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景民
山東省冠縣北館陶鎮歐莊小學
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學生的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提高學生動手操作和探究實踐的能力,發展學生的科學思維能力,這是培養學生數學思維能力最有效的途徑。小學數學教材重視直觀展現,增加了學生的動手操作方面的內容,因此,數學教師應該在數學教學的過程中,重視學生的動手操作活動,真正的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的數學思維方式。
操作方法雖然沒有統一的模式、統一的要求,但隨心所欲、信手拈來、草率從事的做法是不可取的。經過精心設計,合乎邏輯聯系的操作方法,不僅能使學生獲得知識更容易,而且有利干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如教學長方體的面積一節時,在演示長方體表面積的操作過程中,有的教師是把表面積整體展開,得到一個組合的平面圖形,然后分析推導求長方體表面積的方法;有的教師把三組相對的面逐次撕下來,貼在黑板上,然后分析推導求長方體表面積的方法。我認為以上這些操作方法不夠妥當,因為無論是認識長方體表面積的概念,還是探索長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都必須憑借三維空間才能實現。在分析探索長方體前后兩個面的面積和左右兩個面的面積的方法時,必須憑借“體”的形象或“體”的表象進行,讓學生直觀地看出,求這4個面的面積是用“長×寬×2”和“寬×高×2”。但如果離開“體”的形象,把兩組對面放在一個平面上考察、研究,學生往往會產生心理眩感--求這兩組對面的面積似乎是“長×寬×2”。由此可見,用展開法的操作方法探求長方體表面積的方法是不恰當的,也是不可取的。在演示長方體表面積的操作活動前,應制作活動教具(可逐次展開相對的兩個面,且可馬上復原),操作時,憑借“體”的形象,用功態演示,突出感知對象,把一組對面先展開,展開時這組對面仍不離開“體”,學生看清楚后,馬上把這組對面復合“體”上。這樣通過操作,不僅可以讓學生從部分到整體綜合歸納出求長方體表面積的一般方法,還可以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發展學生思維。
教育心理學告訴我們:小學生的思維活動和思維力處于從無序的思維能力逐步的向有序思維能力的過渡階段,數學課程是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重要科目,數學教師要不斷引導和幫助學生形成有序思維的能力,使學生的思維能力、思維條理性得到不斷的發展。在數學操作的過程中要使學生的思維按照操作的難度的不斷增加,使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得到不斷的加強,使學生按照有序的操作過程,使學生的思維方式變得清晰流暢,使學生的思路變得更加清晰,學生的思維能力更加科學。因此,在數學操作活動中,學生經過了對現象的分析和綜合之后,形成了抽象和概括的理論這樣一個思維的過程,學生思維能力不斷的得到發展。在學習一百之內的加法的時候,主要是運用湊十法的方法進行教學,老師通過實物方面的演示,讓學生模仿老師的操作,不斷的把湊十方法訓練更加邏輯化,形成有序的思維方式,使學生對操作方式更加熟練,學生思維更加流暢,學生的操作過程有序,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充分的培養和發展。
教育心理學告訴我們,感知的對象和背景材料都有一定的差異,學生對這種差異,只有突出感覺的對象,才能提高學生感知的效果,因此,數學老師在操作中可以通過不同的顏色,不同的形狀,不同的動態,不同的聲音等方面來實現感知的不同,突出感知的效果。如等底等高的圓柱與圓錐體比較的操作活動。①制作等底等高的無色透明圓柱、圓錐教具備一個。然后用紅色圈把圓柱等分成三截;②在圓柱中盛滿藍顏色水;③將水分三次倒進圓柱,第一次使圓柱中的水面剛好到第一道紅色圈;第二次,使圓柱中的水面剛好倒滿。這樣操作,由于紅、藍的對比明顯、感知對象突出,學生就能直觀、清楚地看出:圓錐體積是等底等高的圓柱體積的三分之一。
思維活動是通過語言來表達出來的,思維活動是學生感官在大腦中的概括,或者是間接的反應,這些反應都可以通過語言來進行表達出來的。在學生的數學實驗操作活動中,學生通過動作和動作之間的差異,通過直觀的材料之間的差異,通過動作和直觀材料之間的差異,學生都會發現這些材料之間和動作之間的差異,但是把這些動作和材料的差異直接表示出來,就需要運用語言來表達出來,通過語言的表達,幫助學生建立清晰的思路,合乎邏輯的思維方式,所以說語言的功能是非常強大的,在數學操作活動中要運用好語言的功能。動手操作后,通過學生的外部語言,完整地復述操作過程,然后通過分析歸納內化為學生的能力,讓學生通過語言的表達,促進外部活動的內化。
在數學教學內容中,很多問題需要學生動腦、動手、動口,調動多種感觀,共同參與活動,才能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在學習幾何形體時,指導學生用鐵絲、編織條等材料,圍成幾種常見的框架形體,讓學生用他們的小手去觸摸、感知,加深理解,建立豐富的表象,提高空間的想象力。如用兩個圓圈和3根等長的鐵絲制成框架式的形體,展開后經過觀察與討論,學生思路打開,想象豐富。他們把這個框架式的形體既可看作有底無蓋的油桶,又可看作有底無蓋的水桶,還可以看作無底無蓋的煙囪,還可以看作是一個與圓柱體等底等高的圓錐體,學生的想象空間得到充分的擴展,思維能力得到提高。
培養學生的數學動手操作能力在小學數學中是非常重要的,在發展學生的操作能力方面,不但要采用恰當的操作方法,還要重視學生的操作過程,在操作的過程中要使學生感覺到數學的樂趣,要突出學生操作時候的的感知對象,要充分發揮語言的功能,調動學生的多種觀感,使學生的動手的操作能力做到恰到好處。學生的操作能力要遵循由易到難,由抽象到具體的過程,通過動手操作的能力的不斷提高,不斷發展學生的探究精神,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