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鄭州衛生健康職業學院
PBL教學法,即Problem-Based Learning,是一種基于問題學習或者問題導向學習的教學方法,該教學方法于1969年由美國神經病學教授Howard S.Barrows在加拿大的麥克瑪斯特大學首創[1]。PBL教學法最早起源于醫學院的課程,后來逐漸成為國際上較為普遍的一種教學方法,于上世紀80年代傳入我國醫學教育領域,成為近年內我國教育改革的熱點之一[2]。PBL教學法與傳統的教學模式相比,強調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引導者,以問題為切入點,以小組討論的形式開展教學,更注重小組的協作配合、自主學習、探究創新,通過問題的提出—分析討論—解決,讓學生在第一時間被吸引和激發學生的興趣,逐步主動地、有針對性地運用探索新知識,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評判思維及實踐應用能力,符合當今社會對職業人才的培養[3]。
諾貝爾生理學和醫學獎得主Arthur kornberg曾在哈佛醫學院進行了題為“把生命理解成化學”的演講[4],深入淺出地闡明了化學與醫學的關系是相輔相成、共同進步。授課教師要正確引導學生認識《醫用化學》課程在醫學護理等專業的地位,它同時具備了“公共”和“專業基礎”的雙重性質[5],涵蓋了無機化學基本原理、概念和有機化合物的結構、性質及其在醫學上的應用等知識,為后續專業課如《生物化學》、《生理學》、《藥理學》《免疫學》《病理學》等構建基礎知識結構[6]。此外,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在《醫用化學》的學習過程中,不僅能掌握化學思維和提高動手操作能力,還能將理論和實踐有機結合起來,更好地為今后的工作和學習奠定基礎。
高職《醫用化學》教學中的PBL教學模式一般分為四個階段[7]。第一階段:提出問題,即PBL教學法的核心。授課教師依據教材和教學大綱設計出適合本專業學生“最近發展區”的問題,不僅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也能更好地提升學生探索知識的能力。第二階段:分組學習,這是在自愿平等基礎之上,授課教師盡可能安排不同知識層次的學生在一個小組(5~6人),在自主學習中又相互合作。組內分別選舉出一名負責記錄整理資料和一名代表小組發言匯報的同學,充分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積極性,利用多種媒介收集資料并交流討論,協作完成任務。第三階段:教師引導下的課堂交流,此環節由各組代表互相交流小組討論結果和未解決的問題,教師不僅要進行知識層面的引導,也要鼓勵同學們在討論中碰撞出思想的火花,互相啟發,共同探索。第四階段:歸納總結,這一過程主要由授課教師結合小組討論的內容、針對本章節內容的重難點,進行有針對性的講解和說明,完善知識體系。在這個環節授課教師不僅可以補充一些臨床或醫學相關知識,促進學生職業發展,同時也可以側面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培養具有良好醫德的社會主義建設者。
《醫用化學》課程抽象、復雜且瑣碎的特點決定了醫學專業的學生普遍會忽略對醫用化學的學習。為了提高教學效果,使學生在化學課堂上充分地討論并參與,我們需要依據不同的教學內容,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因課制宜,聯系醫學和日常生活實際,設計好教學情景,巧設疑問,以激發所有學生的學習興趣,主動思考并盡快進入學習狀態。讓懸而未解的問題引領著學生主動深入思考,進而結合授課教師的講解和小組討論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在學習的過程中輕松的掌握知識并獲得成就感。
例如,講授油脂這一章節的內容時,可以提前給學生設置如下問題:①地溝油對人體產生危害的原因是什么?②油脂的結構是什么?③為什么常說多吃魚會變聰明?④醫用的軟皂成分是什么?還有什么用途?⑤相比較于固態油,為什么老年人要多吃液態食用油?⑥食用油長期放置后會變質,涉及到那些化學反應?⑦脂肪在人體內如何被吸收?⑧油脂的生理意義有哪些?⑨油脂與肥胖的關系?⑩生化檢驗中的血脂四項指的是什么?這些問題對于從衛生類學校考入的學生或許不算太陌生,但是對于統招入校的新生特別是文科生就不太容易,授課教師可以通過提出疑問,將化學知識和日常生活、醫學應用緊密聯系起來,使學生意識到化學是醫學的基礎,學好醫用化學是為以后的醫學專業課奠基,從而提高學生學習化學的積極性,并激發學生對本章油脂內容的興趣。接下來讓學生分組討論,根據班級人數每一組5~6人,選出一個代表作記錄,另選一個代表進行發言交流。提前布置好問題,學生可以課余利用參考書、網絡等媒體手段進行相關資料的搜集,預先進行小組的內部討論。課堂上,授課教師組織學生進行討論小結,各個代表發言匯報小組討論結果,在這個過程中由教師穿插講解本節課的知識內容,使學生逐步體會到撥開知識的迷霧追尋光明的獲得感。最后授課教師總結各組的討論結果,帶領學生一起回顧問題解決的整個過程,再次復習了本節知識。
油脂是有機化學內容中與醫學和實踐生活聯系都相對緊密的一部分,如果能夠在輕松的環境下掌握這部分知識將會對學生學習醫用化學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都有顯著提高[8]。通過PBL教學方法,將抽象、復雜的化學知識和臨床實踐、生活常識有機結合起來,不僅能促使學生快樂、主動地學習,有效培養化學思維,而且能夠在小組學習中提高團隊協作意識,這都為以后從事醫藥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PBL教學法以問題驅動為導向、以學生為中心,以小組討論為形式,在授課教師的指導參與下,通過小組討論合作解決問題從而探索知識的教學方式。PBL教學模式應用于油脂的教學中,更有利于教學相長,同時更好地契合職業教育強調培養實用性人才的教育觀。
在《醫用化學》課程中開展PBL教學模式,有如下三方面的優勢:第一,對于授課教師來說,通過PBL教學模式的備課能夠擴大教師與化學相關的醫學知識面,更好地將化學與醫學結合起來,同時通過課堂討論促進教師能夠更好地與學生交流,提高授課質量。第二。對于學生來說,在授課教師的指導下利用問題引導極大地激發了學生學習的動力,從根本上解放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同時通過小組協作的形式培養了學生的團隊協作和競爭合作意識。第三,PBL教學模式對于職業教育培養的學生意義尤為重要,從提出問題這一起點上聯系醫學實踐,打破科學界限,在教學過程中注重于將學科教學和生活實踐、臨床應用緊密結合起來,突出學生的主體性,有利于培養學生的醫學素養,為學生未來職業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9]。
PBL教學模式應用于《醫用化學》教學仍存在部分問題值得進一步探討[10]。例如,如何有效、科學地篩選出具有針對性、實用性、先進性的問題(基于臨床應用的案例)對于化學專業的老師并非易事;前期學生自行討論問題環節需要查閱資料、長時間討論準備,基于目前的課時安排和教學條件來說,全面實現PBL教學有一定的難度;基于我院統招(文、理科)和單招(多為醫學類中專)學生的實際情況,如何做到教育公平、照顧個體差異,則需針對不同學生設計出適合他們不同風格的教學模塊,這也是需要克服的一大難點。
PBL教學模式作為當今國內外普遍教育改革嘗試的一種新的教學方法,作為一種在新的教學理念支撐下的教學模式,需要我們在課堂教學實踐中不斷地突破和挑戰,積累經驗教訓,認真反思總結,提高PBL教學模式的實效性和教育效果,做到一切為了學生,從而推動開放教育事業的不斷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