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曉云/南京科技職業學院
在當代大學教育和成人教育中,職業教育都是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當下社會的經濟發展,國家現代化建設都離不開職業教育。在德國實施的教育體系是職業教育和研究型教育并行,該國家經濟飛速的發展與他們發達的職業教育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因為科學合理的職業教育體系,其為德國的經濟發展提供了充實的技能人才保障,由此德國才能長期的屹立在世界市場競爭中的重要地位職業教育和專業技術的持續發展,會產生一定的經濟風險,如何合理的推動職業教育的發展,保證其最大化的為國民經濟貢獻力量,改變其目前在教育中所處的地位,完善教育結構是目前我國建立職業教育系統所遭遇的重要問題之一,也是研究發展職業教育的大方向。職業教育顯現出來的重要性越來越明顯,主要體現在不斷加強的創新力和大眾日益提高的人文素養。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經濟的社會里,學校和社會之間的連接越來越緊密,職業院校依然不是孤立于社會之外的獨立存在,更多的是為社會培養具有新想法,新技能,新知識的全面技能創新人才,去促進引領整個社會的發展,技能型人才已然成為知識經濟社會的發展核心。
職業教育發展的關鍵在于教師資源,學校的發展水平和教師的數量、品質以及師資人力資源的劃分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且決定了職業教育能否可持續健康穩定的發展,所以加強職業教育師資隊伍的建設管理是十分重要的。職業院校在培養學生的過程中,就需要建設一支專業素質高的教師隊伍,教師不僅要掌握先進的理論知識,更要時刻關注專業前沿的研究知識,但是就目前全國的職業院校的發展來看,教師的隊伍水平高低不一,很多教師沒有充分掌握其專業領域的知識,達不到教授專業實踐新技能水平,教師的實踐教學能力參差不齊。學校在招聘過程中很難找到合適的教師,而學校的實訓教師一旦通過了更高層次的學歷或者得到某種專業職稱后就會脫離學校,跳槽到更好的專業本科院校,這是職業院校實訓教師人才流失的主要因素。
職業教育部分教師的理論知識與研究的科研領域存在差異,建設產學研實訓師資隊伍,理論的研究和實際技術的提升將成為教師培養的重點。在轉型的過程中因實訓教師對于個體本身的認識不清晰,缺乏強烈的專業發展意識,因此即使教師參加了相關的培訓,但最終也很難在提升實踐能力方面有很大的突破。學校企業共同培養“實訓型”教師的過程艱難,首先是因為學校教師的教學任務多,很難抽出時間精力去參加企業舉辦的培訓會;第二是一些企業考慮到企業內部的管理秩序,而且對于企業來說沒有任何實質性的利潤回報,因此他們不情愿和學校配合培養。因為當下對這類教師的培訓體制尚不完善,導致學校和企業在培養過程中遇到了很多來自外部的困難,企業加入培訓的機會少,教師與企業的聯系不緊密,導致整個培訓過程中提高教師專業技能受阻。學校企業合作培養“實訓型”師資隊伍的前提和基礎是利益機制,其牽涉了四個相關單位,包括學校、企業、社會,他們分別存在各自不同的利益需求。在整個聯合的過程中,每一個相關單位相互作用,并不是單一的個體。當四個相關者出現利益問題時,其會對其它相關單位采取的措施做出回應,從而達成全新的平衡點。校企合作的關鍵在于運行制度,合作培養的第一個重要環節就是建立培養機制,決定學校和企業能否繼續維持合作關系的基礎就是找尋雙方的利益結合點,這也是雙方的根本目標所在。校企合作培養師資隊伍過程中的困難點在于保障機制,缺乏科學合理的保障制度,雙方很難進一步的推動培訓工作的發展,設計一套科學完善的保障機制需要多方單位的加入,而且在建立制度體系方面需要不斷的創新。
目標管理作為途徑激勵教師發展需要,職業院校的教師一般擁有高學歷和良好文化涵養。教師會通過彼此之間的對比,合理評估自身的工作狀態,以及其獲得的回報。一套公平的競爭制度會不斷的推動教師前進,激發教師積極進取的上進心,但是一旦競爭制度存在不公正的現象,教師就會產生異樣且消極的心態,過分的消耗教師的精力。導致教師對工作產生抵觸心理和僥幸心理,在工作中可能會選擇敷衍了事,不去追求過高的品質,草草完成工作。整個教師隊伍在實踐教育工作過程中,要不斷的提高其責任感,教師應該按照自己專業的計劃去制定未來的發展目標,將培訓內容落在實踐過程中,自身的發展和學校的發展以及完成個人價值等相互貫通,不斷的鼓勵教師去加強他們的積極性,更好的推動整個教學工作的發展。部分剛剛從學校畢業的年輕教師擁有豐富的理論知識,但沒有相關的工作經驗,因此很難去勝任院校的實訓教學教育工作,對于新招收的教師對其進行科學專業培養,為師資隊伍儲備更多優秀的專職實訓教師。
針對教師的勝任能力建立評價系統,在管理師資過程中最明顯的問題在于如何計算教師的工作量和評估其最終得到的教學成果。在培訓中如何將實踐指導計算成對應的工作量,對于在實訓過程中做出突出貢獻的教師,應該按照什么評定標準給教師獎勵。所以,針對教師的勝任能力去建立評價系統可以更好的推動整個實訓師資隊伍的發展,建立該評價系統應該從下述幾個方面出發:首先,針對實訓教學質量的管理應該設立專業的部門;第二,詳細劃分評定標準,對整個實訓教學過程進行監督;第三,設立專業的系統對教學進行分析和調整。建立完善獎懲制度保證實訓教育高品質的完成,設立專項資金去推動實訓師資的建設,對于做出突出貢獻的教師要給予一定的獎勵,充分高效的發揮實訓建設資金的最大用途。積極調動一些教學教師加入實踐技能競賽活動的積極性,充分的掌握實踐活動中的每一個步驟,將培養的重點移至實訓方向,設立一套完善的教師評價系統,鼓勵教師持續提高他們的專業技能,培養實訓教師熱愛工作的能力。
發展職業教育事業建設目標和打造教師隊伍建設目標是一致的,教師隊伍體系的培養和引進雙管齊下,培養一批研究引領學術發展的領頭羊,提高整個學校團隊的合作意識,加強教師的敬業精神,促進產學研彼此的合作,推動整個師資隊伍的發展。不斷改革優化學校教師資源配置的目的在于加強整個教師隊伍由外向內發展的一個轉變。打造實訓教師隊伍,從而促進整個教師隊伍的進一步完善,將實訓教師的教學能力與實踐技能結果的差異作為一個參考的依據,進一步的推動職業院校產學研實訓師資隊伍的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