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海娜/周口師范學院教育科學學院
女大學生是未來女性群體的代表和中堅力量。習總書記曾說“婦女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創造者,是推動社會發展和進步的重要力量”。如何增強新時代女大學生的自尊、自立、自信、自強精神,培養具有開闊的世界眼光、先進的知識結構、優秀的職業素養和性別平等意識的女性人才,勢在必行。
教育科學學院遵循女大學生成長成才規律,開展了“三自一心”女大學生主題教育活動。該主題教育以“理想與信念觀”“安全與行動觀”“領導與品牌觀”“健康與婚戀觀”“求職與規劃觀”“溝通與合作觀”六大訓練營,強化女大學生安全防范意識、培養女大學生的決策謀略、建立表達溝通能力、增強自律意識,堅定理想信念,以行動建功新時代,以奮斗創造美好生活,培養弘揚社會正量能、具有主流價值觀、擔負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女性。
女大學生在大學生群體里面可以說是一個特殊群體,尤其是對于我們這種師范專業而言,女生數量較多,主要表現為比較敏感、自尊心較強、情感脆弱、有焦慮意識、相比男生而言有更大的心理壓力、自我能力較差等特點。且由于個人因素、觀念因素、社會因素、家庭因素、學校因素等影響,女生中普遍存在理想信念淡化、社會責任感不強;環境適應能力差、宿舍矛盾糾紛多;精神世界空虛,缺乏正確的戀愛觀;自立意識不強、職業規劃不足;獨立意識不強,自理能力較差;身體及心理素質較弱,綜合能力有待提高;消費觀、價值觀趨于多元化發展等一些列問題。
自尊、自愛、自強,心理健康教育是女大學生成長成才的重要前提,是加強思想政治教育針對性的需要,是提升“女生整體形象”的需要,有助于我們正確了解她們,引導她們健康成長、揚長避短,促進推動女性教育事業的發展。據統計,教育科學學院近五年來女生比例遠遠超過了60%,2018年女生占比85%,2019年女生占比高達90%以上。因此,要不斷強化“自尊、自愛、自強”人格精神,增強心理健康意識,堅定理想信念,進而實現主題意識教育、道德養成教育、美育素質教育、勵志成才教育,幫助她們樹立積極向上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
教育科學學院“三自一心”女大學生主題教育活動。以“理想與信念觀”“安全與行動觀”“領導與品牌觀”“健康與婚戀觀”“求職與規劃觀”“溝通與合作觀”六大訓練營,強化女大學生安全防范意識、培養女大學生的決策謀略、建立表達溝通能力、增強自律意識,堅定理想信念,以行動建功新時代,以奮斗創造美好生活,培養弘揚社會正量能、具有主流價值觀、擔負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女性。
“理想與信念觀”訓練營。理想信念是超越現實、對未來美好遠景和遠大價值目標的自覺追求。但是現在部分女大學生進入大學后,不思進取,人生觀和價值觀扭曲,有拜金主義傾向,重視物質利益,淡化理想信念;重視個人理想,忽視社會責任;重視生活理想,忽視道德理想;社會政治理想模糊,對最終實現共產主義的信心不足。
結合我院“情系雷鋒,奉獻青春”六個一系列活動、“五個一”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紅色經典影片回放、紅色教育基地參觀學習、課前紅歌演繹等形式,重溫黨的光輝歷程、重溫革命經典,感受共產黨人最堅定的信仰,唱響時代主旋律,培養女大學生的奉獻意識、社會責任感、愛國主義情懷,引領女大學生堅定理想信念。
“安全與行動觀”訓練營。青年女大學生是祖國的未來,而她們正在成長之中,相當一部分學生還不具備足夠的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需要學校、有關部門和全社會的精心愛護、保護。結合我院實際,組織女大學生積極參加警員面對面活動,采用“工作經驗+防范技能+典型案例”的講授方式,強化女性危機防范意識,幫助女大學生提升危機處理能力;結合線上青年大學習活動、線上校園跑打卡行動;課前紅歌演繹、國學誦讀,周二下午政治學習(觀看紅色經典電影),幫助女大學生養成好習慣、培養行動力;開展主題安全教育班會與分享交流會等,培養我院女大學生保護自我的安全與行動意識。
“領導與品牌觀”訓練營。部分女大學生自私任性,心理脆弱,斤斤計較,挫折承受能力差,缺乏自信,怯于、懶于甚至不屑于實踐鍛煉,導致解決問題能力較差。高校校園文化活動兼有社會文化和校園文化的基本特征,以鑄造學生靈魂、養成良好氣質為核心的社會文化和以弘揚科學人文精神、造就高素質人才為核心的校園文化,在高校校園文化活動中形成有機的統一,為培養全面發展的社會有用人才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
開展大學校園文化活動,使身在其中的每個成員的思想道德、價值觀念、心理素質和行為準則在潛移默化中產生認同,從而實現對大學生精神、心靈和性格的塑造。開展女生節主題教育活動,幫助女性建立個人形象風格和提升人格魅力;組織與動員我院女大學生積極參與“校園心理劇大賽”“暑期三下鄉”“2+N技能訓練月”等活動,培養女大學生的決策謀略、團隊建設、有效表達溝通能力,校園舞蹈大賽”“校園主持人大賽”“校園歌手大賽”“校園禮儀大賽”“精英杯模擬職場挑戰賽”“校園健美操大賽”等幫助女性建立個人自信自強的形象風格和提升人格魅力。
