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駿/天津海運職業學院
在社會不斷發展的背景下,人才市場對人才的素質要求越來越高,使得高校學生的就業壓力越來越大。因此,對于高職烹飪專業的學生來說,不僅要加強對烹飪專業技術的學習,同時還要增強自身的創新思維能力,才能順應還是發展的要求。
高職院校主要是培養的是學生的職業技能,為人才市場、社會的發展提供專業的技能型人才。隨著社會和經濟的迅猛發展,市場對人才的需求要求越來越高,主要青睞于高素質、專業技能型的人才。同時,社會結業壓力不斷劇增,每種職業就面臨著比較嚴峻的就業形勢,烹飪行業也是一樣。但是,目前高職院校的烹飪專業學生就業難的問題一直存在,并且高職烹飪專業學生數量也在逐漸增加,又由于烹飪學生學習能力、學習自覺性等方面比較弱,不能全身心的投入到烹飪技能的學習當中去[1]。同時人才市場對烹飪廚師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所以,要想在人才市場中突顯自身的優勢,不僅要擁有扎實的烹飪專業技能,還需要加強對自身烹飪創新能力的培養。因此,高職烹飪教學必須重視對學生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的培養,讓學生在未來的烹飪崗位上能夠與時俱進,跟上社會和時代發展進步的步伐,增強自身在社會的適應生存能力。
從目前高職院校的烹飪教學現狀來看,教師都比較偏向于將烹飪技巧傳授給學生,過于重視對烹飪技巧的教學,而忽視對學生烹飪創新思維的培養,在這種教學現狀下容易造成學生只會墨守成規的烹飪,不會創新烹飪方式方法,久而久之非常容易被烹飪行業淘汰[2]。所謂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果沒有興趣的學習只會是一味的接受模式化的知識,所以教師的烹飪教學方式不進行創新,會導致學生對烹飪課堂產生厭倦感,更談不上創新思維的培養。在高職院校職工。烹飪專業的學生在文化水平上略顯弱勢,本身就對傳統的文化課堂不是很感興趣,造成自身的烹飪專業技能不夠扎實,無法烹飪出讓人稱贊的菜品。所以,高職院校的烹飪教學在這種現狀下,必須創新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創建先進的教學模式,以及極力培養高素質專業的烹飪教師團隊,為烹飪專業的學生提供良好的學習條件,旨在提升學生的烹飪技巧,以及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從目前高職烹飪教學創新思維培養的現狀來看,烹飪專業學生自身的創新思維不足是比較顯著的一個問題。由于高職院校烹飪專業學生的整體文化水平比較低,在學習能力和學習自覺性等方面來說都比較差,對于優秀傳統文化知識的課堂不感興趣,這是造成高職烹飪專業學生創新思維不足的主要原因之一。同時,高職院校在對烹飪專業制定教學目標的時候,將重心都放在烹飪技能的教學上,沒有著重強調對烹飪專業學生創新思維進行強調,這就會使得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教學內容重心產生嚴重偏差,學生的創新思維就很難得到提升。另外,由于高職院校的教學目標制定的缺乏合理性,使得教師的教學內容沒有進行合理的安排,忽視了對烹飪專業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內部原因和外部原因共同影響下,使得學生的烹飪思維嚴重模式化和固定化,缺少創新思維的開發。
在大多數的高職院校中,烹飪教學內容都主要集中在烹飪技巧的教學,按照課本教材上的烹飪方法進行學習,這樣的教學內容顯得非常死板和模式化,教學內容單一缺少多樣性。烹飪是一門非常講究技巧和味覺的專業,對烹飪的技巧以及廚師個人的味覺要求都非常高。而在目前高職院校這種單一死板的教學內容下,學生只能學到一些固定化和模式化的烹飪技巧,不能自由的發揮自己的烹飪想法和創意,只會按照菜單上做法要求進行烹飪,這樣做出來的菜久而久之會失去新意[3]。另外,高職院校烹飪教師教學方法沒有進行創新,還是沿用傳統的教學方法,教師在課堂上講解烹飪技巧和不同菜品的烹飪方法,學生在下面被動的接受教師傳授的知識,這樣的課堂氛圍非常沉悶無趣,教師與學生之間沒有進行有效的互動交流。
由于目前很多高職院校依然還是采用傳統的教學方式,學生都是被動學習的狀態,并且教師在烹飪課堂上講解的理論知識偏多,沒有給學生提供實踐操作的機會,烹飪專業是非常講究實踐操作性,所謂熟能生巧,就是具有比較豐富的實踐經驗之后就能非常熟練的掌握技巧。而在這種理論教學模式下,學生無法獲取實踐操作的烹飪機會,也就無法提升自身的烹飪實踐能力。在一些開展了烹飪專業的高職院校中,很少有高職院校開設了烹飪實踐課程,一些少數開設了烹飪時間課程的高職院校,學生實踐操作需要用到的工具、食材、調料也并不是很齊全,都是一些比較基本簡單的設施設備,這也會限制學生實踐操作水平的發揮,學生的烹飪實踐操作能力也無法得到真正的鍛煉和提升。
