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西科技大學
現階段,由于我國高校招生規模在不斷擴大,使得大學生數量也在不斷激增,學生管理工作則成為當前高校管理中一項十分重要的內容,而輔導員在學生管理工作中發揮了不可提到的作用。在新形勢下,高校輔導員如何做好學生管理工作,尋找出更新的工作方法,則是本文將要重點探究的問題。
在學生管理工作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其中極為重要的一項內容,高校輔導員需要使用合理的方法對學生進行引導,從而確保學生在走進大學校園之后能夠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在平日里做到與同學和老師和諧相處。另外,一個良好的道德品質也能夠為學生走出校園后的發展打下扎實基礎,從而為社會提供可靠地后備人才。
大部分剛剛邁入大學校園的學生都是剛剛經歷了高考,其中一些自制能力較差的學生認為終于可以自由了,此時非常容易出現一些不良行為,例如逃課,不遵守校園規定等等。因此,高校輔導員應該關注學生的日常行為,對其進行正確的引導,讓學生逐漸形成一個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習慣,在校園中營造出一個更加和諧的氛圍。
在大學階段,在學習與生活方面都是與高中都明顯差異的,大學更加考驗學生的自發性,需要學生能夠主動去學習,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因此,輔導員需要了解每個學生的實際情況,針對不同學生的優缺點進行分析,再加以引導和鼓勵,讓學生能夠保持對學習的熱情。
作為一名輔導員首先要從意識上認識到自己的工作性質,需要為學生提供幫助,引導學生能夠在一個良好的環境中生活和學習。因此,輔導員在處理各項管理事務時,應該樹立學生為本的意識,以學生的角度來思考問題,用真誠的心態去對待學生,給學生更多的關心和愛護,并且需要時刻嚴格要求自己,為學生做出榜樣,從而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習慣,這樣也可以讓學生更容易在內心上接受輔導員,減少學生對管理工作的逆反心理,提高學生管理工作的實效性。另外,輔導員需要轉變自身思想,積極發揮輔導員的職能和責任,與學生形成一個更為融洽的師生關系,在管理工作中更多是以引導和說服為主,在平日中還需要鼓勵和表揚學生,即便是學生犯了錯誤,也需要讓學生從內心深處了解錯誤所在,而不是一味地嚴厲批評,從而讓學生能夠在出現困惑或者遇到問題時首先想到的就是輔導員,而不是以管理者的角色自居,讓學生不敢與輔導員進行交流。因此,輔導員需要學生管理工作中積極踐行以人為本的理念,讓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為社會培養出德才兼備的人才。
網絡信息是反映學生思想動態的“晴雨表”,大多數的學生更愿意花時間在網絡上,也更愿意在網絡上發表自己真正的看法,因而過去的思想政治狀況調查表、座談會等等形式已經不能完全反應出學生真實的情況。在此背景下,互聯網逐漸成為了輔導員掌握學生最真實思想狀況的可靠平臺,為高校輔導員管理工作帶來了新的機遇,讓學生管理工作不再是僅僅局限于開班會和檢查寢室,輔導員可以積極利用先進的科學技術,如微信等通訊方式,進一步加強與學生的交流,并且能夠及時的掌握學生的動態,一旦發現學生出現問題,能夠及時做好應對策略,幫助學生能夠更好地成長。以微信為例,高校輔導員可以做到以下幾方面的內容:
一是幫學生進行網絡選課,讓學生可以通過微信來進行選課,這樣不再受到網絡或者其他因素的影響,能夠更加快速和穩定的選擇自己喜歡的課程,并且輔導員也可以通過后臺數據來了解學生的課程選擇情況,及時提醒學生選課,避免出現忘記選課的現象;二是點名簽到功能,學習仍然是大學生活中的主要內容,而許多學生由于自制力差,經常會出現逃課或者替課現象,因而出勤率也會管理工作重要的內容之一。輔導員可以使用面對面建群或者其他方式,設置簽到功能,在保證學生學勤率的同時,還可以樹立一個良好的班風;三是網絡班會,傳統班會的開展會受到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在使用微信之后,輔導員可以通過微信群來開展網絡班會,通過這種非正式的形式,也可以讓學生更加放松,從而將自己的真實想法表達出來,讓師生之間的關系更加密切,更加深入的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從而以一種積極向上的態度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四是溝通交流功能,輔導員與學生之前的交流需要通過電話或者短信,而在使用微信之后,由于信息發布的便利性,能夠讓很多事情的交流更加方便。由此可見,輔導員可以通過微信來積極與學生進行交流,并且也可以與學生家長進行溝通,以便于從多方面來了解學生;五是增進了解功能,就輔導員來說,若想將學生管理工作做到更加細致,就不能夠以一名管理者的身份自居,而是要成為學生的朋友,在關注學習的基礎之上,還需要關注學生的日常生活,分享學生的喜悅,化解學生的憂思。
現階段,大部分的高校開始重視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并將其納入到當前的教學體系當中,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開展的基礎內容。在大環境背景下,高校輔導員可以將宿舍微環境作為心理教育的基礎,建立一個全面的心理教育體系,通過四個方面來對本系學生進行引導,保證學生能夠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從而促進全系同學心理能夠健康發展,為今后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以宿舍為核心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讓大學生能夠形成一個正確的心理健康意識,塑造良好的人格。但是,在開展各項活動時,需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引領,積極開展各種形式的、蘊含教育意義的心理健康活動,從而讓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形成正確的政治立場,具備高度的愛黨愛國信仰。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可以開展的教育活動形式有以下幾種:
一是在大學生開學階段,就將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宿舍建設相結合,讓高年級學生帶動低年級的學生,傳授人際關系的經驗,積極以宿舍為單位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和專題講座,教導大學生學會寬容,以一個友善的態度去對待旁人;
二是以各種校園活動為載體,建設宿舍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的長效機制,例如可以舉辦宿舍心理文化節,定期開展各種教育活動,提高大學生對心理健康的重視程度;
三是以“宿舍微型團建活動”為主要活動形式,組織本系學生以宿舍為單位開展形式多樣的黨建活動,還可以充分挖掘學生身邊的典型和先進人物,為更多的學生樹立典范,利用個案的形式開展黨團知識學習和志愿服務等,以多種多樣的活動為載體,讓學生在活動中提高集體意識,強化內心的信仰,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為心理的健康發展打牢根基。
綜上所述,在新形勢背景下,對高校輔導員的學生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因而作為一名輔導員,必須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和教學目標,不斷創新和適應工作方法,進一步提升工作的質量和效率,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為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的可持續發展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