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夢穎/四川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旅游學院)
教育是人類特有的學習知識、傳承文化的實踐活動。早在春秋末期,我國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創始人孔子便把教育作為立國的三大要素之一。隨著我國經濟的飛速發展,教育更是實現人才強國戰略的根本。改革開放以來,擴大教育開放,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成為我國教育政策中至關重要的一環。在《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①第十六章中,不僅鼓勵優秀的中國學子“走出去”,進入國外高水平大學和研究機構學習;更提倡“引進來”,擴大來華留學生規模,以此提高我國教育國際化水平。2013年秋天,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一帶一路”倡議(One Belt and Road),更進一步推動了我國高等教育國際化的進程。與此同時,“雙一流”建設的宏偉目標,使各高校來華留學生人數和層次有顯著提升,也為我國高等院校的教育管理體系提出了新的要求。
2016年4月,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份全面指導我國教育對外開放事業發展的綱領性文件《關于做好新時期教育對外開放工作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發布,提出“豐富中外人文交流,促進民心相通”和“實施‘一帶一路’教育行動,促進沿線國家教育合作”。②《意見》中提出設立“絲綢之路”中國政府獎學金,旨在每年資助1萬名沿線國家新生來華學習或研修。作為《意見》的配套文件,教育部印發《推進共建“一帶一路”教育行動》③的通知,進一步實施“一帶一路”教育行動,通過“絲綢之路”中國政府獎學金,為沿線各國專項培養行業領軍人才和優秀技能人才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也成功地把中國打造成為深受沿線各國學子歡迎的留學目的地國。據教育部統計,2019年共有來自202個國家和地區的397,635名外國留學人員在811所高等學校、科研院所等教學機構中學習。其中,排名前十的生源國中,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是絕對主力。隨著留學生人數的擴大,學生教學與管理工作亟待跟進。
教務處是主管全校教與學各方面的事務的主要機構,教務處開發的教務管理系統是學生選課、課表查詢、成績查詢的在線平臺。中國學生入校后,根據學號注冊教務管理系統,查詢各專業的學習要求、培養計劃,并完成選課。然而很多高校針對留學生的英文版教務管理系統仍在開發中,未能整合全校各學院優勢,存在教學管理相對分散的缺點:
(1)由于缺乏資源整合,數學、物理、體育、中華文化等全英文公共基礎課程開設困難。
(2)在專業課程的開設方面,由于缺少公共選課平臺,留學生的選修課程較少;在各學院的教學計劃中,對學生畢業的學分要求為90~120學分,部分專業不能滿足本科學歷120學分的要求(國際慣例)。
(3)留學生的全英文課程未納入教務管理系統,造成中國學生無法選課,在教學模式上將留學生和本國學生進行了分離,阻礙了二者之間的學習交流、文化交流,形成留學生“扎堆式”的學習生活狀態。
高校國際處的留學生辦公室一般是留學生的直屬領導機構,負責對全校留學生的招生、培養和管理進行統一指導,盡管留辦工作很努力,但各學院未能像本國學生一樣,得到招就處、教務處、學工部、后勤部、研究生院等多個部門的指導、支持和服務,為留學生提供的教育、生活與文化服務不完善。比較典型的問題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思想政治教育缺乏專業指導,二是后勤服務缺乏差異性,三是文化活動缺乏針對性。首先,“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民族多樣性和文化差異性,使得留學生的意識形態構成復雜。這就急需學工部提供專業思政指導,進行輿論監管和積極正面引導。其次,針對留學生提供的住宿、餐飲服務雖與中國學生有一定差異,但未在留學生內部進行細分,尤其是“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留學生的生活和飲食習慣和歐美國家留學生有很大差異,但未得到重視。再次,留學生申請成立社團存在一定困難,團委學生會組織的面向留學生的文化活動較少且缺乏針對性,很難滿足不同生源地國家學生的文化需求。
