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慧蓮/平頂山學院外國語學院
大學階段是我國學生接觸外界最為頻繁的學習階段,也是學生的見識急劇增長的階段。在大學學習期間,有效的提升學生的英語知識水平,并讓學生掌握英語的學習方法,對于學生未來的發展成長是非常有利的。由于我國基礎教育資源分配不均勻,并且學生的先天條件等各不相同,因此到大學階段,每個學生所掌握的英語知識水平是非常不一致的,且學生之間的學習能力差距也比較大。因此在新時代背景下,想要有效的提升學生的英語學習能力,教師就可以轉變傳統的學科教學方法,采用新型產出導向法開展英語教學。從而將教學目標融入到教學中去,以目標為導向,多方位的開展英語知識的運用訓練,促使學生主動思考,主動學習,提升學生的學習水平和學科知識運用水平。
產出導向法,又稱POA,是一種符合中國國情的本土化應用語言學理論。其主要包含三個部分,分別為教學理念、教學假設和教學流程。通過學習中心、學用一體、全人教育的教學理念,為大學英語課堂教學提供整體的教學方向和目標。在POA教學中,教師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起到主導作用,將驅動、促成以及評價貫穿于英語的整個教學環節中。教師以教學目標和任務為主導,積極引導學生制定學習目標和學習規劃,并組織學生充分利用課堂時間,開展學用一體化訓練,從而有效的提升學生的知識運用水平。
POA的提出和發展是基于我國基本國情的,主要是以《實踐論》和《矛盾論》為哲學基礎,以《學記》、西方課程論和二語習得理論為教學原則。充分貫徹落實實踐的價值,要求教師將POA教學貫穿于整個課程教學實踐中,在課堂教學中充分把握主要矛盾,因人而異開展針對性的課堂教學,從而實現學用一體這一教學目標。
在大學英語教學中,充分的發揮產出導向法的應用價值。一方面需要提升教師的專項綜合能力,該方法是基于我國基本國情提出的一種新型的教學方法,需要在教學中教師需要充分發揮主導作用。此時教師需要具備較強的綜合能力,才能夠在新的教學模式中,充分的將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傳輸給學生,從而提升學生的英語實踐能力。另一方面需要不斷增強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該方法是基于當前社會需求而設定,其主要作用就是在學生的自主學習下,充分的將學習內容轉換為日常交流的能力。此時就需要學生具備較強的自主學習能力,從而自覺搜集學習相關的資料,從而提升自身的知識水平。
在正式開展課堂教學之前,教師首先需要充分的了解本次教學的任務,再根據本次的教學任務明確教學的目標,將教學目標作為驅動目標開展具體的教學計劃。在教學設計中,教師不僅需要讓學生了解相應的學科知識,還需要讓學生充分掌握學科知識的實際應用。此時可以通過設計產出任務的方式讓學生開展情景演練或者是作文寫作,最終以作業的形式上交,方便教師了解學生的掌握情況,并開展教學評價。由于學生的基本知識掌握情況各不相同,因此在產出任務設計方面,教師需要根據不同學生的實際情況,開展有針對性的難度差別設置。
在產出任務設計環節,教師可以通過學習假定的方式進行產出任務的設計。這主要是為了更好的實現教學效果,縮短英語教學與日常生活實踐的差距。比如在未來的職業設計中,教師就可以假設幾種未來的就業情景,從而充分的激發學生的表達欲望。同時為了充分發揮所有學生的積極主動性,產出任務設計中,還需要分層次的設計任務難度,讓學生根據難度系數自行挑選任務。
為了有效的實現教學目的,教師在課前根據產出任務為學生準備相應的學習材料,比如本次課程中的新詞匯、新句子、新語法以及相關的課程文化背景等。將這些學習材料制作成課件或者是視頻的方式,上傳到學校的互聯網學習平臺,以方便學生在課前預習的過程中充分利用這些學習資料。同時,教師還可以根據上傳的學習資料,向學生們下發本次課程的課前任務清單。一方面督促學生積極開展課前學習,另一方面通過課前任務,深化學生對本次課程學習的相關知識掌握程度。
在整個教學準備環節,教師不僅需要為學生提供學習資料,引導學生開展自主學習,還需要以評價者的身份,對學生開展線上學習的監督和成果評價。學生在自主學習之后,完成自主學習小測試,并將作業上傳到學習平臺,供教師和其他的學生進行討論和評價。同時教師在這個環節中也可以充分了解學生的知識掌握程度,并匯總學生的學習問題以供后期重點講解。
課中環節,教師首先可以通過分組比賽或者是隨堂小測試的方式,充分了解學生對預習知識的掌握程度。并帶領學生開展預習知識的簡單回顧,以加強學生對知識的記憶。其次,教師將本次課程的重點知識內容以及學生的疑難問題進行重點講解,并通過與學生充分溝通互動的方式了解學生的掌握程度。同時根據本次教學的目標進行小組分配,將本次課程的產出任務分配給各個小組。再次,組織各小組開展充分的討論,鼓勵每位學生積極發言,從而有效的完成本次課程的產出任務。最后,教師組織每個小組輪流派代表發言,展示小組的討論成果。每一個小組在展示的過程中,其他小組成員要認真聽取該小組的表達內容,并根據內容展開總結和分析評價。小組全部發言完畢之后,教師開展總結評價工作。將本次討論中所展現出的學習方法和知識內容進行分析講解,從而有效的幫助學生完成自我提升。
在課程結束之后,為了幫助學生鞏固學習內容,充分的將所學到的知識運用于生活實踐,教師還需要給學生布置課后作業,以加強學生對教學知識的充分理解。此時由于學生對本次課程內容已經有了充分的掌握,那么在鞏固復習階段,就需要將產出任務的難度進行再次拔高,這樣才有利于提升學生的知識水平掌握程度。對于英語基礎并不牢固的學生而言,拔高性的產出任務可以幫助他們更加順利的完成課堂教學中的知識訓練,從而鞏固自身的學習基礎。而對于英語基礎已經比較牢固的學生而言,拔高性的產出任務則可以充分的幫助他們提升自我,熟練掌握知識內容,并運用于生活實踐。在這個過程中,教師依然要充分發揮自身的引導評價作用,針對學生的產出任務完成情況開展針對性的指導評價,從而幫助學生充分了解自身不足,并有針對性的進行改正。
教學評價其實是充分融入到整個教學環節中的,因此為了充分的實現教學評價的意義和價值,則需要教師在教學中不斷完善教學評價體系,從而有效的實現產出導向法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運用效果。在開展教學評價的過程中,需要將學生學習的整個環節進行充分量化,將學生的學習過程作為重點評價內容。充分利用小組互評、教師評價以及師生評價等評價方式,實現學生的課堂表現和課后作業完成情況的評價工作,從而提升師生之間的了解程度,并在評價體系完成的過程中促進師生的共同成長。
產出導向法作為新時期的一種先進的大學英語教學方法,注重的是英語學習的實踐應用,提倡在教學過程中充分鍛煉學生的知識應用和知識創新,側重的是新時期國際化人才的培養。因此這對于未來的大學英語教學方式創新具有重要的實踐意義,充分滿足了我國對于新型人才的培養需求。作為一名大學教師,在未來的英語教學中,充分的開展產出導向法的教育實踐活動,切實提高自身對于這個方法的理解與認知,并且在教學實踐活動中不斷累積經驗,通過教學反思提高教學實踐活動的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