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 亞 張浩楠/哈爾濱音樂學院
筆者:馬切達先生您好,您能介紹一下您是基于什么樣的緣由從事藝術管理的嗎?
答:我的專業是法律學,本科畢業后,我的第一份工作是為歌唱家來起草合同,隨后便由合同起草人逐漸演變成了一個職業的經紀人,這一職業的變化與我早年間的經歷其實有著密切的關聯。
幼年時的我就非常喜歡歌劇,在17歲的時候,我在工作和學習的城市遇到了一個非常著名的指揮家。記得有一次我在斯卡拉歌劇院觀看演出《費加羅的婚禮》,演出結束后,指揮家邀請我去后臺參觀,而后臺中有一群演唱家正在討論下一部劇的演出細節,指揮家就隨口問我:“你喜歡什么樣的歌唱家”、“哪個歌唱家是你最喜歡的”,當我回答完之后,指揮家非常欣喜,因為他發現我的品味與他相似,20 年前的那次討論直到半夜一點鐘才結束。在這之后,我經常接到這位指揮家的來電,我們會在電話中討論很多關于劇目的事情,比如說在這一段劇目當中,應該選用哪一個歌唱家來演藝這個角色等等。
隨后,這位指揮家就邀請我做他的私人助理,當時我聽到這一邀請后非常激動,因為藝術管理這個行業看起來是非常有意思,從業者可以到處旅行,還可以去世界頂級的歌劇院免費觀看演出,這對我來說就是一種享受。在經過一年之后,我終止了與這位指揮家的合約,原因是在上世紀90 年代出現了一批非常著名的歌唱家,我們都熟知他們是很著名經紀公司的藝人,但其實這批歌唱家中有許多人都是由我最早發現的,行業內的人發現其實我才是真正發現這些優秀歌唱家的人,所以他們就邀請我去他們公司工作,因此我入職了現在美國最大的經紀公司——哥倫比亞經紀公司。在哥倫比亞經紀公司工作了一段時間后,我先后在紐約、巴黎等地從事音樂藝術管理,最終在意大利開創了自己的經紀公司。
筆者:您17 歲的時候、也就是20年前的那個夜晚,對您來說意味著什么?那晚對您今后的職業發展起著什么樣的作用?
答:20 年前的那個夜晚,是我職業生涯中非常重要的一個夜晚。因為在那個夜晚,我提出了一個問題,即音樂是整個歌劇制作當中最重要的一個部分。但是現在來看并非如此,我覺得未來也并不是那么的光明,我預測未來音樂制作在歌劇制作當中所占重要性比例會逐步下降。
筆者:20 年前與20 年后,音樂制作在歌劇制作當中所占重要性有何不同?
答:在20 年前,“選角”即歌唱家的選擇是由指揮家來完成的,而現在都是由導演來實行的。這是一個非常不好行業現象,因為歌劇當中最重要的因素就是音樂,歌劇可以說是“音樂在劇院中表演的藝術”,因此,音樂才是歌劇的核心,而指揮家具有發現優秀演唱家的潛能和職業特性,我認為選角應是指揮家的工作職責。
筆者:您是如何理解音樂藝術管理專業的?
答:藝術管理是一個實踐性較強的專業,它不是可以直接從書本上學到的。對于一個藝術管理者來說,一定要多去觀看演出、比賽等,就以我為例,我一個月可能要乘坐20—25 次飛機,這不僅僅能夠開闊眼界,更重要的是能從中學到很多知識,諸如比賽曲目的選擇、心態的調整等,因為對藝術家的管理不僅僅是對其進行藝術上的指導,更重要的是關注藝術家們的心態變化,或者是生理變化,從而給予藝術家們正確的引導。這些知識在書本上很少見到,更多的是依靠我們的經驗。
筆者:您認為從事這一行業的人應該具備哪些素養?