在一些高職院校中,烹飪教師資源匱乏,烹飪教師資源儲備比較較少,這就給現任的教師很大的教學壓力,會使得一個教師教幾個班的情況出現,導致現有的烹飪教師教學壓力比較大。高職院校烹飪教師隊伍建設不完善,一方面是因為學校沒有利用好的薪資福利待遇去引進烹飪教師人才,在教師人才資源的儲備上沒有做到位,使得烹飪教師隊伍人才匱乏,同時學校也沒有為教師提供好的學習和進修的機會,讓一些能力較強的教師沒有得到提升自己的機會和途徑,并且高職院校缺少對教師的崗前培訓以及對已經上任教師的培訓,培訓也是提升教師烹飪教學能力的重要途。另外,教師自身沒有樹立終身學習和創新的理念,有些教師保持著安于現狀的想法進行教學,沒有花時間精力去提升自身的烹飪專業技能和教學能力。
要想學好烹飪,光掌握烹飪技能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具有創新思維,能夠對菜品進行創新,勇于樂于去嘗試新花樣、開發新菜品,這樣才是一個好的烹飪廚師。那么,關于培養學生烹飪創新思維,主要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落實:首先,高職院校在制定教學目標時,應該將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納入教學目標中,加強對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的重視;其次,教師應該轉變教學觀念,正確認識到學生創新思維的重要性,在教學過程中加強對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將教學重心進行合理的分配安排,多開展一些有利于培育學生創新思維的教學活動,激發學生學習烹飪的興趣,讓學生在興趣中開發自己的創新思維;最后,學生自己應該注重自身創新思維的開發,培養自己對學習烹飪的感知力和敏銳度,從而激發自己的創新思維、提升自己的創新能力。
對高職院校烹飪專業的教學內容與教學方法應該與時俱進,緊跟社會市場對人才需求的變化,不斷豐富更新教學內容、創新教學方法,及時優化烹飪教學的內容與方法。那么,關于創新烹飪教學內容與教學方法,可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創新:首先,教師烹飪教學的內容應該及時進行更新,在教學內容重點的安排上應該科學合理,不能僅僅只側重給學生進行烹飪技巧的教學,同時還要加強對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促使學生形成烹飪創新意識;其次,教師應該改進教學方法,摒棄傳統的教學方法,加入一些比較新穎的元素進入,在現代科學技術如此發達,教師可以利用現代技術或者多媒體網絡教學等新型教學方式,可以在課堂上播放一些烹飪比賽和烹飪視頻,激發學生學習烹飪的興趣和熱情。
烹飪專業對學生的實踐能力要求比較高,烹飪本身就是一門實踐性比較強的專業,光學習烹飪理論知識是遠遠滿足不了學生學習烹飪的需求[4]。因此,必須加強對學生烹飪實踐能力的培養,主要可從以下方面著手:首先,高職院校可以開設一些關于烹飪實踐的課程,為學生提供烹飪實踐的機會和途徑,讓學生在學習烹飪理論知識的同時,學生的烹飪實踐能力還能得到鍛煉,從而達到提升學生烹飪實踐能力的教學目標;其次,教師應該加強對培養學生烹飪實踐能力的重視,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可以將烹飪的理論知識與實踐技能相結合,穿插在課堂的整個過程中,讓學生自身也意識到烹飪實踐能力的重要性。
教師教學水平的高低是影響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的重要因素,因此,必須加強高職院校烹飪教師隊伍建設,組建一支高素質、高水平的烹飪教師隊伍。那么,關于加強烹飪教師隊伍建設,主要可從以下方面著手:其一,高職院校應該加強烹飪教師資源儲備,優化烹飪教師的薪資福利待遇,提高烹飪教師性子待遇水平,以此為優勢吸引教師到校任職;其二,高職院校應該為教師提供學習和提升的機會和途徑,可以定期開展關于烹飪教學的培訓,組織烹飪教師積極參與,培訓內容主要涉及烹飪專業知識以及烹飪教學方法,旨在提升教師的專業知識水平以及教學能力;其三,烹飪教師自身應該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不斷提升自己的烹飪創新能力以及教學能力,為學生提供更好的教學服務。
總而言之,在高職烹飪教學中,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是至關重要的,對學生烹飪技術的學習和未來烹飪職業的發展都有著重要意義。加強對高職烹飪專業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不僅有利于推動社會就業市場的發展、滿足找市場對人才的需求,還有利于提升學生自身的烹飪技術水平、促進學生未來職業的良好發展。通過對高職烹飪教學學生創新思維培養現狀分析,發現依然還是存在很多問題亟待解決,如學生烹飪創新思維不足、烹飪教學內容方法缺少創新、學生烹飪實踐能力較弱和缺乏優秀烹飪教師隊伍等等。為了解決這些問題,優化高職烹飪教學,可以采取培養學生烹飪創新思維、創新烹飪教學內容與方法、培養學生烹飪實踐能力及加強烹飪教師隊伍建設等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