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毓秀/浙江工貿職業技術學院
針對我國目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現狀當中的不足,學校方面應當積極采取措施來進行改善。在教學方面,應當努力構建新型的心理健康課堂教學模式;在監測方面,應當加強網絡輿情監管;在考核方面,應當不斷地優化自身的考核體系。只有這樣,才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確保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徹底性,才能夠使廣大高校的學生能夠在一種更為積極和向上的心理環境下健康發展。
在傳統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學模式下,教師們往往采取的是理論教學的方法。但對于大學生心理健康這種主觀性較強的學科,學生們往往不能從單純的理論教學當中真正的掌握到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識。除此之外,由于多數大學生更加向往一種更為自由和靈活的學習環境,因此,面對較為枯燥的課堂學習,他們往往很難產生學習興趣。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們就應當積極的去學習新型的教育理念并根據教學實際來不斷的改變有創新自身的教學方法。在互聯網技術不斷發展的今天,“互聯網+課堂”的教育模式正不斷地滲透到各個學校的識字教學當中來,因此,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教師應當積極的學習這一模式,來開展心理健康教學方面的工作。
例如,教師們在講授到某一節心理健康知識時,可以借助多媒體平臺為學生們展示相關案例的資料或者視頻。這樣一來學生們就可以一種更為直觀的方式去了解并學習到心理健康知識的具體內涵,在往后的學習生活中面對類似的心理問題情況時,他們也能夠尋求到更加積極的辦法去自主解決它。除此之外,在課后教師們也可以在“微課”和“學習通”這樣的云課堂平臺上為學生們上傳一些有關心理健康知識的資源或者鼓勵學生們去聽取一些名校專家的心理健康課程,這樣一來學生們在課余時間內也能夠及時的獲取到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識。不僅如此,采取“互聯網+課堂”這種模式可以很好的滿足學生們的心理需求,他們可以一種更為自由和靈活的方式來進行課程的學習,這就在很大程度上減少了他們對心理健康知識學習的枯燥感,從而提高了他們的學習興趣。
隨著我國互聯網事業的不斷發展,大學生們所能接觸到的網絡領域也越來越寬廣,網絡已經開始逐漸成為他們生活當中不可缺失的一部分。與此同時,大學生所面臨到的各種各樣的網絡文化沖擊也越來越大,虛擬世界對他們心理健康的影響正在逐步顯現,許多大學生因為無法正確處理好網絡世界與現實世界的關系而開始陷入到負面的心理情緒當中,出現了各種各樣的心理問題。針對這一情況,學校應當不斷地去完善自身在網絡方面的監督機制,建立起一個科學的輿情監管體系,來加強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情況方面的監管,這樣才能夠為大學生心理健康發展創造一個更好的網絡環境,從而促進他們的心理健康發展。
從目前大學生的網絡使用情況來看,“朋友圈”、“微博”、“QQ空間”等公共分享平臺,是他們的主要活躍地帶。因此,各大高校應當關注這一點,并設置相關的人員對本校學生在這些平臺上所發布的內容進行適當的監督。比如,許多高校都有著自己的融媒體平臺,這些平臺主要面向的也是學生們平時活躍的空間,因此學校可以從融媒體團隊當中安排學生來對周邊的大學生日常心理狀況進行相應的監測。在發現某些學生出現負面或者消極的心理情緒時,學校應當積極主動的與其進行聯系,并安排專業人員與其進行心理溝通或者到達心理咨詢室進行專業的心理疏導。這樣一來,學校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很好地掌握學生們的心理動向,從而避免一些不必要悲劇的產生。只有這樣,學校才能夠打造一個更為風清氣正的網絡環境,也才能夠為學生們營造一個健康的心理發展氛圍。
從目前我國大多數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系統當中來看,許多高校往往只注重到了對學生在心理健康知識方面的理論教學,從而忽視了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評估這一重要的部分。在進行課程考核時,許多學校采取的也是理論考試或者安排學生提交相應的課程論文等形式。這些方法固然能夠對學生心理健康知識的掌握情況進行一個大致的考察,但并不能夠很好地檢測它們對這些心理健康知識的運用能力,也不能夠保證他們在未來的學習生活當中遇到一些心理方面的問題時能夠正確運用所學到的心理健康知識來進行自我的心理疏導,從這一角度來看,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目標就不能夠得到很好的實現,這也是近些年來許多高校因學生出現心理問題無法自我排解而選擇極端方式解決的新聞頻發的原因所在。因此,高校方面應當不斷地去優化自身在性健康教育方面的考核體系,借助互聯網平臺的優勢來對學生進行相關的評估與考察。
借由互聯網的迅猛發展,我國已經進入到了一個大數據時代,大數據技術能夠將收集來的龐大數據進行迅速的處理并給出科學的統計結果。各大高校可以借助大數據的優勢,利用一些互聯網平臺來對學生進行心健康素質的考核。例如,高校可以采取現場競賽或線上考試的方式來檢測學生對一些心理健康知識的了解程度。試題方面要擺脫傳統理論考試的桎梏,設置一些實際情境的題目,讓學生根據某些心理健康問題的實際狀況來給出相應的完整解決方案。這樣一來,學校方面就可以很直觀的了解到學生們對所學到的心理健康知識的掌握和運用程度。除此之外,學校方面還可以利用“問卷星”等軟件對學生們進行定期的問卷調查,從問卷反饋情況來掌握學生們的心理健康素質水平。
總之,大學生心理健康作為一門幫助大學生了解心理健康基礎知識、加強大學生自身心理素質、提升大學生自我修養的重要學科,應當得到校方高度的關注和支持。將互聯網這一因素引入到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課堂當中來,不僅能夠激發起大學生對心理健康知識學習的興趣,也能夠幫助他們解決一些心理問題,從而使他們的身心健康得到一個很好的發展,讓他們一種更加積極和飽滿的心理情緒投入到學習和生活當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