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鳳瓊
【摘要】在開展高中語文教學活動時,要以立德樹人作為指導思想,這不僅是滿足教育的需求,更是符合黨中央對老師的要求,對教育的規律進行遵循,進一步的培育學生,使其成才。在高中階段,語文老師要遵循立德樹人的思想,通過自身的榜樣力量帶動學生,推動學生的發展,提升他們的語言素養。
【關鍵詞】師德? ?高中語文? ?立德樹人? ?思想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20)31-013-01
在高中階段的學生,他們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正在形成的重要時期,需要對他們的思想進行引導,使其走上正確的道路,而開展語文教學活動時,老師將立德樹人作為指導思想的目的也是一樣的,對學生的思想品格進行培養,推動他們全面的發展,就是立德樹人。
一、立德樹人思想的提出
在黨中央的十八大報告中曾明確的提出,在教育的時候要將立德樹人作為根本任務,對學生的德、智、體、美、勞,全面進行培養,讓他們可以成為社會主義的接班人和建設者。在新課標中曾指出,開展高中語文教學活動時,要將其優勢充分的發揮出來,讓學生浸染在優秀文化中,對其熱愛祖國的精神進行塑造,擁有獻身社會、推動社會進步的高尚品格,從而使學生們的人生態度更加奮發向上,具有美好健康的情感。
在高中階段,語文學科是非常重要的,其特征是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統一,從人文性可以看出,要充分發揮語文學科的優勢,在教學的時候進行德育教育,立德樹人,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學生的智慧、善良、愛心進行引導。
目前來說,許多高中學校因為高考的影響,在教學的時候具有很強的功利性,沒有重視素質教育,沒有全面發展學生的德智體美勞,發展不平衡的現象嚴重,而且注重知識的學習,輕視德育教育,使得學生對于社會沒有感恩的思想,對父母也不孝順,不尊重自己的學業。《什么是教育》中提出:教育就是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云推動另一朵云,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所以高中語文老師更應該進行立德樹人,在教學中潛移默化的影響學生,培養他們的思想品德。
二、高中語文教學中滲透立德樹人思想的策略
(一)重視言傳身教
想要樹人,就需要先立德。高中語文老師想要滲透立德樹人的思想,首先需要具有師德,要具有健全的品格,通過自身的品格對學生進行感染,在學識魅力方面陶冶學生,深刻貫徹落實黨中央的要求。孔子曰:其身正,不令則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許多高中語文老師,因為專業的影響,具有高尚的人格和品德,他們熱愛自己的職業,充分發揮自己的職責教書育人。高中學生在學校中是和老師有長時間接觸的,所以老師對他們的品行有著長遠性、深刻性、指向性的影響。
例如,在講解《熱愛生命》的時候,老師要注重自身的專業知識,在上課前進行充分的課前準備,從多種角度展開課文的研究,以便在課堂中可以更好的教導學生,在開始授課的時候,老師要使用優美動聽的語言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在為學生們講解主人公的事跡時要賦予特殊的感情色彩,之后可以對學生們進行提問,要顧忌到學生們的感受,面對出現錯誤和怯弱的學生,老師要耐心的引導和鼓勵他們,通過自身的道德修養對學生們進行滲透,讓學生感受到師生之間是平等的,在和諧的學習氛圍中學習語文知識,放松他們的心理。這樣一來,老師通過修身立德的方式,潛移默化的影響學生,體現出言傳身教的成果。
(二)通過教材感化學生
自從推行新課改以后,高中語文所使用的教材中,大多數是優美且具有深刻含義的文章。老師可以借助這些文章對學生進行教學,讓他們對山川河流的氣勢與神韻進行領略、對歷史文化的優美和意義進行鑒賞、對人生的真諦和哲理進行領悟、使他們具有感恩的意識和情懷,從而形成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所以高中語文老師在課堂中要實行德育教學,滲透立德樹人的思想。
例如,在講解《沁園春·長沙》這一內容時,可以帶領學生們對文章所體現的情感進行欣賞,對文章進行體會,“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漫江碧透,百舸爭流。”其不僅將秋天壯麗的景色展示出來,還通過作者的描繪,感受到了革命情懷的熱烈,從中獲取到奮發向上的力量與信心,讓學生更好的進行學習,使他們具有感恩的情懷。在講解《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時候,老師可以通過作者的描繪“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讓學生們感受他堅強、不放棄、勇敢的精神,了解到只要永遠保持斗志,在面臨任何困難的時候都不會出現放棄的思想,始終保持不服輸的精神,面對敵人的威逼利誘始終保持著對國家的忠貞,萊蒙特曾經說過,世界屬于強有力的人,屬于大無畏的人,屬于不屈不撓的人。使用這種教學方式,語文老師可以借助教材,對學生進行真善美的引導,讓他們具有高尚的道德和成熟的思想。
(三)讓每一個學生心中都充滿道德之聲
著名的教育學家褚宏啟曾經提出,需要讓學生進行自我發現,活出自己的人生,熱愛自己的生活,不辜負自己的生命,進行自我超越,點亮他人的人生。其說出了在教育學生的過程中的核心價值。在開展語文教學活動時,不僅要教導學生學習知識,更要教會學生如何做人,《管子·權修》中曾提到,“十年樹木,百年樹人。”開展德育教育是需要長期堅持的,學生本身是具有獨立性的,在發展的過程中,老師要尊重學生的個性發展,可以通過實踐活動,提升學生的思想品德,讓學生具有合作的精神,擁有學習的動力。
例如,高中語文老師可以使用不同的方式設計課內外實踐活動,在設計課前活動的時候,可以在課程開始的時候,占用一部分時間舉行演講比賽、書法比賽、閱讀比賽、辯論會、知識競賽、寫文章、給父母的一封信、想對老師說的話等等,進行立德樹人思想的滲透;在設計課外活動的時候,其舞臺和素材就更加豐富了,并且語文教材中也有許多的活動課,老師要對這些資源充分的進行利用,將實際情況與教材相結合,在考慮到每個學生個性發展的前提下,開展實踐活動,讓每一個學生的心中都充滿道德之聲。
三、結束語
在開展高中語文教學活動時,其根本任務就是立德樹人,是對教育進行深化改革的基礎。語文老師要不忘初心,弘揚高尚的師德,始終遵守黨中央的領導,牢記自己的使命,在教學中不斷的滲透立德樹人思想,推動學生的發展,使他們成為社會需要的人才。
【參考文獻】
[1]王鋒. 高中語文教學中如何實施立德樹人[J]. 新課程(下), 2019, (1):226-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