“健康與婚戀觀”訓練營。進入大學的女生處于青春期,一些女生不能充實安排自己的大學生活,目標不明確,覺得生活很無聊,盲目用戀愛填補精神世界的空虛;進入戀愛后又不能理性對待戀愛,不懂得自我保護,對自己的身心造成一定的傷害;有的女生不能控制戀愛中的情緒,因為戀愛影響自己的學業甚至毀掉人生前途。
依托“5.25”大學生心理健康活動月,開展“守護健康”“科學戀愛”等不同主題的趣味運動會、心理電影展播、心理劇大賽、性教育主題班會,邀請心理衛生專家、優秀女校友、成功女性等,通過專題報告、座談會等方式,就如何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社交禮儀、氣質修養等)、如何為今后的工作奠定堅實基礎、如何處理事業和家庭的關系等,幫助大學生建立科學的婚戀觀,掌握處理婚戀困惑的技巧和方法,幫助女大學生樹立心理健康的理念和掌握心理健康、個人潛能發掘的方法。對女大學生的學習、生活以及就業等進行全方位指導,加強女大學生自我教育的能力,引導女大學生找準正確的角色定位,把握自身角色,腳踏實地實踐理想,實現自身價值。
“溝通與合作觀”訓練營。人與人相處,最重要的是溝通,沒有溝通就沒有人際的互動關系,人與人之間關系,就會處在僵硬、隔閡、冷漠的狀態,會出現誤解、扭曲的局面,給學習和生活帶來極大的害處。
“溝通與合作”訓練營切實幫助女大學生提升有效表達溝通能力。比如:—個宿舍的同學可能來自五湖四海,各地的風俗人情不盡相同,家庭環境和個人生活習慣相異,很多女生是獨生女,在各自家庭都非常嬌慣甚至蠻橫成性,她們習慣了一切以自我為中心,與人交往中缺乏理解和包容,很多女生心思細膩,心胸狹窄,情緒管理能力差,溝通能力不強,導致誤解和糾紛多。我院參與的女生占比80%的“益祁望——關愛腦癱兒童”活動、“周口師范學院2018年秋季球類運動會女子排球活動”、“周口師范學院2018年冬季長跑女子團體賽”等都極大促進了女大學生間的溝通與合作能力,為今后的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目標與規劃觀”訓練營。部分女生缺乏自立自強意識,進入大學后不求上進,依賴盲從思想嚴重,過多依賴父母,甚至寄希望于畢 業后找個好對象,獨立意識欠缺,生活貪圖安逸,成績只求及格,沒有認真規劃過自己大學四年的學習生活等,導致畢業茫然困惑,就業壓力較大。
針對女大學生缺乏目標意識、規劃意識薄弱,對未來迷茫、沒有清晰的認知等現象,理念引導上,針對低年級“迷茫、方向感缺失”的學生,教育科學學院結合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與就業創業指導課,從為什么進行規劃、如何進行規劃到規劃對自身的意義為女大學生提供全程具有操作性和實效性的策略,幫助她們掌握生涯規劃基本方法。實踐體悟上,通過開展榜樣交流分享會、觀看名人傳記影像資料、回顧與展望系列征文活動等,開展“生涯規劃”專題教育,幫助女大學生樹立目標意識、找到人生方向;召開創新創業挑戰賽、專題教育,精英杯模擬職場挑戰賽等,創建學校與社會相結合的互動模式,培養女大學生的創新意識、競爭意識,幫助女大學生了解社會、定位自己、找準人生發展方向,提升女大學生的職場就業競爭力,指導她們進一步認識自我;畢業季組織招聘宣講交流會、專場招聘會等提升女大學生的職業目標認知。
“六大訓練營”主題教育活動,貼近學生專業、貼近學生生活、貼近學生實際,通過六大訓練營的教育模式,女大學生理想信念更加堅定、能力素質得到有效提升、畢業生質量得到各大單位認可,推動了學生工作與專業教育、與實踐活動的緊密融合,在價值觀念引領、思想政治教育、專業知識競賽、創新創業教育、社會實踐活動等方面獲得了多項榮譽,學院創先爭優氛圍不斷濃厚。
(1)理想信念更加堅定。女學生主動學習馬克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積極性明顯得到提升,青年大學習網上主題團課學習參與率位列學校第一、第二;通過加強一些理論學習、開展一些熱點討論、樹立一批身邊典型、聆聽一些事跡報告、組織一些列志愿服務活動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學雷鋒”六個一系列活動將奉獻精神、釘子精神、螺絲釘精神、艱苦奮斗精神落地生根,提升了女大學生的奉獻精神、社會責任感,幫助女大學生明確自己的社會責任,確立在黨的領導下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共同理想和堅定信念。
(2)女畢業生質量得到各大單位認可。近兩年,女畢業生年終就業率在90%以上,高出學校平均就業率2個百分點。據近兩年的調查數據顯示,85%以上的用人單位對我院女畢業生思想道德素質表示滿意或非常滿意;吸引了河南省實驗幼兒園等、商丘市實驗幼兒園、鄭州、周口各大幼兒園、小學、新疆在編教師的專題宣講、專場招聘。
(3)實踐育人工作碩果累累。連續數年,學校大學生志愿者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工作連續多年受到團中央學校部、團中央網絡影視中心的表彰。榮獲2017年鏡頭中的三下鄉“優秀視頻獎”、“優秀攝影獎”“優秀通訊員”稱號;在“奮斗中國夢,實踐致青春”活動中榮獲“優秀報道獎”、“優秀團隊獎”,其事跡先后被中青網、未來網、新華網、搜狐網等各大網站報道,獲得了學校和社會的一致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