展內容的課程為主,內容上能展現出專業發展的新思想和新方法,從而幫助學生結合專業教育背景進行創新,將創新創業觀念融入經濟學專業教育教學中,將創新創業教育融入經濟學專業人才培養體系中,構建經濟學專業創新創業實踐課程體系,重視經濟學專業與其他專業學科的互補性,把其他專業學科的知識引入進來,相互融合、相互促進,從而形成知識內容豐富、操作性強的經濟學專業創新創業教育課程體系。
(3)基于創新創業應用型人才培養改革創新教學方法。在經濟學專業教學中,應適當采用先進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如采取啟發式教學、基于創新創業教育的案例教學相結合等,緊密結合社會熱點問題,以小組討論的形式開展創新教學。課前小組案例討論:課前將本節課所涉及問題、案例提前一周發給學生,給學生留出充分的時間進行資料收集、整理與思考。課上:重點講述概念及理論,隨后拋出相關現實問題引導學生運用經濟學理論進行思考,使得課程呈現輕松歡快的氣氛,在激烈的討論中深入理解經濟學原理。課后:作業布置,經濟學問題本身就是社會問題,課后作業有助于學生對經濟問題進行思考與探尋,可以實現理論與實踐的有效結合和轉化。
(4)探索經濟學專業新型教學手段。應用型人才培養應輔以新型教學手段,如慕課(MOOC)。中國大學MOOC網涵蓋了基礎科學、工程技術、文學藝術、經管法學、哲學歷史等,內容豐富,教學水平高,講課方式多種多樣,此外中國大學MOOC網還開發了移動客戶端App,學生可以隨時隨地選擇自己感興趣的課程,以興趣為導向,不分國籍,不受時空限制,在網上自由完成學習,是培養創新創業應用型人才的有效工具。通過教學手段的改革,進一步完善經濟學專業創新創業應用型的人才培養模式,擴大創新創業教育在經濟學專業學生群體中的受眾面。
參考文獻:
[1]高曉杰,曹勝利.創新創業教育——培養新時代事業的開拓者[J].中國高教研究,2007(7):91-93.
[2]王永斌,郜宗茂,張斌.基于創業教育理念的新建本科院校創業教育體系的構建——以食品類專業為例[J].安徽農業科學,2010(33).
[3] 劉春成.創新創業教育提質應用型人才培養[EB/OL].[2019-09-16].http://www.jyb.cn/rmtzgjyb/201909/t20190916_260576.html.
[基金項目]山東省本科教學改革研究項目“經濟學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研究”(項目編號;M2018x034);山東教育教學研究項目“地方高校經濟學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研究”(項目編號:2018JXY3064)。
[作者簡介]林全杰(1977—),男,山東煙臺人,副教授,碩士,濟南大學泉城學院商學院;李建華(1985—),女,山東煙臺人,碩士,濟南大學泉城學院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