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昱興/鄭州科技學院
教育管理,是一項具有很強綜合性的管理工作,包含了教學管理、學業測評管理、教師管理、學生管理等多方面的內容。近年來,教育部明確提出高等教育要“嚴進嚴出”,嚴格畢業生的評價標準,提高畢業生的質量。基于這樣的要求,各大院校也開始關注到教育管理工作的創新優化。在這一過程中,將互聯網+思維融入進來,能夠起到切實的作用。互聯網+思維有助于教育管理從傳統模式中解脫出來,構建起更加高效的管理體系,對高等教育工作形成有效的支撐輔助,增強高等教育的整體效果。
要理解互聯網+思維,需要先對互聯網+形成理解。互聯網+,這是近些年興起的一個全新概念,也被稱作互聯網2.0,這是互聯網發展所進入到的一個全新時代。從以往的互聯網發展來講,互聯網是單獨存在,并未與其他行業形成太多聯系。而隨著電子商務的發展,傳統零售向線上遷移,逐步帶動大數據等信息技術發展,進而讓其他行業認識到與互聯網結合的優勢價值,由此一些行業開始率先擁抱互聯網,開始出現互聯網金融、互聯網餐飲、互聯網營銷等一系列全新的業態形式,并從中提煉出互聯網+的概念。互聯網+,指的就是互聯網與其他行業的結合,產生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而在當前5G技術逐步普及推廣,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提升發展的背景下,互聯網+顯現出更加突出的作用,值得各行各業形成關注。
在理解互聯網+理念的基礎上,要理解互聯網+思維,就容易多了。互聯網+思維,值得是依靠互聯網+來創新工作、重構體系的思維意識理念。也就是在日常工作當中,注重對互聯網實現利用,將傳統的工作內容與流程等,遷移到互聯網當中進行。比如對于高校教育教學來講,在2020年初由于無法返校復課,在這一情況下就迅速推廣了在線網課教學,讓教學活動得以正常進行。在線網課教學,就是對互聯網+思維的一種具體表現,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針對高校教育管理來講,需要對互聯網+思維全面滲透,對教育管理的相關工作,從整體上實現互聯網構建,由此轉變管理模式,提升管理效果,為高等教育的開展奠定堅實基礎。
結合高等院校教育管理工作的具體開展來看,在當前形勢下,教育管理工作的開展,很多時候依舊局限在傳統的方法模式當中,并未形成有效的創新構建。比如在學生管理方面,還是依托于輔導員+班委的管理體系結構當中;而對于課堂教學中學生上課出勤的管理,也局限于學科教師點名。而很多教師并愿意浪費課堂時間點名,這就造成一些學生出現缺課、逃課的行為,影響到教育質量。所以總的來說,目前的管理模式偏向傳統,不符合時代發展,也難以對一些問題形成有效管控,導致教育管理的整體效果偏低。
教育管理要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需要做好決策。比如針對學生在學習中表現出來的一些問題,就需要依照具體原因制定解決對策。然而,如果在決策上出現失誤,那么不僅難以解決學生的問題,反而還可能引起一些其他的問題。近年來,媒體曝光了不少高校在教育管理中的“奇葩”方法或是制度,引起了廣泛的社會輿論,讓高校聲譽受損。在這樣的情況下,就需要注重管理決策的科學化與合理化,如此才能提高教育管理的質量,也讓高校呈現出正面積極的影響,樹立良好的社會口碑形象。
高校教育管理工作包含了很多內容,在管理中應該面面俱到,不能出現遺漏和忽視。然而從當前實際來講,教育管理卻有明顯的側重,而一些環節就被忽視。比如學生的日常學習行為,就沒能得到有效的管理,不少學生在日常學習中出現抄作業的現象。同時,不少學生在課外也沒有構建起學習計劃,將時間用在了玩電腦、打游戲等方面,這就造成光陰虛耗,學生未能在專業學習中取得良好成果。
互聯網+時代,信息化建設是各行各業需要關注的重點,基于信息技術,重構傳統工作體系,讓工作開展立足信息化渠道進行,這樣可以取得理想的效果。然而從目前實際來講,在高校教育管理中,對信息技術手段的利用存在不足,未能實現管理工作的信息化轉變。比如對于學生學業質量的評價,還是以傳統的紙質考試為載體,并未通過信息化的技術手段對學生實施測評。這樣只能評價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對于一些能力素養并不能有效評價,從而就會制約教育管理的效果取得。
針對高校教育管理目前存在的相關問題,高校教師要形成有效認識,然后以互聯網+思維為導向,對教育管理工作展開創新構建,使其可以取得更好的效果,為教育管理的發展創造良好條件。
教育管理要想實現創新,那么首要任務就是對管理模式實現重構,這就需要依托于互聯網+思維,通過互聯網+手段,構建起全新的管理模式,為教育管理工作的開展營造全新的環境。比如在學生管理當中,以往要傳遞一個消息,往往是學校傳遞給學院,學院傳遞給輔導員,輔導員傳遞給班委,班委再通知學生,需要經過這樣四個層次,才能將一些消息從學校傳遞給學生,流程繁瑣,效率低下,而且不能保證全部傳達到位。因此,便可以基于互聯網+思維,構建起網絡化的管理模式。比如,可以立足微信公眾號,構建起一對多的信息傳播渠道。通過微信公眾號,就可以將相關信息一次性傳遞給全校學生,跳過學院、輔導員與班委這三重結構,大大提升教育管理的效果。而在其他管理工作方面,也可以基于互聯網+思維,構建網絡化的管理體系,提升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質量。
在教育管理決策這個方面,為了提高管理決策的科學性與合理性,也可以通過互聯網+手段來輔助管理決策。首先,通過網絡途徑,面向全校學生征集意見。在進行一些管理決策的時候,管理者不能“一家之言”,需要聆聽學生的意見。因為學生雖然是接受管理的對象,但是在一定程度上,也具有管理能動性。通過網絡途徑征集學生意見,可以將學生的能動性發揮出來。同時通過學生的意見表達,可以讓管理決策貼近學生的內心想法,讓學生能夠接受。其次,可以立足互聯網,從網絡上搜集一些類似的管理案例,從這些案例中吸收經驗,取長補短,讓管理決策更加科學合理。
高校教育管理包含了很多內容,這些不同的管理內容,彼此之間存在關聯,在實施管理的時候,要相互配合,不能過于獨立分割。這就可以借助利用互聯網+,構建起綜合化的管理體系,將各方面工作匯總起來,從整體上予以把控。具體來說,可以建立教育管理網絡系統,在其中分別構建起教學管理、學生管理、學業管理、實訓管理等多個不同的功能子系統。在這個網絡系統中,可以對各方面的管理工作進行對比,把握各自之間的關聯,從而知道管理工作的協同開展。
在互聯網+思維下,教育管理還需要關注到信息化建設,借助一些先進的信息技術,對管理工作實現優化。比如,針對學生上課出勤的管理,教師點名的方式已經落伍。這就可以借助信息技術,在教室內設置信息化打卡簽到系統,通過指紋、人臉識別等技術,對學生的上課出勤實現自動化統計,并且將出勤數據上傳至管理系統,這樣管理人員可以對各個學院各個班級的出勤情況全面掌握,為出勤管理提供有效的指導。
在互聯網+思維之下,高校教育管理暴露出來一些短板,可以發現當前的管理工作存在一些問題。因此,就需要以互聯網+思維為導向,對教育管理工作予以優化構建,全面提升教育管理的水平,使其為高校教育教學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