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成剛/南寧師范大學
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不斷推進的新時代下,深化高等院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已經成為了推進高等教育綜合改革的突破口[1],創新創業成了國家和社會日益發展的主旋律。高校大學生是最具有潛力的“雙創”群體,勢必擔負著推動創新創業發展的重任[2]。因此,高校必須對“雙創”人才的培養有更高的標準,比如優秀的專業素質、執行能力、領導能力、團隊協作能力,思維邏輯能力以及創新能力等,無法否認這些都是“雙創”綜合素質能力的重要指標。但這些指標中必不可少的一項一定是創新力,創新力是整個創新創業發展的真正源泉。
雖然國家已經逐步重視大學生“雙創”綜合素質的發展,但發展過程中依然還留存著一些問題。例如很多高校缺乏專任的創新創業指導教師,或是教師的專業能力與“雙創”課程要求不符合。還有部分大學生自身“雙創”意識模糊,責任心不強等。筆者通過問卷調查和訪談相結合的方式對部分學生進行了專項調查,主要包括大學生對“雙創”的了解,“雙創”應具有的基本素質和意識、大學生“雙創”的方向等。調查結果明顯發現,部分學生創新創業意識模糊,認為創新創業只是一些學習好的同學應該去做的事,和他們無關。即使是一些已經在做創新創業項目的同學,自身責任感也顯得略低,沒有合理的組織分工,沒有具體的科學研究,缺乏優秀的創新實踐,實戰經驗嚴重不足。部分學生也指出學校的確規定學生必須選修創新創業類課程,但他們只是按照規定去上課,并沒有真正做到學習老師所傳授的知識。這些都是存在的問題。但本文要解決的是一個更重要的問題,大學生缺乏創造力的問題。
筆者在問卷的最后,設計了這樣一個問答,如果你有創新創業的好方向,你愿意花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組織開展創新創業項目嗎?筆者一共收回有效問卷342份,其中有340份的結果是愿意。雖然問卷調查進度尚淺,數據還不充沛,但結果顯而易見,大學生是愿意進行創新創業實踐的,只是他們的創新力不夠,沒有具體的創新方向。但又不能全都由老師告訴他們研究方向是什么?因此,培養大學生自身的創新力顯得尤為重要。本文全面的整理與歸納一些“雙創”方面的資料,提出了從高校及大學生自身等多個方面加強他們的創新力的一些路徑,與大家探討,希望可以全方位的幫助大學生提升他們創新力與適應社會的能力。
第一,繼續加強課堂教育,強化“雙創”意識的培養,要想大學生投入到創新創業的潮流中來,筆者認為意識形態的培養是很重要的,大學生創新力要想得到提高,首先要開展創新創業基礎課程,通過理論知識教育和正確的價值引領,幫助他們認識創新創業活動,不斷樹立正確的創新觀念,刺激他們開展創新的想法。
第二,樹立創新創業的優秀典范,營造良好的“雙創”氛圍。高校應定時開展一些創新創業沙龍或是創新創業的專項交流活動,通過學生與學生之間的自主交流,培養他們的創新興趣,堅定他們的意志力。大量優秀的創新創業榜樣可以幫他們樹立興趣,并不斷的去研究它。創新從來不是一蹴而就的,沒有良好的積累和堅定的毅力,再多的想法也轉化不了事實。
第三,加強跨文化交流與學習,在全球化的多元環境下,跨文化視角尤為重要,創新力的培養離不開學生的跨文化合作與交流。學生多學多看多吸收不同文化的優秀特征,了解它們與我們自身的文化差異,加以結合和對比,也是提高創新力的一種路徑。
第四,科學鍛煉大學生創新思維的能力,首先要引導他們學會借鑒和重塑,創新是有規律可行的,總結前人的經驗和教訓,善于發現再加上合理的聯想,通過大量的訓練,可以起到提高創新潛能的作用。
第五,構建系統的知識貯備,優秀的創新成果肯定是通過優秀的知識貯備轉化而成的,大學生要用豐富的知識武裝頭腦,沒有系統的專業知識貯備和相關的文化底蘊,是不可能創造出優異成果的。
第六,培養善于思考問題的習慣,引導他們主動學習,發現問題,遇到問題要從多個角度考慮,才能迸發出解決問題的靈感,從而產生思維上的創新。
第七,校內校外大力開展創新創業實踐活動,從實戰中得到提升。要想提高創新力,不能一味的停留在理論學習中,還要落實到實踐中去。在校內,高校應不斷推進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的開展,爭取做到全員全方位覆蓋,讓每一個大學生都能體會到時代對創新創業的要求;校外應大力建設創新創業基地, 深化校企合作,學校提供一部分的資金、技術和師資力量的支持, 滿足學生“雙創”的需要, 讓學生在真實的情境下進行創新創業活動。大學生只有經過創新創業的流程, 付出了勞動和汗水, 才能體驗到創新創業的艱辛,從而正確的認識自己, 科學的規劃自身的創新創業活動, 提高自主創新力。
第八,加強網絡新陣地的建設,多媒體時代信息瞬息萬變,當代大學生的學習和生活與網絡是緊密結合的,高校應加強網絡新陣地的建設,緊跟時事,向學生提供前沿的理論知識或別人的優秀事跡經驗,建設良好的網絡宣傳渠道。同時,網絡平臺的建立一方面可以給學生提供一個網上學習交流的地點;另一方面,可以及時的發布一些創新創業的比賽,比如“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全國大學生廣告藝術大賽,數學建模大賽等等,積極鼓勵學生參加,從而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效率,從實戰中鍛煉他們的創新能力,推進創新力的培養。
第九,重視專項創新創業師資隊伍的建設,教師是教育活動的主要推動者,學生創新力的培養不能僅靠學生的努力,高校應設立專項的創新創業指導教師,給學生帶來正確的價值引領與專業指導。或者實行“雙導師制”,在學生做創新創業的同時,高校可聯系一些專業或企業的優秀人士做學生的校外導師,給學生帶來最新的專業理念指導,可以有效的幫助他們規劃自身的創新創業活動,從而全面提高創新能力。
第十,制定合理的創新創業評價體系,結合“雙創”的大背景,根據社會發展需求和學生個人綜合能力的全面成長,制定一套較為完善且合理的創新創業評價體系,高校對學生的創新創業活動進行系統的評價與評估,通過反映出來的問題,針對性的提供幫助和指導,從而完善他們的創新創業活動,提高創新能力。
綜述所述,大學生創新創業的培養是艱難而又漫長的,創新創業人才絕不可能一夜而成。當前,我國正努力建設創新型國家,“雙創”人才供不應求,加強大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需時刻進行。本文緊密結合“雙創”時代的背景,從高校及大學生自身的多個角度提出了一些大學生創新力培養的路徑,創新力的培養極具時效性,需要高校和大學生共同努力,不斷開發大學生創新力培養的新路徑,才能為建設創新型國家提供強大的人才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