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華玲
廣西欽州市靈山縣平南中學
目前,在很多農村地域,受到資源、環境、條件、觀念等因素的制約,導致現代文閱讀教學效率普遍低下,存在的問題也日益凸顯。對此,教師必須引起重視,且通過諸多有效性變革對策的實施,給予學生更加科學、合理、到位的閱讀指導,以確保學生在深刻理解,不斷內化中全面提高其現代文閱讀能力,為促進現代文閱讀教學指導高效開展而奠基鋪路。
受到傳統教學觀念的束縛,目前的很多農村初中語文教師在開展現代文閱讀指導時,基本都按照固定模式落實閱讀指導。將劃分段落結構、概括文段大意、提煉主題思想、開展細節賞析作為主要教學套路。閱讀指導中,教師一昧傳授閱讀思路、技巧,忽視學生主體地位,導致閱讀教學氛圍比較壓抑,學生閱讀興趣普遍不高。長此以往,在這種程式化、套路化的教學狀態下,學生的閱讀思路也漸漸走向僵化,閱讀教學目標達成與學生閱讀發展預期嚴重背離。
在很多農村初中,由于閱讀資源嚴重不足,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主要依賴于課堂教學。但是,在現代文閱讀教學中,由于師生對教學成績的過度關注,以致學生閱讀的時間投入嚴重不足。課堂上,教師主要以閱讀技巧、方法的強調為核心,嚴重忽視了現代文本身的意義和價值,學生也是按照教師指導淺嘗輒止,對于課文思想、情感、內涵關注不足。課堂外,為了鞏固閱讀“效果”,學生主要以完成閱讀訓練為重點,做訓練、背課文擠占了大量課外時間,以致學生很少有時間和精力去深度探析文章的思想內涵和人生哲理,閱讀素養培育被嚴重擱淺。
同一篇現代文,由于不同學生的閱讀切入點不同,理解角度不同,其獲得的認識和感悟均存在較大差異。針對這一現狀,教師在現代文閱讀教學時,應該將閱讀的自主權和探究權完全還給學生,并盡可能鼓勵學生自主參與文本分析,讓學生根據自己實際,了解文本內容,理解文本內涵,感知文本思想,引發情感共鳴。隨著自主探究意識的增強,學生的現代文閱讀素養也會逐步提升。其更愿意在閱讀體驗中結合生活經驗,調動身心潛能,開展思考理解。遇到不認識的字詞,及時查字典,做批注;遇到新穎的思想,主動查資料,去探索;遇到不懂的修辭,積極去思考,做剖析。久而久之,其良好閱讀習慣,科學閱讀策略也會逐漸形成,現代文閱讀能力,理解能力,思維能力也會獲得大幅度提升。
對農村初中學生而言,由于其大多數生活體驗都來源課堂學習和校園生活,認知范圍相對狹隘。據此,教師應該多組織開展閱讀交流活動,讓學生在相互分享、彼此協作中交流閱讀感知,在思想碰撞、情感交融中豐富其閱讀構架。隨著交流討論的深入,潛藏于學生內心深處的閱讀欲望也會被徹底激活,其閱讀素養自會隨著閱讀交流的深入而得到深度塑造。
例如,在《散步》閱讀指定中,將班級學生均衡分為6組,然后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探究文章的表現手法,主題思想,情感基調。在合作分析中,由于同組學生之間的理解存在一定差異,使得小組內的交流討論更加激烈,學生的認知思路也會隨著交流的深入而逐漸明晰,對于課文的理解自會更加深刻。隨后,教師再組織小組之間就本組交流結果予以分享辨析,讓每一個學生對課文思想和情感的把握更加到位。最后,將6個小組整合為2個小組,以“真愛親情”為主題開展辯論,針對現代社會親情淡漠的現狀,開展剖析交流,將“以小見大”這一表現手法予以內化,引發學生情感觸動,凸顯課文內涵。
農村地域初中學生的現代文閱讀資源雖然比較匱乏,但是隨著網絡時代的發展,其參與現代文閱讀實踐的路徑也變得更加寬廣。因此,在現代文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對網絡媒介教學工具作用的發揮,指導學生搜集閱讀素材,整合閱讀資源,拓寬閱讀視野。同時,教師還應該引導學生及時將自己閱讀體驗融合至生活實際,在實現現代文閱讀與生活感知無縫對接的過程中理解課文,增強其閱讀素養。
在諸多農村地域,由于很多因素的制約與束縛,使得初中學生現代文閱讀教學依然存在較多問題。對此,教師應該加強研究和探索,深入學生實際,優化指導策略,以促使學生在深度體驗與主動參與中實現其現代文閱讀綜合能力的全面提高和切實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