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朝莉
【摘?要】《普通高中體育與健康學科課程標準(2017年版)》首次提出了“運動能力、健康行為、體育品德”三大學科核心素養,并倡導將其融入體育教學中去。在新課程標準的指導下,體育教師應將三大學科核心素養體現在教學設計方案中,并將“任務驅動、情境體驗、真實探究”教學思想落實到課堂教學中去,真正使學科核心素養落地,發揮體育學科“育人”的功效。
【關鍵詞】新課程標準;高中體育與健康;教學策略
2017年版的《普通高中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凝練了學科核心素養,更新了教學內容,研制了學業質量標準,增強了指導性。體育與健康課程改革讓體育教師的教育觀念和教學行為發生了積極轉變,“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深入人心,但在實施過程中也遇到了不小的困難和挑戰。筆者認為,只有不斷更新教學理念,使體育與健康課堂教學高效化,才能促進學生全面健康發展。本文從課改要求和現狀出發,以期為廣大體育教師提供較為可行的方法和建議。
一、運動密度與情景教學有機融合
2017版課程標準為廣大高中體育教師開展技能和體能的學練注入了強心劑。要想使每節課的運動密度達到75%,練習密度達到50%,運動強度達140~160b/min,并確保每節課有10分鐘左右的體能練習時間,教師合理安排教學內容及容量尤為重要。在教學過程中,要兼顧學生間的個體差異,盡量增強教學的趣味性。在進行開放式運動技能項目教學時,要想達到一定的練習密度,教師就應在提高學生運動興趣上下功夫。學生課堂參與度高了,練習密度也就上去了。例如,在籃球運動項目中,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提供開放的學練空間和情境,多采用比賽法教學情境,將比賽貫穿整個教學單元。在比賽情境中,學生結合運球過人、傳切配合等技能,在學練某個單一動作后,逐漸進人2人之間的1對1比賽,隨著掌握多個技術動作,逐漸增加技術組合、對抗人數,學生始終在情境中掌握技能,提高了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最終形成良好的體育品格。
二、課堂教學中真正做到立德樹人
2017版《普通高校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明確指出“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立德樹人為我國基礎教育“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提供了宏觀指導框架。教師是一面鏡子,體育教師首先要從自身形象上給學生樹立榜樣,做好表率;其次,在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方面也要對學生有潛移默化的影響,在提高道德修養的同時要有“以身立教”的奉獻精神;最后,要善于挖掘體育教學內容,因為運動項目不同,教育效果也就不同,設計課堂教學時要挖掘德育方面的內容。例如,在枯燥無味的田徑課堂教學中,針對800/1000米教學,教師可以設計情境,根據學生的能力進行分組,讓他們一起練習技術、體驗成功與失敗,變乏味為有趣,變被動為主動參與,將比賽賦予真正的含義,讓學生在喜歡運動的同時樹立頑強拼搏精神和集體榮譽感。
三、將現代信息技術融入體育教學中
課程標準指出,學科核心素養是學科育人價值的集中體現,是學生通過學科而逐步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必備品格與關鍵能力。體育與健康學科的本質是健身育人,基于學科本質構建體育與健康學科核心素養,意味著教育知識的轉變,預示著體育與健康課程改革的“再出發”。單純通過講授讓學生主動參與課堂學練的效果不佳,所以,體育教師要融合現代信息技術,讓學生直觀體驗,了解和分析國內外的重大體育賽事,這有利于學生樹立積極向上、尊重對手、公平競爭等體育精神,讓學生多渠道獲得重大體育信息,培養學生關注體育的習慣。例如,體育教師可以通過播放國際足球比賽、羽毛球比賽等方式來讓高中生了解不同運動項目的運動技術,有效補充體育與健康教材上關于不同運動項目講解的不足,還可以讓學生看到運動員的拼搏與超越,臉龐流露出的自信與擔當。
四、改變固定思維,巧用教材內容