各學院的留學生日常管理問題隨著人數的激增越顯突出,由于編制問題,各學院多配置了一位管理人員,包括教學管理和輔導員工作,部分學院只有一位兼職的管理人員或一位兼職學生輔導員。留學生的日常管理工作量大,兼職管理人員在其他事務中難以抽身,投入思政輔導工作的時間精力有限。哪怕是一名專職的管理人員,也承擔著不同于中國學生輔導員的額外工作:包括使用英語進行國情教育、輿情監控、紀律培訓、考勤考核、新聞報道、招生與獎學金管理、行業實習的調配等,且田野調查、生病住院等需要全程陪同翻譯。兼職管理人員還存在時間協調不開,無法及時溝通、實時地處理緊急情況,致使工作延誤等問題。兼職學生輔導員的工作更加難以開展,一方面專職教師的權威性,是兼職的學生輔導員無法取代的。獎懲、考核、思政、紀律等工作的開展,如果以兼職輔導員學生的身份出面,與留學生身份對等,缺乏嚴肅性和威懾力,難以服眾,加之留學生的文化背景,大多自由散漫,個人主義盛行(不像中國學生從小受“集體主義”思想教育,紀律性強,易于管理),故只有以專職老師的身份才能樹立權威,利于留學生管理工作的開展。另一方面,兼職的學生輔導員難有海外學習交流經驗,國際化視野有限,跨文化溝通交流能力不足。
針對以上問題,本文提出了以下的問題解決方案,希望各高校共同努力,將來華留學生教育進一步向前推進。
(1)留學生公共基礎課程的開設,建議參照國內學生開課方式,由教務處統一安排,教務處向相關學院下達公共課教學任務,各學院合并上課,并同時為教師配備助教。
(2)留學生的專業課程的開設,各學院共享課程資源,建議每個學院提供2-3門專業基礎課程,向全校留學生開放,作為公共選修課程,以補充留學生的專業選修課程資源;這些公共專業基礎課程的開設,目前由各學院教務管理人員協調,公布課程信息、優先排課、學生選課等。
(3)留學生和中國學生共同課程的開設,建議中文水平較好的留學生可選修相關專業的中文課程,英文水平較好的中國學生可選修相關專業的英文課程,由學院認定學分。加強中外學生的學習交流,以提升留學生對學校的認同感。
(4)各學院在課程開設方面可以開展以下合作:進行課程置換,互為對方學院開設課程;聯合開設課程,由各學院的教師共同承擔,比如模塊化教學;共同外聘教師開設公共課程,包括聘請兼職外籍教師等。
(5)各學院在教學活動、社會實踐、學生活動方面可以開展以下合作:針對學生的學術講座、技術講座;各學院組織的社會實踐、參觀訪問等;主辦留學生運動會、迎新晚會、文藝演出、重要節假日的聯誼活動(Party)等活動。
(6)各高校教務處應建立面向留學生教育的教學管理平臺,并將留學生的本科教育納入本科教學體系;在教務處未納入教學管理平臺統一管理之前,建議由國際處協調,啟用一個統一的留學生教學管理平臺。
(7)國際處應協調解決留學生管理的歸口問題,特別是本科教學管理和學生工作管理,教務處和學工部應該兼顧留學生的培養和管理工作;如果留學生只能獨立培養和管理,建議學校成立“留學生院”,建立相應的教學、學工、招生、就業管理機構,服務于學院的留學生教育。
(8)針對學院層面的留學生管理,應按照國內本科生的人才培養政策,配備專職輔導員,負責留學生的日常管理工作;如果各學院的留學生人數達不到配置標準,可多學院共同配置專職輔導員,實現跨學院的留學生管理;也可以在留學生辦公室增加輔導員崗位,按照目前留學生的規模配備,負責全校的留學生管理。
(9)對于留學生的組織和管理,建議留學生辦公室組織成立校院兩級的留學生組織,包括學生會、學生俱樂部、學術社團等。中國學生組織可特別關照“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民族的節日和習俗,為留學生舉辦相應的文化活動;亦可由留學生組織出面開展留學生的各項活動,加強與國內學生的交流,豐富留學生的生活。
教育的國際化是建設雙一流大學的重要工作,為了擴大來華留學生規模和提升留學生人才培養的質量,校院兩級正在進行不懈的努力,克服重重困難,積極尋找對策,共同推進教育國際化進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一道,擴大人文交流,加強人才培養,共同開創教育美好明天。
注釋:
①教育部.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EB/OL].2010-07-29.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網站,http://www.gov.cn/jrzg/2010-07/29/content_1667143.htm.
②教育部.這5年,教育開放筑新局[EB/OL].2018-03-20.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網站,http://www.moe.gov.cn/jyb_xwfb/s5147/201803/t20180320_330665.html.
③教育部.教外〔2016〕46號:教育部關于印發《推進共建“一帶一路”教育行動》的通知[EB/OL].2016-07-15.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網站,http://www.moe.edu.cn/srcsite/A20/s7068/201608/t20160811_2746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