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智堅
江西省吉安市吉水縣丁江中心小學
通過學習調查,發現科學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直接關系到學生的科學興趣與素養的提高。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通過課程資源的有效開發,運用豐富多樣的教學手段提高學生的科學興趣與素養,促進學生的積極參與,最終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最終為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打下堅實的基礎。本文首先從宏觀上闡述了小學科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科學興趣與素養的原則。其次,結合作者的教學經驗淺談了一些具體的措施和方法,希望起到舉一反三的積極作用。
1.生活化。在開發科學教學的課程資源中,教師應該去結合的學生的實際生活,通過一些生活實例加深學生對科學知識的理解,促進學生們的積極參與,進而提高科學課程教學的效果與質量。進而在提高學生科學興趣與素養的同時,增強課堂教學資源的合理開發與利用。
2.趣味化。當學生對某一個事物具有充分的興趣時,就會積極主動的投入到相應的學習中去,而對于科學課程的學習亦是如此,因此在進行科學課程教學的過程中,應該注重開展趣味性的科學實踐活動,通過趣味教學的方式促進學生的積極參,最終實現學生科學興趣與素養的良好發展。
小學階段的科學課程教學是培養學生科學素養,樹立學生科學精神的重要途徑,當前科學課程的教學不僅要傳授給學生相應的科學知識,同時還應該通過資源的有效利用與整合,給予學生更多的科學認知,進而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為學生后續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1.注重多媒體教學的利用。由于小學生的思維能力與認知能力還處于發展階段,因此在進行科學知識的學習過程中,科學知識使學生覺得生澀難懂,在傳統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單一的講解,很難使科學知識直觀的呈現在學生的面前,進而降低了學生對科學知識的理解與掌握,因此在進行科學教學的過程中,應該注重多媒體資源的有效應用,通過多媒體技術與課程資源的結合,將教材中的科學現象通過多媒體直觀生動的展示出來,進而為學生展現一個動態的學習過程,促進學生對相關知識的理解。其次,作為教師應該在教學設計中注重網絡資源的利用與整合,可以將網絡中一些好的視頻素材拿到課堂教學中去進行展示和講解,進而擴展學生的學習寬度與廣度,提高學生的興趣與科學認知,最終實現了學生能力的提高。
2.注重圖書資源的有效利用。圖書資源包括日常的課本教材,同時也包括各種圖書資料,除此之外,還應該重視電子圖書和網絡資源的有效利用,通過各種圖書資料的整合與利用,為小學生的學習提供豐富多樣的素材,進而提高學生的科學興趣,拓展學生的學習內容。其次,還應該重視培養學生良好的讀書與閱讀習慣,可以在學生不同的階段為學生購置相應的科學讀物,并在家長教師的引導下進行有效的閱讀,通過閱讀豐富學生的科學知識,最終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同時,還可以引導學生對圖書進行整理分類,從而最大程度地利用圖書,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
3.注重教師專業能力的培養和提高。在小學科學教學中,學生科學興趣與素養的高低直接影響科學課程教學質量的高低,甚至會影響到學生后續的物理、化學學習。因此,培養學生的科學興趣與素養就顯得十分重要且必要。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說,雖然有一些科學興趣與常識,但小學學生依然處于學習能力發展的重要階段,因此在這一階段對課程資源的有效開發與利用,是實現學生科學興趣與素養提高的重要條件。而在這個過程中,教師的專業能力直接影響著教學效果和教學質量,是實現課程資源有效開發與利用的第一步,因此教師應該注重自身教學手段和方法的創新。
4.注重對學生科學興趣的激發。在傳統科學課程的教學中,學生處于“教師演示,學生模仿”的學習氛圍中,在這樣的學習氛圍中,學生的主體作用得不到充分的發揮,學生所學到的科學知識僅限于對教師的重復模仿,無法適應不同能力層次學生的學習需求,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應該注重激發學生的科學興趣,促進學生積極參與到科學實踐中去。其次,教師還可以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將繁雜枯燥的科學知識進行直觀生動的轉化,從而增強學生的思維能力,促進課堂教學質量的提高。
想要實現課程資源的有效開發與利用,就必須注重教學方法與手段的創新,就必須注重學生主體作用的發揮。而在日常的科學課程教學中,教師應該充分掌握學生的實際情況,通過教學手段的創新,為學生制定有針對性且易于實現的教學內容,進而使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投入到相應的課程學習中去,促進學生科學興趣與素養的良好發展,最終實現學生綜合能力的有效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