答:作為一個經紀人或者藝術管理者來說,除了要多去實踐、多去看演出之外,還應該具備的基本素養是對于所有歌劇制作、劇目以及曲目的了解,也就是應當具備專業的音樂知識。但是現在已經不是這樣了,剛才我也講到,20 年前與20 年后選角的負責人由指揮家變成了導演,這也就導致了現在音樂藝術管理入行門檻的降低,你可以不用了解歌劇行業,就可以進入這個行業從事經紀或者藝術管理的工作。
就像第二屆哈爾濱音樂國際比賽的這些評委們,他們全部都是歌劇行業的佼佼者,他們是“上一代”的人,也就是具備歌劇相關知識背景的人。當我們在看“下一代”從事音樂藝術管理的人,我們就會發現一個問題:如果我們去參加一個學術會議或者比賽時,我們會發現所有人當中可能沒有一個人是了解這個行業的,或者說沒有一個人是了解“歌劇本身”的,他們是不具備專業素養的,這也是現在歌劇行業當中普遍存在的一個問題,即不專業的人在領導專業的歌唱家。
在這里我要提醒一下現在正在從事或者即將要從事演出經紀、藝術管理工作的下一代從業者們,如果你想要從事這個行業,那你一定要加強自己的專業基礎知識和專業素養的培養,不然的話將會產生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接下來我舉一個在歐洲的例子。歐洲許多劇院在選擇劇目時,更加傾向于具有“獵奇”色彩的劇目,很多歌劇為了吸引眼球,他們會將色情、暴力等黑暗的元素加入歌劇之中,這其實就違背了“歌劇藝術本身”存在的意義,因為歌劇是一種綜合各種“美”的藝術,觀眾更樂意看到“美”的東西,而不是“黑暗”的東西。
筆者:音樂專業知識有很多,比如器樂、聲樂、舞臺表演、形體、造型等等,作為音樂類經紀人必備的諸多專業知識中,是否有必要選擇某一類專業知識進行深入學習呢?
答:如果你想從事經紀人行業的話,那你就一定要選擇一個專攻的方向,之前也有很多著名的鋼琴家和小提琴家邀請我作為他的經紀人,但是我都委婉拒絕了。雖然大家覺得鋼琴、小提琴聽起來都是音樂藝術,但是其實這是兩個完全不同的圈子,我現在的主攻方向是歌劇行業,偶爾也會涉及指揮行業,因為指揮行業其實也是歌劇圈中必須要了解的。
筆者:根據您多年的從業經驗,您認為即將從事藝術管理工作的“新人”在大型經紀公司與小型經紀公司之間該如何抉擇?
答:經過多年從業后,我發現規模較大的經紀公司并不適合音樂藝術管理。僅從名稱上來看,在國外大型經紀人公司里面有一個專用名詞叫做“Booking Agent”,(直譯過來就是“預定經紀人”的意思),其實它就是演出經紀人部門。我認為這個詞的運用是不準確的,因為它不能夠準確地描述經紀人職業或者這個行業應該具有的基本職能,因為在這個“booking agent”部門里面,只強調了經紀人需要去預定演出,并沒有強調管理和協調的職能,弱化了經紀人與藝術家之間的關系。
另一方面,對于音樂藝術管理這個行業來說,它要求具體化,也就是每一個項目的處理方式和管理方式都是不一樣的,而那些大型的經紀公司往往采取“機制”運行,他們的處理方式和管理方式都是系統內流程化的東西,但是音樂藝術管理應該是因人而異的,所以當我在多家大型經紀公司工作數年后,離職并開了自己的經紀公司。我的經紀公司雖然很小、知曉的人也不多,但是所有和我合作過的歌唱家全部都被我“帶出來了”,因為優秀的歌唱家其實不太關注或者不太在乎經紀公司的大與小,他只在乎跟他合作的這個人是否信任他、是否有足夠的能力。如果你想成為演唱家的經紀人,那你需要知道什么樣的曲目更適合他,這對大型公司來說是不可能做到的,所以演唱家們更傾向于比較小型的經紀公司,在這樣的公司中,工作關系也更為密切。這樣的案例舉不勝數,如果你翻看20 年前大型經紀公司的宣傳名冊,你會看到許多當時較為著名的藝術家,而這些藝術家的名字則不會出現在20 年后的這家公司宣傳名冊上,原因就是因為這些較有名氣的藝術家在被世人所熟知后,會轉到另一些小型的公司或者私人公司,這樣的公司對他們的發展更加有利,因為這些小型經紀公司具有針對性、具體性的特點。
在這次第二屆哈爾濱音樂國際比賽中就可以看出小型經紀公司的演唱家與大型經紀公司的演唱家之間的區別,我察覺到許多的演唱家都缺乏專業的指導,就以他們選擇的曲目來講,有的選手在同一個比賽環節當中選擇了兩種完全不同風格的曲目,而且這兩個曲目完全不搭配。對于評委來講,這可能并不是一個非常好的選擇,因為曲目的選擇間接影響了選手成績。因此,演唱家在入行的時候就需要有經紀人來指導,優秀的經紀人會在藝術家演出之后為他們叫好,然后在第二天一定會指出昨天演出時的一些問題。
筆者:經紀人或音樂藝術管理者如何幫助藝術家來選擇曲目或者選擇項目?是根據市場需求還是專業要求?