體育與健康學科核心素養的提出,可以積極引導體育教師樹立運動項目整體教育觀。運動能力、健康行為、體育品德這三個核心素養的形成必須通過運動或身體鍛煉才能實現,而以往的單個技術動作的教學將很難實現。在實際教學中,體育教師要時刻提醒自己以會用為導向進行教學?!斑\動能力是體能、技術能力和心理能力等在身體活動中的綜合表現,是人類身體活動的基礎”。例如,籃球運動中的行進間上籃技術,在比賽這個綜合表現中,使用者要根據當時的實際環境做出與學習過程中學到的標準技術有變化的行為,將“一大二小”變為“一大二大”“一小二小”“有一沒二”等,但不管怎樣變化,行進間上籃要符合規則的條件沒有變。因此,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改變以往只圍繞標準技術教學的做法,以實戰中會用為標準改進教學。
五、滿足高中生多樣化發展需求,豐富教學選項
高中體育與健康教師要根據學生的需求以及外界的要求,對課程進行適當的調整,如必修課程與選修課程的比例。當然,學校和教師要尊重學生的意見,但也要從教學成效角度出發,既要達成教學效果又要滿足學生的需求。一是在減輕學生壓力和負擔的同時促進他們的全面發展;二是開設一些學生感興趣的選修課程供他們學習。選修課程的時間和課程數量都可以有所調整,設置彈性選擇,吸引學生的興趣,提高他們的積極性。教學選項越豐富,教師面臨的挑戰越大,但是,這對教師而言無疑是件好事,在提高自身專業能力和綜合素養的同時,幫助和輔導了更多的學生,提高了課程的影響力,豐富了學生的經驗和閱歷,有利于他們全方面發展。調研表明,大部分商洛中學生對武術、太極這類體育活動或項目很感興趣,學??梢詰獙W生的呼聲,增設相關的課程。這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還可引導學生弘揚和傳承具有傳統特色的體育文化。
六、在“任務驅動、情境體驗、真實探究”教學思想下開展課程教學
高中階段的學生已經具備了較為成熟的思想,有著自己的思維和態度認知,體育教師要做的是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注重對學生的引導和幫助。
(一)任務驅動
每堂課的教學內容要包括知識、技能和方法,在制訂教學設計方案時,要細分內容要求(教學任務)、教學提示、學業要求幾個方面。其中,教學任務是整堂課的“發動機”,起著驅動教學目標達成、教學內容完成的作用。
(二)情境體驗
深刻的教育來源于深刻的體驗。要想讓學生有良好的體驗,教師必須學會創設運動情境。例如,在籃球教學中,三對三籃球賽是一種情境;在防身術教學中,模擬遇到危險時脫身步驟是一種情境;在健美操教學中,讓學生自主創編動作是一種情境;在游泳教學中,技術練習時人為限制住肢體的運動范圍也是一種情境。
(三)真實探究
要一改傳統的“教師講解示范—學生集體操練—教師糾錯指導”模式,把課堂還給學生,教師精講,學生多練。在課堂上,做到了“任務驅動”和“情境體驗”,必然會發生“真實探究”。例如,在“跨越式跳高”教學中,根據學生的身體素質和運動能力,把學生分為男女各四個小組,并練習中,根據各小組學生層次的高低而調整橫桿的高度,對A組要嚴格要求,提出更高的標準;B組高度適當,改進動作,爭取優秀;C組高度一般,鞏固動作;D組降低要求,建立信心,基本掌握動作。這樣可激發學生興趣,提高學生自信心。
七、適時記錄,促進學生學業質量的落實
高中體育與健康學習評價的主要目標是充分發揮評價的反饋、導向、激勵和改進功能,促進和提高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而不是簡單地給出學習成績。高中體育與健康學業質量是學科核心素養的具體化和集中體現。體育教師在教學中要通過了解學生學習情況,不斷反思和改進教學,提高教學效果,幫助學生順利完成高中階段體育與健康的學習任務。
盡管現階段體育與健康課程的開展還面臨著一些挑戰,但在眾多學校積極響應號召并落實政策以及廣大體育教師的不斷努力下,普通高中體育與健康課程會讓學生從中不斷學習并有所收獲,使學生體育學科的核心素養上升到新的高度和水平。
參考文獻:
[1]王曉婷.新課標下初中體育與健康課程教學改革探討[J].新課程·中旬,2016(08).
[2]陳德安.新課程標準下高中體育的有效教學策略[J].少年體育訓練,2010(05).
[3]尹玉華,孫倩,杜江舟.剖析新課程標準變化 談高中體育教學策略[J].中國學校體育,2018(09).
[4]武引祥,張軍平.新課程標準下上好高中《體育與健康》課的要素[J].當代體育科技,201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