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君 熊 思 黃 麗 劉紫薇/長江大學文理學院
目前,愛心支教所面臨的現狀有哪些呢?數據顯示,目前存在的現狀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以荊州市愛心文理支教團為例,前期,在確定支教地點時,校方認為支教團的活動并不能給孩子帶來實際的作用,甚至覺得支教團的活動會影響孩子們的正常教學。近年來,各種支教活動良莠不齊,許多人認為,部分愛心支教其實并沒有在活動過程中起到實質性作用。當然,這只是一部分看法,很多人仍然覺得愛心支教給鄉村的孩子們帶來了幫助。認為支教是高尚的,是無私的,是令人自豪的。愛心支教確實不能給孩子們多少學習上的知識,但是支教的一貫原則就是給孩子們開辟第二課堂,并不單單是給他們傳授知識,更多的是教他們學習方法,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讓這些孩子們知道外面世界的豐富精彩,學習的重要性。
例如,愛心文理支教團里參與支教的老師來自不同的專業,大家因為愛心聚到一起,但是,由于本次支教活動準備的不夠充分,沒有對老師進行更加專業的培訓。因此,在老師們上課的時候就可以看出來,還是缺少一些專業知識。能看出來,每一位老師,都竭盡全力,想交給孩子們更多的東西。這次支教課程主要是以興趣課為主,老師們在教授課程的時候,課堂氣氛仍然不夠活躍。
以荊州市愛心文理支教團為例,前期,在招聘愛心支教人員時,大家對支教活動不是很了解,只知道是去當老師,所以參與力度還是不夠。前期只招到了20名老師,是因為宣傳力度不大吧。后來,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陸陸續續的招收到了40名左右的支教老師。那么支教到底是什么呢?簡單來說,支教就是獻愛心,去需要老師的地方給孩子們上課。需要支教老師的地方,一般都是偏遠的山村。支教團所選擇的學校中,大部分孩子是留守兒童,父母外出打工,將孩子留在老家的學校上學。這時候支教老師要做的就是讓這些孩子們學習到更多的知識,并不僅僅是學習課本上的內容。
例如,愛心文理支教團在課題結束后,沒有成功的將支教活動延續下去,沒能與校方簽訂長期的支教協議,這也正是一直遺憾的地方。只有與孩子們相處的時間久一點,才能更好的幫助他們,更好的開展我們的支教活動。
在支教團的支教活動開展后,支教老師們沒有多多的與孩子們溝通,沒有鞏固所教授的內容。或許,大家所教授的興趣課程,孩子們只在課堂上覺得好玩,課后就忘記了。很顯然,這并不是支教團最初的目的,也違背了支教的初衷。
我國的教育事業正在蓬勃發展中,其中小學教育的發展更上一個臺階,根據2018年全國教育事業統計數據顯示,目前我國小學學齡兒童凈入學率達99.95%,但隨之而來的同樣也有許多復雜和急需解決的問題。城市和農村教育發展水平的不平衡,是現在我國教育事業面臨的其中一個最大的難題。農村師資力量薄弱,教學設施單一,教學方式傳統,使得農村的教育水平跟不上城市的教育水平。目前大學生愛心支教對許多地區產生重要影響,尤其對教育力量薄弱的偏遠地區。大學生愛心支教無論是對支教地區,還是大學生都有非常大的意義,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目前我國的教育內容更多的是書本內容,在影視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變的現在,依然更多地注重書本的教學,而大學生愛心支教的內容則更多的在于藝術體育等方面的。以荊州愛心文理支教團為例,授課的內容以手工、繪畫、折紙、手語等特色課程為主,豐富了學生的學習內容。在以留守兒童居多的農村小學中,接受的更多的是書本內容,對這類課外手工課程的學習較少,甚至沒有。大學生愛心支教將這些豐富的學習內容帶入學校,促進了農村教育內容的多元化,使農村的學生受到的教育不再是單一的、死板的書本知識,而是更加有趣的,能鍛煉自己動手能力,能豐富自己課外活動的知識。
