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斐越/蘭州財經大學長青學院
英語是一門語言類課程,英語學科屬于第二語言習得的重要教學類別。為了更好地培養具有國際語言交流能力的人才,大學階段的英語課程教學就更具有目的性。這就要求大學英語課程教學不僅僅教授學生學習理論知識,更要從能力素養層面出發,對教學活動實現優化。信息化時代,大學英語課程教學需要從傳統的教學理念和模式中跳出來,借助互聯網把握時機將英語課程教學進行改革,以期大學英語課程在新時期能夠取得更好地教學效果及全新的發展。
信息化時代大學英語課程的講授主要基于互聯網,而交流互通是互聯網的一個顯著特點。人們在互聯網上實現交流互通,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對于大學英語課程教學來說,提高交流互動性可以直接影響教學活動,學生與學生之間、教師與學生之間以及教師與教師之間的交流互動,都可以給課堂教學增光添彩,并讓教師在備課及設計教學活動時更加活躍。但從目前大學英語課程教學的實際情況來看,交流互通明顯不足。例如,課堂上,教師對于英語單詞、語法知識的講解,僅局限于理論模式中,也就是說,只是對學生進行簡單的理論知識傳遞,學生在課堂上也就只能被動地接受知識。雖然教師在教學設計中有時會設計一些互動環節,但整體上來說,交流互動還是太少,這對于作為語言類的課程來說,學習效果明顯不高。由此會影響教師的教學動力,甚至會在課堂上失去教學熱情,這對于大學英語課程教學是極其不利的。同時,對于學生來說,缺少交流互通,會使學生的學習興趣逐漸下滑,從而影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無論是何種語言,其本身都是在不斷變化的。英語課程作為一門語言類的課程,在教學更應隨著時代的發展進行拓展。我們從小學到大學學習的英語課本上的知識,相對是滯后于時代發展的,一些在英語國家已經是落后的表達方式,已經被極少人使用,但在我們的英文課本中可能還作為一個語言知識點在講解。因此,如果不依據時代的發展引入新知識,并在教學中拓展新知識,就會導致學生在離開校園后還掌握的是陳舊的英語知識,跟不上時代步伐,甚至在今后同外國人的交流中會鬧出笑話。信息化時代下的互聯網是拓展英語教學的良好媒介。互聯網上擁有的豐富英語資源,給大學英語創造了一個教學資源庫。同時,教師可以從各大網站上選擇適合自己學生的素材來輔助英語教學,提高英語教學的效果。然而,從目前的實際來看,大學英語課程的教學環節拓展明顯不足,不少教師在課堂上的教學環節都只局限于教材,并未拓展相關的背景知識和課外內容,這樣就很難實現英語知識的更新,并且不利于培養學生的英語綜合素養。
信息化時代下高等教育的改革更加關注學生的自主學習。網絡信息的利用可以給學生創造出更多自主學習的空間和時間,將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發揮出來,讓學生可以隨時隨地進行自主學習。目前,大學英語課程教學的自主空間和時間都是比較缺乏的,英語課程的教學時間無法根據學生的自主學習時間來安排,不少學生甚至從未進行過自主學習,只等著教師在課堂上安排的時間進行學習。這樣一來,學生就無法將課外實踐利用起來。學生無法開展自主學習勢必會影響學生的預習和復習。沒有好的課前預習和課后的復習鞏固,教師的課堂教學活動也會因此而大打折扣。所以,在信息化時代,英語教師就需要充分認識自主學習的重要性,通過有效策略,構建自主學習的空間和時間,并依此指導學生開展有效的自主學習。
“填鴨式”和“講解式”的教學形式存在于各高校開展的英語課程中,這種教學形式的主要特征是教師教授、學生聽從,教師針對學生進行的提問活動較少,從而學生在課堂中走神的概率就很高。因此這種教學模式會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學生的課堂學習的活躍性,使得整個教學活動無法高效率地發揮。然而,當教師在英語課程教學中增加交流互通,便可以有效地摒棄以往的傳統式教學方式,學生在參與教學活動時,課堂的活躍性得以明顯提升。尤其對于語言類的課程來說,增強交流互通就是增強學生對于該語言的學習和應用。同時,信息化時代,教師要多利用互聯網+素材來輔助課堂教學。比如教師在講解英文文章時可以借助英語短視頻或截取的電影片段引入文章的知識內容,讓學生對看到的視頻進行模仿表演,實現交流互通,這樣不但可以活躍課堂氛圍,還能讓學生在交流互通互動中掌握相關英語知識。
參與大學英語課程學習的學生基本已完成了應試教育,學生的英語水平比較均衡。因此,教學環節的適當拓展,可以對陳舊的英語知識更新換代,讓英語課堂教學環節更貼近現實應用,讓學生了解并掌握更新的英語知識,從而提高學生們的英語綜合素養。可以從不同方面實現課堂教學環節的拓展。例如對閱讀材料進行拓展。英語課程的教學中,有許多英語材料都是有固定主題的,教師在課堂教學環節就應針對該主題,拓展同類英語文章,讓學生進行拓展閱讀,增加知識面的廣度。除此之外,可以利用網絡拓展教學環節,借助網絡平臺引入各種能夠激發學生學習熱情的、適宜的素材資源,延伸英語課程的內容。
高校英語課程的開展最終都是為學生今后走上社會實際應用英語而服務的,其核心就在于“應用”。目前高校的教學模式多以理論為主,不注重學生的自主學習,更談不上對英語應用能力的培養。基于此,教師就應通過互聯網建立網絡化的自主學習環境。教師可以利用現有的或者設計英語學習APP,根據課堂教學的具體安排,定時在APP上發布自學任務、課后練習、階段測試等,讓學生在課前或課后完成自主學習。另外,教師還可以通過直播、錄播、回放的形式開展英語聽力或口語課程的教學,讓學生可以有自主的學習時間和空間,隨時隨地都可以練習英語,從而更加有效地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最終提升英語實際應用的能力。信息化時代的網絡自主學習定會推動大學英語教學模式的改革和發展。
信息化時代網絡的利用有利有弊。作為大學英語教師,網絡對大學英語課程教學帶來的問題我們應當充分地認識,而對于積極影響,我們要通過有效策略創新英語課程教學,將網絡和英語課程教學相結合,構建更加高效、合理的英語課程教學模式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