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 雙/宜興高等職業技術學校
古今中外,人們用各種語言贊美教師職業的偉大,“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人類靈魂的工程師”,“辛勤的園丁”……這些無不直接表露著人們對教師的工作是充滿期待的。然而人們往往關注的只是教師周身的光環,卻無法看到教師自身的幸福與否,其實教師需要的不僅是贊美,更需要社會各界由衷的關愛。一直以來,我們比較關注教師能力的高低,往往忽視教師個體自身的需求,忽視教師的生存狀況和健康程度。
倦怠,一般是指因過度消耗精力、資源而變得精疲力竭或枯竭,往往是由于壓力、緊張所致。倦怠發生在職業領域就叫職業倦怠,職業倦怠的主體是從事某種職業的人,是一種應對職業的極端消極反應,體現為態度、情感和行為方面的耗竭。教師職業倦怠發生在教育領域,教師由于長期處于高壓、疲勞、挫敗等情景,導致在態度、情感和行為方面的麻木、衰竭等嚴重不良狀態。
教師職業倦怠一般有六種明顯的癥狀表現:教師情緒上表現為精疲力竭,焦躁不安,對人、對事麻木消極;教師人格方面,無視學生,缺乏耐心;教師成就感較低,失去工作的熱情;教師生理上表現為食欲不振,失眠等;教師心理上表現為疲倦,焦燥等;教師在行為上表現為混日子,毫無奮斗心,逃避競爭。
當前我國教師職業倦怠嚴重,超過85%的教師感覺壓力較大,大于40%的教師有著嚴重的工作倦怠感,近89%的教師存在一定程度上的職業倦怠,嚴重影響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
對教師本人的負面影響,教師職業倦怠在危害教師生理健康的同時,還對教師心理產生了極大的危害,嚴重影響教師的人際關系;對學生的負面影響,教師對學生的管理會有所放松,心理上挖苦學生,身體上體罰學生,不利于學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對教學效果負面影響,教師無視職業道德、缺乏奉獻精神,教育教學固化或出現失誤。綜合以上的幾個方面可以看出,教師的職業倦怠對社會的危害將遠遠大于對教師個人的危害,對教師職業倦怠問題成因及解決措施的探究已成刻不容緩之勢。
1、社會方面因素與教師職業倦怠
首先,社會的過高期望,會導致教師過分約束自己的言行,甚至克制自己的正常需求,容易產生倦怠感。其次,經濟、社會地位低下,長期以來教師職業并未受到本應有的重視,。再次,社會對學科偏見因素,一些學校根本沒有專業的教師,許多老師身兼數科,一些學科干脆就只是課程表上的擺設。
2、學校方面因素與教師職業倦怠
第一,單調的教學環境,教師的生活環境相對比較單一,辦公室、教室和家庭三點一線,較少接觸外界。第二,殘酷的競爭機制,教師的評比和聘用標準的分開、擇優上崗、學生自主選擇教師會使得許多教師對工作焦慮不安。第三,繁重的工作任務,學校不切實際的升學指標往往使教師們承受巨大的心理壓力。
3、教師自身因素與教師職業倦怠
個體的認識偏差,這種認知偏差主要表現在對教學對象、對教學環境影響因素、對教學活動過程、對教學結果及其評價方面的認知偏差。個體的人格特征,相同工作的環境中資歷、知識水平相當的兩位教師,很可能一位教師對工作積極熱情,而另一位教師的表現卻可能是對工作消極厭煩。
首先,要在全社會形成尊師重教的氛圍。家庭、學校要轉變觀念給予教師合理的期望,采取適當的降低教師壓力的舉措。努力使社會各界了解教師職業的艱辛與復雜,促使其形成從教師角度思考問題意識,真正保障教師們的職業優越感,使其熱愛本職工作。
其次,借助高質量的教師培訓。教師上崗前注意培養他們對職業特色的認識,同時還必須教給新教師緩解壓力和職業倦怠的技能技巧,使新教師們有足夠的心理來面對以后工作中也許會面臨的各種問題。同時,注意對在職教師落實繼續教育,鞏固教師從事教學的能力,使他們對從事的工作保持持續的興趣和熱情。此外,還要注意改革完善教師評價制度。
首先,改進學校的管理。學校應該賦予教師更多的專業自主權與更大的教學自由度,加大力度給予教師更多參與學校決策及外出進修的機會,培養教師的責任感與歸屬感。
其次,營造良好的組織氛圍。學校各級管理人員尤其是校長的支持與關心,對于減輕教師的心理壓力的作用不容忽視。要緩解教師人際關系的緊張狀況,學校要創造機會、開拓渠道,為教師之間、師生之間、教師和領導者之間的溝通創造條件。
再次,創設優質的學習和工作環境。學校環境不僅包括學校的軟硬件建設,還包括心理健康疏導,保證教師正常的節假休息日,減少或杜絕危害身心的加班加點工作。
解決教師職業倦怠最關鍵的還是要靠教師自身的努力,首先,正確認識職業倦怠。教師要正視工作中出現的倦怠現象,意識到職業倦怠可能會一次又一次地出現在我們的職業生涯中,學會識別職業倦怠,努力做到危害產生之前就進行調整,以便恢復平衡。其次,培養良好的個性特征。遇事學會從積極的角度去看待,不過高或過低的評價自己的職業能力,合理的看待自己的所得與所付出之間的關系,盡最大的可能去調試自己的心理。再次,采取緩解壓力的措施。教師要學會放松心情,自我調節,轉變思維,轉移注意力,堅持進行體育鍛煉,適當從事家務勞動,豐富業余生活,合理宣泄和釋放心理緊張,保持樂觀主義精神。此外,教師要增強自身素質。教師要加強自身的修養,形成高尚的人格,有不斷進取的決心,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最后,教師要提升自身的溝通技巧,學會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教師應該積極地參加學校以及社會活動,保持與他人正常的社會交往。
總之,導致教師職業倦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解決教師職業倦怠這一問題,不僅需要教師自身不斷提高教學能力、多方面的發展和完善自我,同時更需要來自社會、學校等組織的重視與支持,幫助他們緩解壓力,降低倦怠情緒,給予他們一個寬松自由的精神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