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黎/信陽學院文學院
《現代漢語》為高等院校漢語言文學專業的一門基礎課。其中篇幅最多,比重最大的語法,而句法成分又是語法部分的基礎,詞性、短語、句型都是以句法成分作為出發點,了解句法成分的判定,才能確定某個詞語的詞性。因為語法功能是漢語詞性判定的主要標準。短語的結構類型跟句法成分有緊密聯系。可見句法成分教學跟整個語法部分緊密聯系不可分割。
句子分析方法在很多,但是目前教學過程中常用的有兩種,一種是中心詞分析法,主要應用于英語教學;另外一種是層次分析法,主要是在現代漢語教學中使用。中心詞分析法來分析句法成分,在英語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比較熱衷此法。中國學生最早接觸到的句法成分知識來源于中心詞分析法。比如“你吃米飯”中“吃”是謂語,而現代漢語里認為“吃米飯”才是謂語。因為層次分析法認為短語是可以充當句法成分的。學生通過原來的語法知識得出了和原來完全不同的結果,再加上句法成分的講解開篇就有,學生自然也會聯想起英語語法。所以在學習的過程中伴隨著迷茫、不解。
首先,黃伯榮先生開篇講解漢語里主語、謂語、動語、賓語、定語、狀語、補語、中心語八個常用句法成分,并且使用了層次分析法的相關理念,比如短語可以充當句法成分。緊接著用層次分析法分析了“全體同學都做完了語法作業”這個句子。可見一開始本書就已經使用了一種新的分析方法——層次分析法。而此時老師還沒有系統的給學生講解這種分析方法。學生在判定句法成分時就會感覺到無所適從。
其次,黃先生在講完詞類、短語之后又開始講解句法成分。雖然里面涉及的問題更全面,包含了之前沒有講解的獨立語這個句法成分,同時還從意義和構成材料上全面的講解了句法成分。但是就舉出的例子而言,兩個講解句法成分的部分例子沒有簡單和復雜的區別,而是完全在同一個難度等級上。所以很多老師想問意義何在?
目前關于現代漢語語法部分教學的論文中,大部分是集中討論教學方法的,比如田華的創新教學理念和模式、進行教學情境創設、突出教學側重點;殷宏雁和李改婷的后教學法;張恒君的講授法;羅欣榮的共時和歷時比較的教學法;石月蘭、郝桂琴的語境法、比較法、五步教學法、舉例法、重點突破法等。林松華的語例與理論、講授與討論、講授與練習、規范語例與不規范語例、現漢與古漢、外語、多媒體課件與粉筆字六個方面的結合,以及慕課模式。但對如何解決句法成分教學問題,從而提高現代漢語的教學效果,大都沒有詳細設計到。本文旨在通過簡化教學、對比教學、調整教學順序三個方面來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在教學的過程中我們首先應該使用的是簡化教學。簡化指的是兩個方面,一是詞充當句法成分,二是句子只一個層次。這樣就不會有中心詞分析法和層次分析法分析句子的差異。和英語形成了對接,保持了一致。比如:
1、主語和謂語
如:他 來。
我 走。
你 漂亮。
他 吃。
2、動語和賓語
如:吃蘋果
去上海
想媽媽
此部分不多說謂語和動語的不同,只是簡單告訴學生,句法成分是成對出現的,對于不同的句法成分,同一個詞語可以充當不同的句法成分。“吃”對于主語“他”而言它是謂語,對于賓語“蘋果”而言,它是動語。
3、定語和中心語
如:紅玫瑰
漂亮的姑娘
4、狀語和中心語
如:很漂亮
非常好
當然簡化并不簡單,在通過簡單句子學生理解八個句法成分以后,教師可以稍微增加教學難度。比如主語和謂語部分,在漢語里二者位置是主前謂后,所以一個句子確定了主語以后,其后的所有都是謂語。在這個觀點的基礎上可以增加謂語部分詞語的數量,把其變成短語。比如“他來北京”。這樣做可以初步向學生灌輸“短語可以做句法成分”的觀念。同時動語和賓語部分,告訴學生這里的動語是句法成分,而不是動詞。在定語和中心語,狀語和中心語部分,讓學生記住中心語和中心是兩個不同的概念。
這種逐層深入的方法,是適當在原有知識的基礎上增加一定的差異性。因為差異性少,所以學生接受比較容易。
對比教學法很多學者也提過,比如羅欣榮主要是指歷時上和古漢語的對比,在共時上和方言的對比,和外語的對比只涉及到量詞。羅珊也提高語法教學的對比,但是指的是蒙語和漢語的對比,并且也并未舉例。石月蘭、郝桂琴的比較法是在詞語講解過程中使用。而本文主要是從句法成分角度入手。林松華的與外語結合里以詞類劃分作為例子。本文主要是通過對比法來解釋如何更好地講授句法成分。
學生大學之前所有的句法成分知識都來自于英語,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不能回避這一個問題,正好可以利用英語中同學們所積累的句法成分的知識,來向其輸入更多漢語句法成分的知識。比如:
1、主語和謂語
這兩個句法成分在漢語里和英語都有,但是由于分析方法不同,所以所指內容不同。但是如果把句子簡化以后,二者所指相同。
如:她煮飯。/she cooks.
