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晴晴 袁蘊潔/蘇州農業職業技術學院
2018 年教育部頒布了《關于加強新時代“形勢與政策”課建設的若干意見》,《意見》指出“形勢與政策課是理論武裝時效性、釋疑解惑針對性、教育引導綜合性都很強的一門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如何扎實有效上好“形勢與政策”課,對農職院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以2019 年秋季“形勢與政策”課教學為例,通過問卷調查和個別訪談的形式對蘇州農業職業技術學院7 個二級學院進行調研,共發放問卷900 份,回收問卷860 份,其中有效問卷822 份,問卷有效率為95.3%。調查樣本情況為:男生363 人,女生459 人。大一699 人,大二123 人。通過對7 個學院的任課教師和學生實地訪談、調查問卷的數據進行分析和對比研究,最終形成調研報告。
(1)農職院校大學生在學習“形勢與政策”課程的時候有以下特點:
第一,作為00 后,89.17%的大學生依賴網絡了解國家大事。他們是在網絡環境下成長的一代,社會資訊、熱點新聞第一時間接觸。傳統填鴨式教學模式根本不能滿足學生的需求,學生上課容易出現開小差的現象。
第二,作為農職院校的大學生,比較重視動手能力培養,對政治理論的重視程度比較缺乏。調查顯示,17.88%的學生非常關注國際國內的事件,75.91%的學生偶爾會留意國際國內事件,6.2%的學生幾乎不關注。當問到是什么原因讓你不能主動地去關注國內外重大事件時,26.76%的學生表示功課,社團活動太忙,沒時間;15.57%的學生覺得即使關注也改變不了現狀,浪費時間;17.27%表示沒有適合和方便的獲取途徑;40.38%表示政治新聞枯燥乏味沒興趣。學生普遍認為“形勢與政策”課對于成長成才的影響不大,出勤率比較低。
第三,農職大學生對這門課的理解能力不足。國際形勢與國內外政策比較復雜,如果做不到真正的讀懂讀透,學生理解起來有一定難度。當問到您對國內外重大事件的了解程度呢?67.88%的學生表示只是大概知道發生了什么;25.18%的學生了解事件的整個過程;6.93%的學生愿意深入剖析并形成自己的看法。在您是否會對了解到的國內外大事進行分析和評價這個問題上,21.78%的學生表示會,經常;18.73%的學生說不會,沒必要;59.49%的學生表示感興趣就會。可見,激發學生深入探究非常重要。
第四,高職大學生對這門課有一定的輕視心理。課程考核方式采取期末撰寫調查報告或者提交小論文的形式。很多學生都是通過網絡下載,簡單復制粘貼完成考試。實踐教學中小組成員往往只有少數學生參與其中。不成熟的考核方式不能滿足學生對課程時效性和獲得感的基本要求。
(2)農職院校“形勢與政策”任課教師授課特點:
第一、教師專業化程度不高。對任課教師的調查結果顯示,課程的主講教師以專職輔導員為主,每個二級學院按照學生人數配備3-4 名輔導員進行授課。可是絕大多數的輔導員并不具備思想政治教育專業或者相關專業背景,缺少思想政治教育理論系統的研究。
第二、大班授課普遍存在。不同的班級不同的專業組成合班課,100-200人的大班授課模式普遍存在。上課時間大多安排在晚上或者周末。教師往往采用大報告廳多媒體教學,采用講授模式,由于人多,課堂組織比較困難,師生互動難以實現,容易照本宣科,課堂氣氛壓抑沉悶。
第三、課程的獨特性。教材每學期內容都有變化,任課老師備課有一定的壓力。“形勢與政策”課程學時比較少,一般每學期理論教學12 課時,實踐教學4 課時。按照章節授課的話,時間上不夠充裕。教師們挑選部分專題進行授課,這樣顯得不夠嚴謹和規范,學生學起來也不夠系統和透徹。
第四、實踐教學內容枯燥、形式單一。每個學期都開設實踐教學,如“大學生誠信狀況”調查、“大學生社會責任感”調查、“大學生人身安全情況”調查。這些實踐活動內容多年不變,操作起來流于形式,不能給學生帶來一個真正的實踐鍛煉平臺,不利于實踐教學的順利開展。
農職院校成立課程領導小組,制定管理制度。根據機構設置情況,明確本課程主要由馬克思主義學院承擔,素質教育中心、學生工作處、教務處、質量控制中心等部門協助。確保各部門負責人把任務落到實處,從制度上給予課程重要的保障。
尊重新時期大學生的學習規律,根據學生的知識需求和感興趣的話題,將思想政治教育與“形勢與政策”課結合起來,制定專題學習。同時,作為農職院校,增加國情、省情、市情農業類專題學習,展開深入討論研究。增強學生的主觀意識,提升課程學習的有效性針對性。
“形勢與政策”課內容覆蓋面廣、知識跨度大,需要在教學方式方法上不斷改革,教師應該主動嘗試新的教學手段。如篩選一些比較成熟的網絡課程、大師講堂、紀錄片讓學生觀看;利用QQ、微信等社交平臺上課點名、布置作業、分享資料,做到及時溝通,解決實際問題。
針對農職院校基本都是一線輔導員參與教學的特點,學校應該加強師資隊伍的建設。首先,建立混合型教學團隊,由專職思政老師和兼職輔導員組合完成。其次,采取老帶新的模式,定期組織集體備課,資源共享,取長補短。再次,拓寬培訓渠道,增加教師線上線下培訓的機會,全方位提高教師的綜合素質。
實踐教學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環節,積極探索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如:參觀紅色教育基地,參加校內外公益活動,志愿者服務、黨日活動、微電影拍攝等。讓學生多維度的了解社會,開闊眼界,在實踐中體會到政策的正確,形勢的變化,把握真實的國情,提高思想政治素質,增強社會責任感。
綜上所述,農職院校“形勢與政策”課程在教與學兩個方面都有所欠缺,沒有能夠充分調動思政教育的積極作用。學校和教師應該及時改革調整,從領導管理、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師資隊伍、實踐教學等方面著手,提升學生對課程的認識,通過上好這門課,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為終身發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質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