大學生愛心支教活動的開展,不僅磨練了大學生的意志,還提高了大學生的組織協調能力。荊州愛心文理支教團由學生自發組織,從人員招募、課程確定、募捐、活動開展等各個方面均由學生組織團隊完成,提高了大學生組織領導的能力,解決問題和獨立思考的能力。通過愛心支教活動,大學生能更加準確的了解中國的教育現狀,了解城鄉發展差距,為以后的工作打下基礎。增強了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讓大學生真正成為社會的棟梁,國家需要的人才。
社會的和諧發展離不開教育的發展,城鄉之間教育發展的差距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社會的和諧發展。大學生愛心支教活動在一定程度上縮短了城鄉之間教育發展的差距,將城市中先進的教學理、教學內容、教學方式帶入農村,提高孩子們的文化素養,拉近城鄉之間的距離,促進了社會的和諧發展。
如果想要將愛心支教活動延續下去,那么現在要做的就必須是解決這些問題,只有充分解決短期支教面臨的問題,才有可能將愛心傳遞下去。因此,根據支教團的實地考察與實踐,提出了以下策略。
2011年一篇網絡文章《哥哥姐姐,請你們不要來支教了》在網絡上引起了熱議,社會有許多人認為大學生支教不過是一個形式而已,只是在響應國家的號召,跟風報名,對孩子們其實并沒有起到實質性的作用。然而我們的目的是為了給孩子帶來學習的興趣,因此學校應加大宣傳力度,改善部分人士對支教的偏見,鼓勵更多的人參與到支教活動中來。
以荊州的愛心文理支教團為例,支教團隊成員來自于不同的專業,當去到學校開展活動時,并未取得良好的效果。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支教老師專業素養不夠,經過問卷調查得知,大部分人是想鍛煉自身教學經驗而來到支教團隊,一些人是想奉獻愛心給偏遠地區的孩子,小部分人是想體驗農村支教生活。不管什么樣子的原因來到這里,大家都缺少教學經驗,難以處理在課堂上遇到的各種問題,所以,崗前培訓提高專業素養對于支教者來說是十分重要的。
一方面是物質上面的支持。以荊州的愛心文理團為例,在物質方面是十分缺乏的,不管是上課所需要的材料還是給小朋友們買的小獎品。所以前期在學校采取了募捐的方式來獲得一些物品,雖然同學們還是很有愛心的,但是所捐贈的物品使用率是很低的。所以有關部門應該給支教者物質方面的支持,不管是對支教者還是被支教者都是一份保障。另一方面是給予精神上的支持。支教者滿懷期待,帶著一份愛心來到支教地,但是他們的激情他們的愛心得不到肯定。如果支教老師的自我實現需求得不到滿足,一些老師會有挫敗感,所以出現了很多支教老師半途而廢的現象,這也是支教老師缺乏的重要原因之一。所以有關部門應該支教者精神上的支持,讓支教老師以更飽滿的熱情積極參與到工作中。
受援學校是支教的受益方,但是由于自身的師資力量辦學條件的制約,他們沒有及時鞏固執教內容。如果支教內容沒有得到及時的鞏固,那支教行為也是沒有實質意義的。例如,愛心文理支教團開展的繪畫活動時,當時的孩子們是懷著期待去上這節課,可是當支教老師離開之后,學校并沒有繼續開設繪畫課程,孩子們樂于接受但是他們的求知欲并沒有有得到滿足。所以受援學校應該結合自身學校的實際情況與支教老師加強溝通,制定適合本校的學習計劃,使教學有計劃,有體系的開展,讓學生們接受并且記住所學知識,使支教效果最大化。
總的來說,愛心支教的內容不僅僅只是書本知識的傳授,更多的是文學藝術,課外知識的教學。在一定程度上,大學生支教活動改善了偏遠地區的教學質量,拉近了城鄉之間心與心的距離,有利于促進社會的和諧發展。因此,在此呼吁,多多參與支教活動,多多獻出自己的愛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