答:如果這個藝術家已經非常有名氣了,那這個就不是一個問題了,因為或許會有多個項目來找到你,你可以有權利去選自己想做或者覺得對自己有益的項目。但是對于剛剛起步的藝術家來講,他需要一個特別好的經紀人,因為這些經紀人能夠幫助藝術家得到一些真正對他有利的項目。
至于選擇項目時,是以市場為導向還是以專業為準繩,這兩者并不是非黑即白的,可能這個項目既有市場需要的因素,也有專業需求的內核。
筆者:在本次哈爾濱音樂大賽聲樂組的選手中,您認為,選手們更加注重選手的形象還是演唱技巧呢?
答:從我個人的角度來講,我更加注重選手的聲音條件或者是整個演藝過程中展露出來的音樂技巧,至于選手的相貌、外形、形象等外在條件,這個是我最不在乎的一個方面。當然,如果選手的外在條件較好,肯定是會加分的。
從觀眾的角度來說,觀眾去劇院不是為了看外形較好的帥哥、美女的,如果想看面容姣好的人,他完全可以去看電影、綜藝或者去看電視劇。觀眾走進劇院是為了那些特別凄美的,或者是特別高興的劇目,觀眾會為了劇中的“美”而歡呼、為了劇中的“悲”而哭泣,所以,外形條件并不是評委的關注點。
筆者:恕我冒昧,我想請問您一個問題。聲樂組選手中有一位蒙古的男低音選手,叫Amarbold,他的聲音非常動聽且有感染力,為什么他在半決賽中就被淘汰了?
答:當前一般歌唱比賽,大多數都是關于男高音、女高音之間的對決,而女中音、男中音或者女低音、男低音其實在比賽當中很難獲得觀眾的喜愛以及高的分數成績,因為本身存在著事業黃金期的年齡差。我現在仍然記得那位蒙古選手,作為男低音選手來講,他是一位非常有潛力的選手,但是他現在正處于事業的上升期,還未到達事業的頂峰,因為對于男低音演唱家來說,他們的黃金期可能在40 歲左右,40 歲的年齡不在我們這次比賽規定的年齡范圍之內,因此,我相信這位選手未來會更好。
筆者:感謝您的答疑。如果舉辦第三屆哈爾濱音樂國際比賽,您認為,如何讓更多的新人知曉、參與呢?
答:第一,我認為應該把工作的重心放在中國本身,因為中國的市場非常大,在中國也有非常多特別優秀的選手,挖掘中國本土的選手并且讓他們參與進來是大賽組委會應該重點考慮的一個方面。
第二,要提高整個比賽的專業水準,在預選賽的時候就要提高質量和“準入門檻”,然后聘請真正國際化、具有國際眼光的“大咖”來擔任評委工作,這樣就能保證入圍選手的演唱水平和質量。
第三,從根本上講,建立專業的音樂院校是解決的這一難題的最佳選擇,在建立專業的音樂院校之后,聘請真正國際化的教師過來授課,這樣的話,學生一出去參加比賽,評委就能得知這位學生肯定不是在中國學習的,可能是歐洲的教學方法教出來的學生,所以我覺得應該從基本的教學入手,將教育與比賽相結合,形成有機的共同體,從而吸引更多優秀的選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