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少紅
寧靜的夜晚,全村除了年幼無知的小孩以外,大部分人失眠了,看著村委會辦公室的燈依然亮著,他們心里想著“會開得怎么樣了,政府下撥的100多萬扶貧資金怎么來進行分配”。有些人計算著如果根據人頭來分,那么村里每人可以分1000元左右。懶漢阿欣躺在床上想到“1000塊錢夠我吃很久的餃子了”。這次縣上下派了一位第一書記,他的職責是對習總書記提出的“精準扶貧”政策予以全面落實,他會如何分配扶貧資金呢?
次日,老書記在喇叭中喊話:“鄉親們,村黨支部開會研究決定,今年政府下撥的扶貧資金主要用于兩方面建設:一是修好水泥路,對老舊電線進行升級;二是確保種植業與養殖業能夠共同實現造血扶貧。具體做法……”
村里人聽到這個消息后,馬上炸開了鍋,相互聚集在一起討論,部分人說:“此次扶貧資金沒有采取平均分配的方式,要用來解決村里的大事,這下可以讓村里的貧困面貌得到改善了……”“要致富,先修路,這種做法是正確的。”但是也有部分村民提道:“外面進來的人根本不了解我們的苦楚,我們都揭不開鍋了,還想著辦大事,這不是笑話嗎?”村里人在聽到安排方式之后,各持己見,部分人認為第一書記不會在此處長時間停留,那么以后怎么辦;部分人認為若能夠通路,我們的生活將會方便許多。
中午,懶漢阿欣來到了老書記家里。
“阿欣,有什么事啊?”老書記問道。
“老書記,我來拿我的扶貧款,你知道我吃飯都是問題,哪還管什么修路、修電線的。我不同意修路,你們要修把屬于我的那一份還給我。”阿欣振振有詞地說。
“此次扶貧款不再采取以前的方式,第一書記說了,要授之以漁。”老書記回答道。
“我不管,我只想要那1000塊錢,這些錢夠我吃很長一段時間的餃子了。”阿欣固執地說。
“想吃餃子還不簡單,你每天去工地上搬磚,一天100元工資,還是日結,兩頓餃子都用不完。這次扶貧的目標在于扶勤,不是扶懶。”第一書記面露微笑地走了進來,瞬時阿欣不說話了,但是撇著嘴。
“這次上面下撥的扶貧資金嚴格規定了不平均分給個人,目的在于摘掉貧困的帽子,利用這些錢讓村里整體富起來。”第一書記再次解釋道。
阿欣嘴里嘟囔著跑了出去。
幾天后,修路機械化施工隊來到了村里,僅僅用10天時間就修好了6公里的水泥路,并和省道連接在了一起,使得村里交通閉塞的情況得到了極大的改善,村里人由衷地說道:“第一書記進村之后,將我們出行難的問題解決了,以后我們一定會支持他的決策。”
這下,阿欣也找不到話說了,甚至還主動參與勞動。
后來,第一書記組織村里的干部到市場上采購了包裝機、打米機、分米機以及篩選機等,并設計了自動小米加工流水線,親力親為地教會村民們使用這些機器,邁出了脫貧致富的關鍵一步。
村里的電線也更新了,還接了寬帶,由省電網工作人員直接進行安裝調試。并且,現在電視、電腦以及機械設備等,農民均可以使用了,真正與城市實現了信息接軌,以后農民賣玉米、大米等不用再到集市上去了,直接就能夠在城市超市中出售。
到了年末結算的時候,村里的每一個勞動力平均賺了4萬元錢,和去城里打工也差不了多少。所以,過完年后部分人決定留在村里參與流水線作業,抑或是開展養殖業。
第二年年初對發展規劃予以制定的過程中,第一書記提出“推動鄉村旅游業發展,提升農民收入”的目標。
第一書記帶領村委干部到外地考察。考察目的地選擇萊蕪,參觀了鄉村旅游模范村,學習了別人的先進經驗和做法,最后決定了發展旅游經濟。
在“真香定理”下,村里人高興地說:“以前5塊一斤的煎餅沒人要,現在10塊一斤搶著買。”
但也存在著許多問題,例如來旅游的人說村里服務員態度十分生硬,不會笑。隨后,第一書記在村民大會中提出了此問題。
李大姐馬上反駁:“我們村里的人都是正經人,只賣商品,不賣笑。”
第一書記笑著說:“游客來我們這里都是給了錢的,我們當然也要有相應的付出啊。”
老書記也解釋道:“文明服務就是微笑服務,別人給我們帶來了收入,我們不應該生氣呀。從今天開始,我們村開展微笑比賽,誰微笑對待客人,我們有獎勵。”
最終,鄉村旅游還是搞了起來,年底結算,村民們的收入翻了一番,這下他們徹底服氣了,紛紛說道:“以前咱們窮,窮就窮在觀念上,現在第一書記不只是讓我們村的經濟發生了改變,我們的精神面貌也得到了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