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珊/山東商業職業技術學院
樸婉緒1931 年出生,1950 年進入首爾大學國文系學習,后面由于戰爭的影響中斷了學業。樸婉緒自幼喪父,唯一的哥哥也在戰爭中被奪去了生命,家中只剩下年老的母親、守寡的嫂子和兩個年幼的侄子。戰爭給無數的家庭帶來了災難,就像樸婉緒一家,在這場戰爭中不僅失去了親人,此后的生活都因此而蒙上了沉重的陰影。
樸婉緒于1970 年以《裸木》登上文壇,她一生中發表了長篇小說、短篇小說集、散文集等作品近三十部,她不僅把自己的成長經歷寫成了小說,也將自己對生活和社會的所觀所感融入了文學創作之中,尤其是戰爭對家庭的打擊,成為了她一生都難以回避的話題。戰爭的記憶就像影子一樣緊緊跟隨著她,悲傷貫穿著她的一生,也成為其創作靈感的源泉?!耙驗檫@不是我個人的傷口,這是我們所有人的傷口?!薄耙苍S別人已經忘記,可求真的性格讓我不能忘記?!睉阎鴮φ麄€民族和社會的責任感,樸婉緒創作出了一系列以南北戰爭為題材的作品。
母親是家庭的核心人物,尤其是在那個戰爭的年代,家中男性大多在外參軍,母親便成了家中的主心骨。因此,母親的人物形象和生活態度代表了當時社會對于女性的普遍認識。樸婉緒的處女作《裸木》以戰爭為社會背景,講述了一家人的生活變化,里面的主人公是一位20 歲左右的姑娘,她的父親和哥哥在戰爭中死去了,和母親相依為命,而母親在喪夫喪子之痛下,每天把自己封存在對丈夫和兒子的回憶之中,失去了生活的意志,對女兒漠不關心,甚至相互憎恨,最終離開了人世。女兒因家庭破裂與母親產生隔閡,從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變成了一個內心脆弱、安全感缺失的人,最后對心中所愛的人也愛而不得。就這樣,一個幸福的家庭在失去了丈夫和兒子之后,剩下的兩位女性受到了巨大的精神傷害,在戰爭和傳統思想的雙重壓迫之下,人們喪失了選擇生活的的權利和自由。
在《那么多的酸模都讓誰吃了》這篇樸婉緒的自傳體小說中,講述了一位母親和女兒的故事,與《裸木》一樣,母親喪夫后艱難地將子女撫養長大,戰爭爆發后,失去了參軍的兒子,女兒的學業也被迫中斷,家庭又一次受到極大的打擊,堅強的母親最終還是被命運打敗。作為女兒的樸婉緒,在這篇小說中用自己的家庭史講述了社會時代的變遷。
《回來的土地》也講到了一位母親,她的丈夫由于戰爭動亂被陷害而死,喪夫之痛下的這位母親,擔心丈夫的死會影響到孩子的成長,她選擇向孩子隱瞞了丈夫的真正死因。因為對她而言,相比失去親人的痛苦,社會輿論的否定和冷眼相看才是最不能容忍的。
《那個溫暖的冬天》講述的是一個幸福家庭被戰爭破壞的過程,父親突然被陷害,母親帶著三個孩子逃亡的路上被炮彈炸死,姐姐擔負起了照顧弟弟和妹妹的責任??墒呛髞斫憬愀械矫妹檬莻€累贅,就把妹妹丟在了難民隊伍中。戰爭結束后,靠著父親的遺產,姐姐和弟弟過上了安穩的生活,于是姐姐開始尋找丟失的妹妹。當她終于在一家孤兒院找到妹妹時,卻又裝作不認識。最后,不幸的妹妹死于疾病。小說中的姐姐原本也是一個善良、充滿愛心的女孩,卻在戰爭的摧殘下一步步變成了自私自利、喪失了憐憫心的人,小說的最后姐姐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卻要一輩子面對殘缺的人生,在悔恨中度過。在戰爭中,平凡的家庭淪為了犧牲品,父親被迫害,母親死于炮火,姐弟三人失去了家庭的依靠,妹妹被拋棄到最終死去,殘酷的戰爭不僅僅毀掉了家庭,更破壞了人性。
在一個男權主義國家,男性擔當著家庭的核心角色,大部分女性都是家庭主婦,但在經歷了戰爭后,喪失了一大批男性勞動者,一部分女性也被迫進入社會尋求謀生的手段,承擔起家庭的重任。
經過戰爭洗禮的韓國,失去了男性親人的女性在毫無準備的情況下擔負起了養家糊口的重擔,面對喪親的痛苦和社會輿論的壓力,她們只能選擇被動適應,根本無暇考慮這些變故對自身造成的傷害,有的甚至干脆完全為養家犧牲自我,這也是社會的真實寫照,反映了戰后韓國的時代特征。
從上文中對小說的分析來看,小說中的女性角色主要體現為母親、女兒和姐妹,尤其是對母親這一角色,作者運用了大量的筆墨來描寫。其中,處女作《裸木》和自傳體小說《那么多的酸模都讓誰吃了》以及《回來的土地》中,家中男性角色幾乎都在戰爭中死去,于是母親便成為了家里的頂梁柱,擔當起了養育子女的重任。然而在韓國傳統的重男輕女思想影響下,母親往往會因為失去丈夫和兒子,精神上受到很大的創傷。在《裸木》中母親對女兒漠不關心,產生隔閡,女兒也失去了選擇生活的能力而屈服于現實。通過這兩個女性角色的描寫,作者讓我們看到了一個平凡家庭的不幸遭遇和精神創傷,這是一個家庭被破壞而變故的過程,也是作家將自身經歷融入于小說創作的體現。
同樣,在《那么多的酸模都被誰吃了》這篇自傳體小說中,樸婉緒也提到了戰爭的迫害,對于失去父親的她來說,戰爭又剝奪了哥哥的生命,這一打擊對作者的一生都產生了很大的影響,文學創作的開始也緣由這里??梢哉f,戰爭時代的經歷留給樸婉緒的印象就是失去家人與母親對家庭的支撐,這一印記刻在了她的小說里。
《回來的土地》中母親的命運亦如此,但在這里我們也看到了母親堅強的一面,母親不忍自己的孩子受到非議和社會的否定,所以她決定向孩子隱瞞父親的死因。樸婉緒是一位受過高等教育的知識女性,雖然因戰爭被迫中斷學業,但她從小受到母親的培養,一直在積極地融入現代社會。在她心里,母親是矛盾的,一方面因家人的死去而悲傷,一方面也在努力地生活下去。樸婉緒也沒有自我放棄,而是積極面對生活,后來她開始了小說創作,并將自己對戰爭體驗的記憶寫進了小說里,最終在這條文學之路上取得了驚人的成就。
《那個溫暖的冬天》里也是講的社會現實對血緣親情的挑釁,缺少了家庭主心骨的姐妹經歷了人性的考驗,樸婉緒在這篇小說中試圖用女性的視角來窺探戰爭給人們精神上帶來的負面影響。
無論是母親、女兒還是姐妹,在樸婉緒的小說中都呈現出了打著時代烙印的角色特點。此外,在她的作品中還對母親這一角色的社會特點進行了探討,在社會中處于弱勢地位的女性,最終不得不屈服于現實。通過女性的不幸遭遇對當時社會進行揭露與批判,這是樸婉緒戰爭體驗小說的一大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