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陜西學前師范學院
高校鋼琴教學是一個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課程,在提高學生的鋼琴綜合素養上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我國許多高校的鋼琴教學還是沿用傳統的教學方式,教學內容比較枯燥,教學方式也比較單一,老師與學生之間的配比不科學,老師無法和每一位學生建立良好的溝通渠道,從而使得一些學生不能夠正確的掌握鋼琴演奏技巧,老師也不能夠及時的發現學生練習中的問題,造成實際的鋼琴教學效果不佳,降低了學生學習鋼琴的積極性。為此,必須要對高校鋼琴課程教學進行改革和完善,本文提出了“教、學、用”整合的鋼琴教學方法,從多個方面加強高校鋼琴課程的創新教學,促進鋼琴課程教學能夠取得較好的成效,為培養出更多的高素質鋼琴演奏專業人才奠定基礎。
許多高校的鋼琴教學還是沿用傳統的教學方式,在教學初始階段,老師一般先為學生進行示范演奏,學生在課堂先仔細觀察老師的演奏方法,在學生掌握了基本的演奏技巧后,老師讓學生自主進行鋼琴練習。這樣的教學方式比較死板,無法有效的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每個老師帶領的學生人數較多,無法照顧到每一位學生的學習狀況,不能夠及時的糾正學生演奏中出現的問題,從而導致學生的鋼琴演奏水平進步較慢[1]。在現代化社會飛速發展的背景下,信息化技術以及互聯網技術飛速發展,傳統的教學方式無法滿足現代化社會的需求,培養的人才也能夠獲得社會的認可,必須要加強高校鋼琴教學的改革。
高校開展教學活動的目的是提高學生的專業素養與實踐技能,進而為社會提供更多綜合素質優異的專業人才,保障培養出的學生能夠滿足現代社會的人才需求。但是許多高校在開展鋼琴教學時,老師沒有意識到確保教學內容實用性的重大意義,教學內容主要圍繞教學大綱以及考試曲目進行,使得學生很難有效的理解和掌握鋼琴演奏技巧,也不能夠拓展學生的應用水平,從而導致學生畢業后很難迅速適應社會環境[2]。
高校鋼琴老師在開展教學活動時,要不斷的對現有教學方式和思維進行反思,精準的察覺出現有鋼琴教學中存在的困境,緊隨現代社會前進的步伐,加強對現有教學模式的創新,同時改變傳統的教學思維。為了更好的提高鋼琴課堂教學效果,將“教、學、用”教育思想進行整合并應用到教學活動中,從而有效的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能夠主動的參與到鋼琴作品的分析與學習中,進而提升學生的鋼琴演奏及應用水平。
在開展鋼琴教學活動中,老師作為知識的傳授者,必須要做好模范帶頭作用,以自己的實際行為準則為學生做好表率。教師要時刻秉承“愛、活、嚴”的教學準則,“愛”表達的是老師要對學生呵護有加,給予學生生活與學習上的關心;“活”表示在教學過程中靈活采用教學方法;“嚴”表示老師要嚴格要求學生學習,采用一絲不茍的精神教育學生[3]。
老師利用有效的“教”,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鋼琴演奏方面的知識與技巧。在課堂教學環節中,鋼琴老師先進行自我演奏,通過這種直觀的展示方式讓學生清晰的認識到課堂教學內容及要達到的標準,讓學生在進行自主練習過程中更加的有目的性,有助于改善學生鋼琴練習效果,提高學生的鋼琴演奏能力。此外,老師還要多多鼓舞和引導學生開展鋼琴練習,讓學生能夠真正熱愛上鋼琴學習,積極主動的投入到鋼琴教學中。
要建立精確的課堂教學目標,要根據學生的學習狀況及時的調整教學進度及教學大綱內容[4]:首先,以鋼琴發展歷史上的五個典型時代及其鋼琴代表作為教學內容,依照從易到難的原則優化教學大綱;其次,將鋼琴演奏理論知識與實際表演技巧緊密融合;最后,規劃多種類型的鋼琴練習曲目,并根據學生的學習狀況給予相應難度的練習任務,從而照顧到每位學生的實際需求。
在開展鋼琴課堂教學中,老師不僅要傳授學生鋼琴知識與演奏技巧,同時也要預留足夠的時間讓學生進行思考與內化。老師可以將啟發式教學模式應用到鋼琴教學改革中,建立學生的教學主體地位,并在老師的引導和輔助下提高對鋼琴演奏本質的領悟。老師還可以加強對鋼琴作品創作背景、歷史特色以及作者情感進行講解,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作品的內涵。
鋼琴的教學是相互的,一方面要求老師能夠認真負責的“教”,另一方面也要求學生能夠扎實的“學”。學生在進行鋼琴曲目的學習中,要能夠充分理解樂曲隱藏在深層次的意境以及所要傳達的思想感情,學生進行自主的學習和發掘有用信息,促使學生可以更好的明白曲目中蘊含的意義與價值[5]。為了達到這樣的效果,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首先,倡導學生采用歌唱的方式來引導聽,并使用聽的方式來察覺演奏中的優缺點;其次,在開展實踐教學前,必須要加強學生的理論知識學習,讓學生在演奏時能夠真正明白作者的創作意境以及情感表達,有助于提升學生的演奏效果;再次,增加學生對音樂的敏感度,提高背譜,通過熟練的演奏手法降低學生的心理負擔,幫助學生更好的發揮演奏水平;此外,學生也要學會認真聆聽,培養學生通過聽來識別出演奏中的問題,從而規范學生的演奏技能;最后,鋼琴的基礎知識與技能比較容易掌握,但是要做到精通則非常困難,因此學生要進行長時間的慢練,逐漸積累鋼琴演奏技巧。
在“教、學、用”整合的教學模式中,“用”是十分重要的一個環節,必須要加強學生“用”的能力。學生只有在長年累月“用”的過程中,才能逐步的完善自身的缺陷,及時了解到自己在進行鋼琴演奏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而更好的提升自身的鋼琴演奏水平。此外,學生通過大量的鋼琴實踐練習,也能夠了解到自己的優勢,從而在后續練習中有針對性的發揮自己的優勢,也能夠幫助學生改善自身的鋼琴演奏能力。學生進行鋼琴練習的最終目標不是提高技巧,而是要學會學以致用[6]。學生不僅僅要能夠出色的完成某些較為困難的鋼琴曲演奏,同時也要能夠完成實際工作中的任務。老師可以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強化學生在視譜、即興演奏等方面的練習,并讓學生以小組形式完成四手聯彈、雙鋼琴等多人演奏任務,從而培養學生團隊協作的能力。此外,在正常的考試評估以外,高校以及老師也可以為學生創辦鋼琴才藝比拼活動、觀摩會等,讓學生主動的投入到鋼琴練習中,并通過實踐的舞臺演奏幫助學生建立良好的自信心,從而使得高校鋼琴教學效果得到進一步改善。
綜上所述,高校必須要改變鋼琴教學中教學模式單一、對學生鋼琴演奏能力培養的重視程度不足等方面的問題,積極的采用“教、學、用”整合的方式開展教學活動,老師要充分理解“教、學、用”的本質內涵,從而更好的提升鋼琴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