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光輝/黑龍江民族職業學院
思政教育是目前我國高等教育中格外重視的一個指導性育人策略,思政教育對于立德樹人特別是增強文化自信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在民族預科的人才培養上,由于其本身專業的特殊性,更需要在各類課程中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其中。特別是在預科英語課堂上,因為此課程含有大量西方價值體系和文化內容,英語教師要格外重視思政教育方法與手段,在不影響英語語法類理論學習與聽說能力錘煉的基礎上,對思政教育的滲透與融合路徑要進行仔細考量,結合教學實際不斷對其進行分析、完善、提煉和總結。
民族預科是當前高校教育體系中一個較為特殊的類別,不同民族的學生聚集在一個學科系統中,必然帶來思政教育的特殊性,而這在高校人才培養目標上,應該列為重中之重。
在民族預科中,各民族學生都帶有本民族的生活習慣和心態理念,特別是新疆籍學生和西藏籍學生,其聚居性和地域性特點極為明顯,漢語和英語的基礎能力都較為薄弱,在學習理念、生活方式和溝通交流上較為特別。
學生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不可避免地要接觸歐美國家的價值理念、行為方式和思想文化,學生在日常錘煉英語聽說能力時,也會借助歐美的原音美劇、電影和綜藝節目,這就使得英語課程本身具備了內容上的特殊性。
民族特殊性和英語教學內容特殊性,對民族預科的英語課堂來說,就要格外重視思政教育的有效滲透和融入。在西方價值觀大肆入侵的今天,樹立學生正確的思想、理念和行為習慣是極為重要的,也是非常迫切的。黨和政府在高校教育系體中的大思政理念,在民族預科的英語課堂,應該得到更好的執行和更大的重視。
針對民族預科英語課堂的特殊性,筆者在思政教育的滲透與融合路徑上進行了摸索,也得到了良好的反饋。
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博大精深、類別豐富,各個民族都有其極具特色的文化內容,在過濾篩選后,一些民族故事、歌曲、舞蹈和飲食內容都可以融入到英語課堂上。
比如將民族故事和傳說制作成中英文對照的格式并配上圖片進行讀寫訓練,帶領學生嘗試將民族歌曲進行英文改編再共同演繹,指導學生對民族食品進行英文注釋并模擬向外國人銷售。
在這樣的學習過程中,學生們不僅會對接觸到的本民族優秀文化內容有親切感,還會對其他民族的特色文化產生興趣,這不僅提升了學生對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理解和認同,也強化了學生對英語學習的主動性和學習黏性。
在當下信息時代進程中,高校教育脫離不開網絡這一教學媒介。目前的網絡存儲和應用技術已非常成熟,在英語課堂上對其進行利用是極為有效和實用的。
比如帶領學生在某云平臺上制作班級個性網站,讓同學們以“大美家鄉”“美麗中國”等為主題,上傳極具特色的照片、視頻和文章,并要求配以英文注釋和英語解說,在提升英語綜合素質的同時進一步感受家鄉美和祖國美;指導學生制作自己的英語學習和能力成長方面的網絡相冊,把課上課下英語學習、訓練和復習的場景片段累積起來,每個月組織一次歷程回顧,在這一過程里面引導學生體會成就感和幸福感,找到“梅花香自苦寒來”的學習真諦;假期要求學生給親朋家的小朋友進行英語趣味教學,感受英語教學中的“耐心”“愛”和“責任”,并利用直播平臺進行展示,增強學生的參與意識和自我展示欲望。
實際上,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和縝密構思的教學設計,可以深入淺出地演繹思政教育,完全可以避免枯燥乏味的說教式思政教育,讓樹立正確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的過程生動活潑起來,讓學生在英語課堂上的思政學習成為一種“春風化雨而潤物細無聲”的潛狀態。
比如,在老師帶領和指導下,欣賞英文版的中國紀錄片,從大國重器、自然風光、礦藏能源和服飾文化等多個方面深入了解偉大祖國,感受國家美麗,體會國家溫度;或者集體觀看《焦裕祿》《我和我的祖國》《厲害了我的國》等優秀國產影片,結合臺詞與字幕,進行英語配音訓練;將主流媒體上弘揚正能量的新聞進行篩選后,組織學生共同把新聞翻譯過來,然后以模擬新聞播報的方式進行英語口語播音訓練;利用網絡英語角,指導學生和國外高校學生進行交流,介紹中國近年來取得的成就,宣傳祖國的進步和發展。
另外,民族預科的特點之一,就是在預科一年的學習后要進入本科高校的相關專業,可以通過翻譯學生本人待進入本科高校官網各模塊介紹的方式,了解學校特色和需求,正確進行預科預備役學習的個人定位,同時豐富英語學習元素和層次。
英語課堂的思政化,或者說思政教育在英語課堂的體現,都是長期而艱巨的任務。在教和育的過程里,兩者并不矛盾,而是和諧統一的,只講道理而不修技能,是為空泛;只學知識而架空理念,是為迷途。在英語教學中的思政滲入,是需要不斷思考、不斷實踐和不斷完善的,民族預科英語課堂上思政教育滲透與融合的路徑,實質上就是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一系列具備實戰功能的教學模塊,或者說,是明確了思政教育主導地位的體系化的教學技戰術。
教師應把在實驗過程中能搜集和整理的數據進行統一存檔,并在教研室內部和其他教師進行交流反饋,如能夠和其他院校的預科英語教師進行溝通,則可以把這些數據和分析云系統化,從而在更大的范圍進行路徑本身的完善。
思政教育,是保障高校人才形成正確三觀的有效手段,是為國家輸送高等人才的前提條件,而民族預科的英語課堂,因其民族特殊性和語種特殊性,更要注重思政教育的有效滲透和融合,這樣一種體系的建立,就如同筑橋修路,雖然瑣碎而繁重,但卻意義重大、功效甚廣,所謂功在當代利在千秋,不外如是。思政教育在民族預科立德樹人方面具有巨大而重要的時代價值,預科英語教學過程中的思政教育賦予了該門課程更加明確的教育目標、使命擔當和更加豐富的文化內涵,不僅有效幫助學生了解西方世界,而且使學生充分認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從而引導學生正確對待東西方價值觀碰撞和文化沖突,持續培養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我們在思政教育進入英語課堂最終形成有效路徑的過程中,民族預科英語教師應在這一方面進行深入、細致而持久的調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