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哲博/景德鎮陶瓷大學科技藝術學院
信息教育化的發展推動了我國大學教學課堂模式的轉變,學生在大學階段應具有學習自主性,以往的教學模式已經落后,并被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所取代。翻轉課堂模式具有自學性質,不僅教師可以向學生提出問題,學生也能將問題反饋給教師,通過加強師生之間的交流互動,提高大學英語課堂上提問環節的實效性。
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重要性主要體現在兩方面。一方面,節省了教師授課的時間,教師有充足的時間為學生答疑解惑;另一方面,實現了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實踐,有利于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此外,翻轉課堂教學模式能夠幫助學生實現對知識點的深化,甚至是二次學習,有利于學生更好的掌握知識點,提高對問題的自主探究能力。為了進一步優化翻轉課堂模式,課堂提問環節至關重要,如果學生的提問不是重點,那么教師的講解也會存在偏差,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將失去了應有的意義。如果學生可以進行有效提問,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能夠更好的了解知識。與此同時,翻轉課堂模式主張學生自主學習,通過觀看視頻找出問題,并嘗試著自主解決問題。這不僅可以提高大學英語課堂效率,也能激發學生的思維,提高自主學習能力和創新能力[1]。
對問題的巧妙設計是影響學生學習英語的第一步。完整的提問行為應包含問題準備、問題陳述、激發學生回答、回答加工、提問反思五個環節。教師為學生設計的問題應包含以下幾點特征:首先,問題相互獨立且相互關聯,問題的設計應有著延展性,可以讓上一個問題刺激下一個問題,使學生在反復思考中完成邏輯的推理。其次,教師所設計的問題應有著信息差,循序漸進的提問可以激發學生興趣,使學生立足于基礎認知,朝著高級認知的方向發展。最后,以問題作為取向,完成對問題的辯證過程。
翻轉課堂模式下,教師可以通過預設、發現、生成、解決問題的流程進行有效提問。教師應熟練各種提問方式,使用不同的句式,擅于應用特殊疑問句、正反疑問句以及選擇疑問句,這樣的提問方式能夠更好的刺激話題維度。以特殊疑問句為例,提問時教師需要用到Who/When/Where/What/Why/How等詞匯,它們可以分別說明不同認知層次的問題思考意義。具體如下:(1)What代表的是經驗認知,針對一個感官認知對象構成話題,使學生從無知到有知,并產生經驗認知。What的疑問句問題很開放,比如“我知道什么?”“我希望什么?”教師可以以此幫助學生完成對知識點的復習考察,對事實提出展示性問題,鼓勵學生在應用語言的同時不斷拓展思維。(2)Why代表的因果關系問題,也是論證式問題的必備。這類問題表示提問者想要知道事情背后的原因,并得到合理的解釋。所以,學生在回答時不能淺顯的回答是與否,而是要針對結果做出解釋,從普遍經驗中論述個別經驗,并闡述事物間的因果關系。(3)How是多維度的解決方法,不僅涉及知識,也涉及了經驗和想象,適用于推理方面的問題[2]。
教師在翻轉課堂中,可以對英語問題一題多問,針對同一主題提出多個不同角度的問題,并將問題分發給各個小組,要求各小組演繹不同角色并設想多種答案,根據不同視角思考問題。教師也可以將一個主要問題進行拆解,使其成為多個子問題,再引導學生以肯定或否定的答案進行子問題的作答,學生回答后教師再提出訪問,讓學生從子問題中得出結論。最后,將所有的子問題綜合在一起,對主問題深化總結,加深學生的問題的印象。這樣的課堂有效提問可以促進師生互動,并讓學生反問自己。
要求教師在了解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基礎上,強化自身硬實力與軟素養,把握提問的最佳時機,為學生創設良好的學習環境,并在這一環境中向學生提出問題。學生在輕松愉悅的課堂環境中能夠專注傾聽教師的講話,熱情的與他人產生互動,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可以沒有顧慮的說出自己的內心想法,從而調動思維,提升思維能力。教師應進一步激發學生的興趣,刺激學生參與課堂互動,在展開連續提問時應遵循層層遞進的原則,將所設置的問題包含在邏輯內,且出乎學生的意料。教師提問時應主動親近學生,語言親切,態度溫和,以風趣幽默的方式拋出問題,引導學生靜心思考,在回答時能夠暢所欲言。提問時應面向在座的全體學生,合理把握交流時間,耐心等待學生作答,提問后可以等待學生9秒左右,如果學生3秒內回答問題,教師可繼續拋出下一問題,使學生產生連續性思考。
在提問的同時,翻轉課堂主張學生全體回答、自愿回答,學生也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選擇不回答,這時教師應尊重學生的意愿,以學生為主體,繼續完善提問環節。不同專業所面對的知識點不同,學生感興趣的話題也是不一樣,建議英語教師結合學生心理、年齡與專業情況提出問題,將學生的問題進行分類,為學生構建符合其專業的問題鏈條,要求問題鏈條中必須存在信息差,只有這樣才能激發學生的興趣愛好。翻轉課堂模式下,英語教師不僅要精心設計問題內容,還要控制學生對問題回答的參與情況,采取小組學習模式,讓小組內活躍的同學將小組觀念總結起來,并向教師作答。有的學生性格內向,不善于積極發言,為了幫助這部分學生,教師可以設定出指定性回答問題,要求學生做好準備,回答該問題。或者采用抽簽的方式決定哪個學生回答問題,這樣做可以讓課堂氣氛更加活躍,方便教師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實時考察。
教師應合理控制課堂提問的數量。在大學英語翻轉課堂模式下,教師提出的問題應具有針對性的特點,按照不同專業的學生巧妙設置問題。一般情況下,一節英語課有45分鐘,教師的話語量應盡量控制在15分鐘之內,也就是一節課時間的三分之一。只有這樣,教師提出的問題才會更加精煉。教師應精心設置問題,按照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原則,結合實際設置出可以引發學生思考的課堂問題,使學生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提高語言輸出能力[3]。
以往的大學英語教學,課堂提問主體是教師,提問的程序主要為教師提問、學生回答、教師反饋。該程序中教師作為問題的發出者,學生作為問題的回答者,學生課上思考并回答問題的時間有限,問題面前學生缺少自主權,有時難免出現教師自問自答的情況。這種提問模式不利于發揮學生積極性,使教師也無法顧及到所有學生。基于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教師可以在課前加強對文本的理解,構建知識體系,提前產生問題鏈條,并將鏈條以新穎的方式傳遞給學生,引導學生課前自主預習。在課前預習過程中,學生能夠從教師知識構架的問題鏈條中找到問題,并獨立解決問題。遇到難以理解的,學生可以使用社交平臺與他人展開交流。上課時,學生會針對課前預習的內容和本節課的課程內容向教師提出問題反饋,教師根據問題的難易程度就能了解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程度,從而調整課堂節奏,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課堂提問,讓學生找到背后隱藏的知識點。
總而言之,如果只是讓學生在英語課堂上觀看教學視頻,這樣的課堂教學模式與傳統教學方式沒有什么本質區別,且違背了翻轉課堂模式的初衷。大學英語教師應尊重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對課堂內容加以調整,積極向學生提出問題,鼓勵學生說出疑問,通過對問題的反饋和總結,提高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從而優化課堂有效提問環節,提高課堂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