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校學生團支部作為重要的基層團組織,研究如何創新基層團建活動的方式,對推進團的基層組織改革具有重要的理論與現實意義。
◆關鍵詞:基層團建;活動;團支部
一、提升高校基層團建工作的意義
基層組織是共青團全部工作和戰斗力的基礎,加強基層建設是共青團履行自身職責使命的內在要求,是深化共青團改革的重要內容。大力推進團的基層建設,著力提升團的組織力,堅持改革創新、持之以恒,創新運行機制,夯實基層基礎,確保共青團牢牢扎根在青年之中,為做好新時代黨的青年群眾工作提供堅強組織保證。
高校學生團支部作為重要的基層團組織,研究如何創新基層團建活動的方式,對推進團的基層組織改革具有重要的理論與現實意義。
二、高校基層團建活動存在的問題
(一)團干部隊伍素質能力有待于提高
1.團干部自身團的意識不強
在高校團干部隊伍中,一般是由輔導員承擔本項工作,他們身兼數職,工作繁忙,每個輔導員要面對200多名學生,甚至更多。由于精力時間有限,自身學習培訓不夠,對于上級通知要求有時候僅是進行團支部的轉發,交由學生處理,對于團組織活動的真實開展情況了解不夠,有部分團干部的能力素質很難與新形勢的要求相適應。
2.團干部工作創新能力有待提高
部分團干部雖有改革創新的意識,但對工作中遇到的問題存在畏難情緒,活動方式仍然是老辦法。團干部基本上是輔導員,在活動開展時與專業結合往往不夠,導致團員青年不重視、不理解,影響團組織的戰斗力。
(二)基層團建活動吸引力不夠,團員參與性不高
在參加團日活動中積極性不高,對團組織的歸屬感不強,很多團員認為團日活動基本上是學習團文件、聽講座、聽會議報告、看視頻,形式呆板。有些團支部活動偏向娛樂化,理論學習效果一般。在活動中大部分團員青年沒有得到展示,缺乏參與感,在活動的前期組織對團員青年的興趣點和關注點了解不夠,導致在活動中團員青年的參與性不高。
三、針對改進高校基層團建活動的思考
(一)創新活動形式
針對基層團日活動形式單一、團員青年主動性較差的情況,可以制定特色支部活動計劃,創新活動形式。在規劃支部活動前,將活動分為理論學習、志愿服務、社會活動等模塊。模塊化有利于基層團支部工作、管理有針對性的開展,加之每個團支部專業特色鮮明,借助特點重點指引,同時強化問題導向,尊重團員主體,結合時代特點。
在實際操作中,結合專業特色,利用項目管理方式,全面推進團支部活動,如學校團委搭建助力基層黨團組織建設、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推動校地共建的拓展平臺,與省內外各級團組織、部分企業團組織形成良好的合作關系,打通溝通渠道。廣大團員青年結合專業赴各市、區、縣基層團組織,開展實踐鍛煉,引導團員青年深入基層、聯系群眾、服務社會、磨礪品格、錘煉意志。項目化無統一標準,可根據實際情況設定,而專業特色要與團支部成員的專業構成密切相連。
(二)加強網絡陣地建設
網絡新媒體平臺的應用不斷改變青年學生的學習、生活,這就要求團組織必須深度把握大學生聚集網絡的新特點新情況,采用應用信息化工作手段,適應青年在網絡虛擬空間聚集的趨勢,通過網絡新媒體組織團的活動,加強聯系服務,打破思維定勢,努力構建廣大青年學生的新媒體網絡陣地。將基層團支部活動與網絡進行有機結合,增強團建工作與活動的貼近性與吸引力,實現線上線下互動。更好反映學生訴求與心聲,關注學習生活熱點焦點內容,打造一個網絡上的精神家園。
(三)加強團干部隊伍建設
一是加強與鄰近院校、單位的聯系,創造團干部外出考察、交流的機會。分批次分性質的組織開展,學習其他高校的經驗做法,拓寬視野、創新思路,保持工作的持續性和效果原動力,采用培訓班、團課、團日活動等方式,為團干部注入生機活動。如開展大學生骨干培訓班、團干部培訓班、團支書培訓班等。二是擴展團干部隊伍,選拔一批專業教師加入團干部隊伍進行指導,協助解決團建活動中遇到的實際問題,豐富基層團建活動內容及形式,與專業相結合,促進團建活動有人引路、有人指導、有人監督。
參考文獻
[1]李麗群,等.二級團委基層團建工作的現狀及對策[J].韶關學院學報,2019(11):6-9.
[2]蔣毅,等.組織設計理論下高校團支部工作創新研究[J].文教資料,2016(26):99-101.
作者簡介
岳雨(1991—),女,漢族,山東濟南人,山東大學碩士在讀,山東青年政治學院團委志愿服務部副部長,助教,研究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