他跑步。/he runs.
2、動語和賓語
如:踢足球/play football
吃蘋果/eat apple
3、定語和中心語
如:漂亮的姑娘/beautiful girl
紅色的花/red flower
4、狀語和中心語
很漂亮/very beautiful
很好/very good
當然狀語和中心語在英語和漢語的位置并不完全相同,比如:
在水里游泳/swim in the water
在超市買東西/shopping in the supe rmarket
通過對比讓學生了解不同語言句法成分排列順序并不相同,并且進一步加深了學生的一個觀念,即短語是可以充當句法成分的。為以后學習層次分析法做準備。
5、補語和中心語,這對概念在漢語和英語中完全不同,所以類比于漢語里的狀語
如:
飛快地跑/跑得飛快
很漂亮/漂亮得很
通過對比教學,首先,學生可以和以前的知識銜接住,而且應用以前的知識還能得出正確的答案,這是一個很好的開頭,增加了同學們學習漢語的興趣。
其次,學生通過對比會發現英語和漢語的不同,進而更增強了其好奇心和求知欲。在熟悉句法成分的基礎上,老師還可以引導學生進一步去思考,即句法成分之間的語法意義,主語和謂語是陳述說明的關系。那么老師還可以擴展,給學生一個句子“明天晴天”,問問學生是不是主謂?這樣就側面告訴學生一個信息,即漢語里可以充當謂語的詞在詞性上不僅僅只有動詞。英語里只有動詞才可以做謂語。狀語和中心語是修飾和被修飾的關系,“集體買票”中“集體”是主語嗎?學生發現“集體”是狀語,而英語里只有副詞才可以做狀語。以此類推,動語和賓語、補語和中心語、定語和中心語也讓學生總結語法意義。再給出具有相同語法意義,但是不同詞性的詞構成的結構,讓學生來判斷。
關于教學內容的調整很多學者也涉及過,比如江佳慧指出和中學語文進行比較,調整指的是刪除和中學階段重復的內容,刪除與語言學概論重復的內容,增添與生活相關的習題6。本文的調整指的是一下方面:
1、從簡單句子的句法成分到詞類
簡單指的是上面簡化過得句子,通過簡單句子讓學生熟悉句法成分,以及句法成分判定方法。簡單句法成分和詞類其實二者相互依存。句法成分必須是詞語進入句子才具備的角色,而對于什么詞語可以在句子中充當什么句法成分,其實很大程度上跟詞語的詞性有很大關系。所以二者誰先講授是一種重要的問題。很多老師的處理方式是先講句法成分,因為對于漢語詞語的詞性,雖然學生沒有系統的學習,老師也沒有系統的講授,但是學生可以根據常識來判定一部分常用詞語的詞性。以這些常用詞語的詞性作為導入來講解學生并不熟悉的漢語詞語在句中所充當的句法成分。
2、從簡單短語到層次分析法、復雜短語,再到講句法成分
先講解簡單短語的類型,然后用結構關系不同的復雜短語作為導入,比如“看孩子的媽媽”引入其實詞組成句子并不是簡單的線條性組合,就有了先后順序的的這一觀念。則可以向學生介紹層次分析法。熟悉層次分析發后,再和中心詞分析法作比較。這樣很容易接受短語其實也是組成句子的一部分,短語進入句子和詞一樣也要扮演一定的句法成分的觀點。再用復雜短語或者句子作為練習,增強用層次分析法分析短語和句子的應用能力。
學習中,學生會自己發現其實只要這個語法單位是短語,不管其由多少個詞構成,都是可以充當句法成分的,教師適當的把學生練習過得習題進行展示,然后以其為導入讓學生自己總結主語、謂語、定語、狀語、賓語、補語、動語都可以由哪些材料來充當。學生會發現其實每個句法成分所能充當的材料并不完全一樣。最后教師再詳細的從構成材料、語義類別方面講解句法成分。
當短語可以充當句法成分的觀念被學生接受以后,再來學習短語的功能類,因為判定詞語類別根據的主要是功能標準,那么短語在漢語里和詞的作用也是一樣的即充當句法成分,所以當然可以根據短語的功能來判定短語的“詞性”即短語的功能類,之后再講解單句類型和復句類型,學生更容易接受。
由于受到理論不同的影響,漢語語法部分的句法成分教學對學生而言一直以來都難于理解,通過簡化教學例子,對于英語教學中句法成分的理論,調整現有教材的教學順序,同時也需要適當教學方法的融入,多管齊下,對于句法成分的教學會起到很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