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江濤
/廣西城市職業大學
企業在社會經濟、文化、政治等各方面的發展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做好企業管理工作,能夠促使企業的擴大發展,使其扮演更重要的社會角色。工商管理專業是展開企業管理的專業學科,為現代企業發展提供專業的人才隊伍,更能夠實現對企業管理的相關理論的優化升級發展。而在傳統的高校工商管理專業教學活動中,并不能夠滿足社會對于該專業的發展需求,對此展開對高校工商管理專業教學改革創新具有緊迫性。
高校工商管理專業是一個綜合性、基礎性較強的專業學科,其涵蓋經濟學、管理學的很多課程,具有就業方向多元化的特點。因此在傳統的應用型的工商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中,大多數高校都以培育高水準的工商管理專業人才為主,即要求工商管理專業學生掌握豐富的理論知識,成為企業中高層管理人員。而缺少對人才的實踐性教學,學生在進入到職業崗位時,呈現出“紙上談兵”的僵化工作方式,完全不能夠滿足社會各職業的需求情況??傮w上來說,傳統高校工商管理專業人才定位具有模糊性,培養目標盲從且偏離社會實際需求。
由此可知,高校工商管理專業改革的當務之急就是能夠制定清晰準確的人才培養目標,設計可行性較高的人才培養模式,循序漸進的實現專業人才能力的提升。在經濟時代的潮流中,高校工商管理專業需要培養社會所需要的基礎扎實、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強大且的具有綜合素質的人才隊伍。在專業知識培養方面,要求人才必須能夠與時俱進掌握經濟學、管理學的最新理論知識,并且形成專業化的理論體系。在能力方面。需要學生掌握組織經驗管理活動的基本職業技能,探索實際企業管理的創新能力。在素質方面。需要學生能夠具有健康的人格素養,創新素養等??偟膩碚f,新時代高校工商管理專業人才能力的培養為具備專業知識、能力和素質統一的高級應用型人才。
伴隨著高校工商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轉變,傳統的課程教學活動也呈現出不符合現狀的因素。如,在課程內容方面,工商管理專業課程安排中,創新創業的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內容都存在明顯不足的現象,學生僅僅是掌握好相關的理論知識,當遇到實際的企業管理問題時,學生無法將自己的專業知識和技能應用到問題的解決中。另外工商管理專業的創新創業課程主要是由一些管理行政的教師兼任,教師對最新的經濟形勢掌握不足,自身的創新實踐認知不足。在課堂教學中容易照本宣科的展開創新創業意識和能力教學,導致教學效率不高,教學質量不佳。因此做好對高校工商管理專業的課程體系的重構至關重要。
第一,建設多元化的課程體系。隨著工商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轉變,要能夠根據市場需求,人才發展特點,摸索出全新的專業課程體系。(1)構建多樣化的課程體系,實現工商管理專業課程的區域化發展。高校所培養的人才要投入到區域經濟建設發展活動中,因此掌握區域經濟發展特點成為工商管理人才必備的知識技能。(2)構建應用化的課程體系。面向現代教育職業化的發展需求,工商管理專業課程體系要能夠實現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教學活動,確保學生能夠將所學到的理論知識、技能以及素養應用到實踐的經濟活動中。對此,可以在高校設置實訓基地,為工商管理專業提供實踐應用的機會。也可以構建產學研一體化的教學模式,支持學生將理論研究應用到實踐創新創造中。(3)構建課程質量保障機制。高校所采用的新的課程體系,教學方式需要能夠落到人才能力培養的實處,對此,在課程教學中更要能夠構建綜合性的質量保障機制。如,構建起實訓課程教學評價機制,對于學生所展開的實訓活動展開合理科學的評價,通過評價結果來督促學生展開更加具體、有效地實訓實踐活動。
第二,建設“雙師型”的師資隊伍。在高校工商管理專業教學活動中,教師發揮著主導性作用,學生專業能力、專業技能以及專業素養的培育都需要借助教師的指導所展開。因此建設“雙師型”的教師隊伍,有利于學生專業實踐能力,應用能力得到針對性的鍛煉和培育。(1)構建校企合作機制,聘請企業專業人才展開工商管理理論知識教學,由此為工商管理專業學生提供足夠多的“雙師型”教師數量。(2)制定“雙師型”師資隊伍的建設規劃方案,高校實現對工商管理專業教師的定期教育培訓,提高教師的實踐教育能力,從根本上實現工商管理專業的教師隊伍的“雙師型”全面發展面。
綜上所述,在高等教育大眾化發展的背景下,高校旨在能夠培育本科應用型、創新型人才,以適應社會發展需求。在此背景下,高校工商管理專業更應該率先垂范,實現對專業教學活動的轉型升級。而首要之義就是能夠確定其轉型變革的目標和方向,即掌握新時代工商管理應用型人才的內涵和需求,通過構建新的課程體系,借助新的教學方式來達到這一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