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 敏
內蒙古鄂爾多斯市伊金霍洛旗第二小學
在我們國家新課程改革不斷深入的過程中,朗讀的重要性愈加明顯,所有學段的學生都要能夠“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教師的范讀無疑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朗讀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提升小學語文課堂朗讀教學有效性意義重大。首先,提升小學語文課堂朗讀教學有效性能夠減輕學生的學習壓力。在新課改背景下,很多學校致力于幫助學生減負,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與能力成為教育行業的主要目標和最新挑戰。而想要提升朗讀教學有效性,就需要教師改變傳統教學思想,為學生營造豐富有趣的課堂氛圍,學生的學習興趣更高,學習壓力也會隨之降低。其次,提升小學語文課堂朗讀教學有效性能夠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有效的課堂教學不但需要完成教學任務,還需要注重學生的學習效率和進度。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推進,教師在開展課堂教學時,對學生的綜合素質與能力的培養更為重視,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地位也越來越受尊重。在這種情況下,學生學習興趣和學習積極性更高,也擁有了更多思維空間,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質量也隨之提升。
1.朗讀的基本要求:正確流利。朗讀是學生必須具備的基本功。為此,在閱讀教學中要求學生大聲地讀,讀的過程中要區分逗號、句號間的停頓,要讀出嘆號、問號的不同語氣;朗讀過程中要吐字清楚,盡量達到字正腔圓。閱讀教材文本首先要掃除文字障礙,詞語是組成文本的基本單位,教師應指導學生讀文本涉及到的詞語。讀準詞語外,還應注意一些詞語的變調、輕聲及兒化等。朗讀詞語時,學生要做到正確讀,還要讓他們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想象詞語中描繪的語境,理解詞語意思,體會詞語中包含的情感,讀出其中的情感色彩,為朗讀課文做準備。學生能讀準字音、詞語,然后指導他們讀文中的長句子,注意語句中的停頓,要把握好句子的重音。對于文本中長句子,教師要讓學生沒弄清楚這句話的意思,主要表達什么內容,根據句子所表示的意思進行停頓,并用停頓符號“|”標出,引導學生讀句子,并讀出重音。學生讀課文時,要糾正學生在讀的過程中出現加字、漏字現象,利于他們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讀課文時,要做到準確無誤、不丟字、不加字、不讀錯字并有感情的朗讀。
2.范讀要樹立榜樣。范讀,就是起著一個榜樣示范的作用。小學階段的孩子具有強烈的向師性。教師的范讀水平能很大程度上影響孩子的朗讀水平。因此,語文朗讀教學對于教師的范讀水平有著嚴格的要求。首先,就是正確。每一個字的讀音都要發音到位,特別是前后鼻音、平翹舌音、輕聲、兒化、變調等容易出錯的字音。其次,是要流利。流利的基本要求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重復、不顛倒、不回讀。對于長段長句,能夠合理停頓。另外,還需有感情地朗讀。根據不同的文本使用不同的語音語調,或慷慨激昂,或沉郁頓挫,或清新活潑,或歡快愉悅,讓學生在教師的范讀聲中,感受文章思想感情和感情基調。“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是每個學段朗讀的目標,更是每個老師范讀的基礎。身教重于言教,教師有了扎實的朗讀功底才會在潛移默化中提升學生的朗讀水平。
3.創新朗讀模式,引導學生獲得全新體驗。在小學語文課堂中,想要提升朗讀教學質量,教師還需要充分認識到當前教學模式中存在的問題,注重學生朗讀體驗,不斷創新朗讀模式,將更多新型的朗讀模式運用于朗讀教學中,從而有效地激發學生對朗讀的興趣,引導學生獲得全新的朗讀體驗。一般情況下,創新朗讀模式包括話劇式朗讀、脫離課文朗讀、分角色朗讀等。其中,話劇式朗讀主要指通過話劇的形式進行朗讀。在這種朗讀模式中,朗讀氛圍良好,學生能夠更好地投入感情,朗讀教學有效性也會隨之提升。脫離課文朗讀則是在普通朗讀模式下的升級,要求學生背誦朗讀,這樣學生對文本的熟悉度將會更高,更有利于朗讀效率提升。
4.了解背景知識,深入理解課文內容。在朗讀教學中,教師對課文的解讀是培養學生朗讀情感的關鍵因素,教師需要在深刻體會文章的情感后,用準確的語言把這種情感傳遞給學生。教師的教授具備充分感染力時,學生就能有效捕捉到文章的情感信息和主要內容,通過教師的講解和文章作者對話,在朗讀過程中也能更富有情感。因此,教師需要在指導學生朗讀前讓學生體會文章內容,了解作者的生平事跡和文章的寫作背景,為學生創設出文章中描述的寫作情景,讓學生展開聯想,置身于當時作者所處的環境之中,體察作者的情感。教師也需要示范朗讀一遍,讓學生觀察自己流露出的情感和語氣,指導學生在朗讀時集中注意力,帶著自己的感情去表達內心的聲音。
5.注重朗讀技巧指導。教師要引導學生在朗讀時,根據文章內容和情節來體會重音、停頓、語氣和語速的變化。一般情況下,朗讀表述危險狀況、激動心情的句子,語速要快些、急促些,語句停頓要短暫;朗讀表達高興、贊嘆的句子,音調要高,聲音要響亮,語速要稍快,語句銜接要緊湊些;朗讀描寫優美景色的句子,語氣要舒緩、柔和一些;而朗讀抒發悲痛、沮喪的語句,聲音要低沉、語速要緩慢。具體每段話、每一句、每個字詞該如何讀,教師應指導學生結合文章內容和思想感情去把握。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表演性朗讀模式是比較重要的教學手段,其對于小學生而言具備多方面運用價值,教師需要圍繞教學素材進行深入分析,加大小學生訓練力度,逐步提升表演性朗讀的應用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