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秋子/西安歐亞學院國際交流中心
英語寫作是大多數成人英語學習者在英語語言習得中的痛點,而翻譯法能夠很好地利用母語輔助二語習得,但中英文思維和表達習慣差異給英語寫作學習帶來的負面影響,也讓翻譯法在寫作教學中飽受爭議。隨著英語課程逐漸國際化以及英語教學的不斷實踐探究,翻譯法,尤其是回譯法逐漸走回英語寫作課堂,其積極作用也受到了肯定。
我國《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對寫作學習提出了相應要求,強調大學生有能力就某一主題,以準確、連貫的語言和清晰的邏輯去陳述觀點、分析原因。在英語課程國際化過程中,將這些要求對應歐標體系中的語言等級,即是在英語寫作方面,學生可作為獨立語言使用者(independentuser),自主并且清晰使用準確地道的語言進行闡述。在這一體系下,雅思作為一個國際語言能力測試,可以直觀地量化當前大學生的英語寫作能力。《中國大陸地區雅思考生學術表現白皮書》呈現了當前大學生寫作分數平均分為5.37。這一分數對應的寫作情況是學生可以部分回應主題內容,但篇章和段落整體性與連貫性欠佳,詞法句法具備可讀性但準確性和地道性不足。文篇結構方面,英語屬于“形合”語言,篇章以及句子之間的內部關聯緊密,層層遞進,屬于“主干-枝干型”結構。即直接陳述主題后進行支撐和詳述,意群成塊狀出現。而中文作為“意合”語言,其描述結構為“多點聚合型”結構,即圍繞主題進行描述,整個主題在語境和相關點的聯系中體現。因此,中國學生在寫作中先以中文思維構思再以英文形式表達不可避免的出現“點狀”表達。對英語篇章和段落的架構無意識,從而寫作文本缺乏連貫性和整體性。詞匯方面,在寫作中,逐字逐句對自己的中文文本進行翻譯,出現了擇取的詞匯不達意,使用的句式語法混亂狀態。
課堂作為大多數學生學習寫作的主要渠道,其內容和反饋的有效性間接對學生寫作能力的提升產生重要作用。但課堂消極沉默現象在大學英語寫作課堂中較為普遍。這對學生理解教學內容,教師把控教學效果產生不利影響。
大部分中國學生在教師主導的傳統教學模式下形成了傾聽、理解、記憶為主的學習習慣,以“被動接受為主,缺乏主動思考”。(張麗麗,2013)因此課堂中缺乏主動反思自身問題的自覺和動力。部分學生由于基礎較弱,自信心不足,無法發現問題或進行課堂討論。
一些研究表明,在二語習得中存在語言學習的關鍵期(critical period),即學習者過了青春期就難以完全習得一門新的語言,隨著年齡和認知的增長,在二語習得中依賴母語的程度也會越大。相較于兒童自然地習得語言這種方式,成年人會轉向另一種學習方式。(Rosansky,1975)
在實際的英語寫作教學中,不難發現,大多數的學生在生成英語文本之前,傾向于用母語進行思路整理以及句子表意,在實際寫作過程中,學生寫作的過程是一種無意識的翻譯過程。但學生以中文思維和表達翻譯為英文時,不可避免的直譯和對等會嚴重影響英文地道性,從而阻礙英文寫作準確性和地道性的提高。此時,將回譯法融入教學,引導學生對中、英文本進行對比,不僅可以對差異有更深刻的認識,也會讓母語輔助英語學習。
1、引導英文寫作,提升詞匯準確性以及文篇整合性
中國學生的英文文篇問題主要表現為詞不達意、結構凌亂。回譯法融入英語教學可豐富學生對等詞匯,提升詞法、句法的準確性和地道性。詞匯發面,教師可梳理出話題相關重點單詞,將這些單詞的中文釋義給學生,要求學生進行翻譯或查詞,在此過程中,學生的詞匯會因直譯產生偏差。如當表示“占比,占據“時,有些學生會給出中文“占據”(英文“棲息”)的詞匯inhabit。此時,教師可以給出包含重點詞語的英文句子或文篇,講解詞法、句法、語義、語境。引導學生對比自己的詞匯,找出差異,強化理解和記憶。在對比探索過程中,逐漸提升學生表達準確性并培養積累的意識。
結構方面,教師可選取地道的英文文本,先引導學生進行英文文篇理解和翻譯,將直譯的中文語言重構為地道的中文文篇,進而對比英文文篇和中文文篇中進行改變的地方。在對比中英文組織和成文差異的過程中,教師進行篇章和段落結構的講解。隨后進行相似話題的寫作任務。講解材料之后幾天,可再次拿出文本,引導學生將譯好的中文再回譯為英文。在回譯過程中,學生重現已經學過的詞匯、段落組織方式,在主動學習中,將知識內化進自己的語言知識應用體系。
2、提高課堂回應度,消除課堂的消極沉默
將回譯法融入課堂,可以轉變傳統英語教學的直譯模式,通過問題導入,激發學生興趣,通過帶動學生思考、對比,轉化學生被動角色。在學生主動對比的過程中,語言知識以探索獲取的形式納入學生語言應用體系,而非是被動強記的形式進入語言知識體系。問題導入、對比分析、課堂討論、實際操作的模式提供了更多的學生發言、實踐的機會。從而課堂的回應度有所提升。課堂消極沉默逐漸轉向積極沉默。
3、有效減少教師反饋壓力
為了幫助學生提升英語寫作準確性等問題,寫作老師的及時精細批改和反饋必不可少。但大班模式下,寫作老師無法對于每一個學生的習作進行精批。回譯法可以轉化傳統的學生寫作-教師批改的方式,使反饋輕松但有效。在作業和練習布置上,教師可選取或翻譯范文的譯文,要求學生針對譯文進行英文翻譯,并標注出翻譯過程中不會的詞句。學生翻譯完成后,可將英文范文下發,分配學習小組,進行范文學習、糾錯。之后個人結合范文和討論的內容進行總結,并將總結的內容給出報告。教師可結合全班同學的錯誤和疑難,系統進行講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