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金聰/青島黃海學院
全面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事關黨和國家的長治久安,事關黨的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全面依法治國目標的實現離不開公民法治素養的提升這一基石。法治素養是指一個人掌握基本法律知識、形成法治思維方式、堅定法治信仰、養成尊法用法習慣的能力。法治素養是公民整體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建設法治中國的基礎,是推進全面依法治國的力量源泉。高校黨員教師兼具黨員和教師的雙重身份,其法治素養的高低關乎高校管理和教學的法治化實現程度,其言行對非黨員教師和大學生群體也具有重要的引領示范作用,提升高校黨員教師的法治素養是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切實提升教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水平的必然選擇。
“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我國社會長期保持團結穩定最根本的一條就是堅持黨的領導,黨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中處領導核心地位。加強黨員教育管理,是馬克思主義政黨的鮮明特征,是中國共產黨加強自身建設的基礎性、根本性、經常性任務。《中國共產黨黨員教育管理工作條例》中規定:黨組織應當通過嚴格組織生活、聽取群眾意見、檢查黨員工作等多種方式監督黨員遵守黨章黨規黨紀特別是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情況,遵守憲法法律法規和道德規范情況。[1]在高等教育領域加強黨員法治素養教育是加強黨員教育的一項重要工作,高校黨員教師要發揮如鹽在水的先鋒模范作用,除以一名黨員的身份嚴格要求自己外,還應主動提高法治素養,嚴格尊法守法用法,深入推進依法治教、依法治校,切實提升教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水平。
自2014 年《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頒布實施以來,全面推進依法治國也在教育領域加以推進實施,《中央宣傳部、司法部關于在公民中開展法治宣傳教育的第七個五年規劃(2016-2020年)》《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全國教育系統開展法治宣傳教育的第七個五年規劃(2016-2020 年)》《依 法 治 教 實 施 綱 要(2016- 2020 年)》等文件相繼出臺,提高高校黨員教師法治素養成為回應貫徹落實國家七五普法規劃任務,全面提升教育系統法治觀念和法律素養的時代訴求。
在全面依法治校、依法執教的背景下,教育法治開始從文本訂立與完善的狀態向教育法治理念內化于心、外顯于行的依法治理新階段邁進。高校管理人員、教師、學生對權益保護、民主法治、公平正義的要求也更加強烈,對知情權、民主參與權、維權的訴求更加突出。[2]提升高校教師法治素養有利于將學校管理制度和管理工作納入法律軌道,規范教師的執教行為,切實維護教師和學生的正當權益,而高校黨員教師如能嚴格尊法守法用法,其行為在起到較好的示范作用的同時,也有利于高校法治校園文化的構建。
自2014 年《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中央宣傳部、司法部關于在公民中開展法治宣傳教育的第七個五年規劃(2016-2020年)》《全國教育系統開展法治宣傳教育的第七個五年規劃(2016-2020年)》《依法執教實施綱要(2016-2020年)》等文件實施以來,我國高校依法治校、依法執教取得了較好成績,黨員教師起到了模范示范作用,但不可否認的是,高校教育管理仍有許多現實問題需要解決,高校黨員教師尚存在法治知識掌握不夠全面系統深入、法治思維方式尚未成熟、法治信仰尚未建立、用法行為模式尚未形成等短板,高校黨員教師的法治素養提升仍然任重而道遠。其原因可以歸結為以下幾個方面:
我國法治文化傳統的缺失導致了高校黨員教師法治素養先天不足。自漢代以來,儒家思想長期在思想領域占據統治地位,“德主刑輔、出禮入刑、先教后誅”等是歷代封建統治者遵循的治國方針,即使涉及到法律,中國法治也體現出濃厚的傳統公法文化色彩,中國特有的官威刑法文化、民刑不分傳統導致我國古代民眾普遍懼法厭訟,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高校黨員教師法治素養提升的速度。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總書記為核心的黨中央將教師隊伍建設擺在突出位置,作出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各地區各部門和各級各類學校采取有力措施認真貫徹落實,教師隊伍建設取得顯著成就。[2]但部分地區和高校在教育事業發展中存在重硬件輕軟件、重外延輕內涵的現象,在教師素質評價考核中重專業能力、師德建設輕法治素養的傾向較為突出,從一定程度上弱化了高校教師綜合素質尤其是法治素養提升的動力;其次,部分高校面對教師侵犯學生權利、學校與教師產生人事糾紛等事件時,往往僅以校規校紀、黨章黨規作為解決問題的標準,這從一定程度上也削弱了法治力量在高校的適用程度;再次我國目前高校教師入職條件中并未將法治素養的考核作為必備條件,也未將法治素養作為在職培訓和教師考核的硬性規定,教師法治教育課程未得到有效開發等因素的存在也阻礙了高校黨員教師法治素養的提升。
當前高校黨員教師法治素養水平參差不齊,部分高校黨員教師或因為教學、科研壓力導致提升法治素養的愿望不強,或囿于專業知識背景對法律知識掌握不夠深入,或因業已形成的工作作風難以盡快形成民主法治的工作理念,或只重視黨員身份和義務而忽視法律義務,因而,高校黨員教師對教育法治理念的認知理解還不到位、教育管理者的法治思維還沒有形成、教育管理的法治方式尚未引起足夠重視等現象仍然存在。
高校黨員教師應重視發揮法治文化的引領與熏陶作用,積極學習法律知識,參加多種形式的法治實踐活動,不斷增強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的自覺性和堅定性。高校領導和管理人員應積極鼓勵黨員師生共同創設校內民主管理體制,保障黨員教師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和監督權;高校黨員教師在主題班會、校園文化長廊建設、線上課程開發、指導學生社團法律活動、便民法律咨詢中自覺發揮黨員學法普法用法的引領示范作用;利用國家憲法日、《民法典》頒布等契機,開展教師法治知識競賽、法治教學觀摩、法治演講等活動,構建高校黨員教師積極參與、全面學習、率先垂范的尚法學法普法用法校園文化氛圍。
除構建高校黨員教師尚法用法的校園文化外,創新高校黨員教師法治素養提升制度也極為重要。高校應探索黨員法治素養提升新制度、新舉措,健全學校法律顧問制度、科學制定黨員教師法治素養提升工作標準、建立完善普法人才資源庫、積極開發線上線下混合教育法治課程、編寫適合高校黨員教師研讀的普法教材、探索靈活多樣的黨員教師法治素養提升培訓方式、促進普法用法基地建設、保障高校黨員教師法治素養提升經費充足、構建多元參與的考核評價體系等。
高校黨員教師應系統學習法律法規、重點學好教育法律法規、自覺學習黨章黨規。高校黨員教師應堅持把學習宣傳憲法擺在首要位置,不斷提高憲法意識,系統學習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如《民商法》《行政法》《刑法》、訴訟與非訴訟程序法等法律法規。還應結合教育實際和需要深入學習《教師法》《高等教育法》《民辦教育促進法》《新時代高校教師職業行為十項準則》《教育部關于高校教師師德失范行為處理的指導意見》《事業單位工作人員處分暫行規定》《普通高等學校學生管理規定》等教育法律法規,不斷增強踐行法治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高校黨員教師也應大力宣傳《中國共產黨廉潔自律準則》《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自覺尊崇黨章及黨內法規。
總之,在我國加快法治國家建設的時代背景下,高校黨員教師提升自身法律素養,不僅是我國實現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時代要求,也是其正確行使職業權力的基礎,更是其維護自身權利和學生權利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