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國榮/河南工業大學外語學院
翻譯指的就是使用一種語言將另一種語言想要表達的思想內容完整傳達出來的語言活動行為,語言中不僅包含著豐富的文化內涵,還能夠反映出思維角度。所以說翻譯工作內容就是既要把語言進行轉換,又要轉換語言中蘊含的思維角度。因此對于譯者的翻譯思維能力也有著很高要求,譯者只有不斷提升自己的高階思維能力,才能在翻譯過程中發現更多語言問題,將文化背景不同的語言進行有效貫通,化解語言差異問題,從而可以促進譯者的綜合技能水平不斷提升。
高階思維屬于高階能力的核心內容,當前社會對于應用型人才的高階思維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所謂高階思維能力指的就是在較高認知水平領域中出現的心智活動,主要包括人的分析、評價、綜合以及創造能力。基于知識時代快速發展的時代背景下,高階思維能力就成為檢驗人才對知識時代適應能力的關鍵內容。[1]
譯者的工作內容就是把不同的語言進行轉換,比如從事漢英文學翻譯的人,就是將外國的文學作品翻譯成中文,那么在翻譯文學作品的過程中,除了實施必要的語言轉換之外,原文學作品的創造思維角度也要正確的翻譯出來,這樣有助于讀者深入理解文學作品內涵。高階思維能力這項技能可以幫助譯者實現這一翻譯目標,但是通過調查發現,譯者的高階思維能力培養現狀不容樂觀。一方面,教育工作者對高階思維能力缺乏正確認知,因此在培養翻譯人才時沒有加強對培養譯者高階思維能力的重視,導致譯者的分析語言能力、創造能力等難以提升,翻譯出來的作品沒有讓讀者明確其內涵、創作思維等,無法激發讀者的閱讀興趣。[2]另一方面,在培養譯者的高階思維能力過程中沒有采用科學、合理的培養方法,忽略了譯者的學習主體地位,無法有效促進他們的創造能力提升,自主學習意識也不具備,翻譯思維固定化,不懂靈活多變,從而會給讀者帶來呆板、無趣的閱讀感受。因此必須改善譯者高階思維能力欠缺的現狀,盡快采取相應對策來提高他們的高階思維能力水平,從而才能有效提高翻譯質量。
經過上述分析,可以得知現在譯者的高階思維能力培養工作還沒有取得理想成效,對于從事翻譯工作的人員來說,應該盡快采取相應措施提升他們的高階思維能力水平,進而才能翻譯出更多高質量的作品,滿足現代人的閱讀、學習、科研等不同需求。
由于語言有著極其復雜的思維模式,包括形象思維、抽象思維、邏輯思維等特征,而且語言的不同也會導致思維模式的不同。所謂創造性思維,也就是在客觀需求的推動作用下,將已有的知識信息作為基礎,靈活應用不同的思維方式,來對知識、信息等進行組合,進而能夠發現新的可以解決問題的方案,讓實踐行為取得新進展的思維活動模式。假如過于重視語言知識的模仿,那么對譯者來說,就會在思維上產生定向作用,由此會在一個相對固定的語言結構中不斷匹配各類信息,通過硬譯方式得出的譯文在流暢性與準確度上都沒有保證,而且譯文的情感不夠豐富、生動。所以必須加強對譯者進行創造性思維能力培養的重視,進而能夠讓譯者擺脫源語和目標語兩者文化內涵大不相同的困擾,讓譯者具備從源語思維模式向譯語思維模式轉變的意識,從而會合理應用譯語語言的思維模式來思考原文。[3]其實一部翻譯質量高的文章,并不是讓譯者一味接納每個翻譯規則得來的,而是需要譯者具備極強的敏銳力,能夠看清源語和目標語之間的不同之處。
創造性思維能力是一種很強大的力量,其對譯者高階能力的培養有著積極影響。培養譯者的創造性思維可從兩個方面進行,首先要對譯者的主體性給予重視,對他們譯文過程中的思維視角進行總結分析,讓譯者不斷提升自身對文化、政治、情感等方面的認知,比如可以鼓勵譯者多到博物館、文化交流中心等進行參觀學習,這有助于拓寬譯者的思維視角,能夠將抽象的語言內容用一種易理解的角度傳達出來。其次要看重譯者的智力因素,譯者在翻譯過程中需要運用想象、靈感、認知等元素,所以譯者應該具備良好的智力來進行思考,大膽的拓展思維模式,這種帶著創造性思維翻譯出來的內容可以增加譯文的精彩程度,也能夠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立體式思維能夠促進原文的精神風貌與文體風格進行準確傳達,因為具備立體式思維能力的譯者會運用多角度的思維方式,來盡力讓譯文呈現出傳神、達意的效果。雖然翻譯對象不可改變,但是思維方式可以進行變動,譯者需要發揮自身的主體作用,脫離平面思維的限制,用立體思維將靜態的語言文字轉換成動態思想,充分提高原文的開放度,同時考慮到文本、文化、讀者等其他因素可以帶來的影響,從而可以完成具備多角度思維模式的譯文。除此之外,因為文本中包含著多層意義,即有概念意義、情感意義、風格意義等,而且加上不同讀者的理解角度不同,所有這些因素都需要成為譯者在翻譯過程中重點思考的內容,對每個因素進行全面準確的鑒別、分析,因此需要譯者不斷提高自身的立體思維能力,從而可以對翻譯文本作出全方位的思考,制定更為科學的翻譯方案。
發散性思維與聚合性思維在翻譯思維中是同時存在,相互依存的,聚合對發散來說是最終目的,發散對聚合而言是必要的準備。面對一個文體風格、用詞用句等特點固定的文本來說,譯者在翻譯過程中需要將思維打開并發散出去,充分調動想象力,讓輸出信息更為豐富,并采用貼切、符合實際需求的譯語處理方式。[4]顯然這讓譯者發揮創造力的空間更加廣闊,不過翻譯的創造過程還在繼續,譯者還要結合翻譯目標和讀者要求,把之前的譯語處理方法總結到一起,進而才能得到最終的譯文。因此,要逐步強化譯者的發散性與聚合性思維意識,在翻譯過程中充分運用邏輯思維來提高譯文與源文生動活潑的契合度,檢測出內在邏輯不合理的部分進行修改,從而可以促進譯文質量提升。
綜上所述,高階思維能力對于譯者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一項技能,針對當前譯者高階思維能力培養過程中存在的缺乏正確認知、選用方法不當等問題,需要及時采取措施來進行應對。經過實踐分析,譯者高階思維能力的培養工作可以從三個方面進行,分別是加強對譯者進行創造性思維能力培養的重視、提升譯者的立體式思維能力、強化譯者的發散性思維與聚合性思維意識,這樣能夠幫助譯者形成良好的創造能力、分析能力、評價能力等,進而在翻譯過程中可以從多方位角度思考問題,靈活運用多樣化的思維模式來為讀者全面解讀原文文化內涵。由于譯者的翻譯工作會涉及多個領域,比如文學、生產、教育、科學等,所以譯者應該主動提高自身的高階思維能力,拓寬自己的知識視野范圍,打破原文語言的約束,找到不同語言的特征,用更為地道易懂的方式向讀者呈現譯文內容,基于知識時代背景下,翻譯工作者還會面臨更多的挑戰,所以應該加強對高階思維能力培養的重視,從而能夠更好的適應知識時代的發展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