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海濱/大連航運職業技術學院
語法教學的位置其實是語法教學的定位問題,也就是說語法的教學在對外漢語教學中應該放在什么樣的地位。我認為這包括兩個方面: 第一,語法教學在整個對外漢語的語法教學中應該放在什么位置;第二,在對外漢語教學的不同階段中,語法教學應該放在什么位置。
對外漢語語法教學的位置,我認為,語法教學從總的方面來說,是很重要的。通過語法的教學,可以使學生更準確地理解、表達,盡量減少不論是口頭表達還是書面表達中的語法問題。不過,對于學生來說,語法是一項基本的要求,也是一項高標準的要求。因為學生在學習漢語這門語言之后,不論是說話還是寫文章,也就是不論是口語還是書寫,都要基本符合漢語的語法表達方法。從這個角度來說,語法對學生是基本的要求;外國學生在學了漢語言后,在說話、寫文章方面能達到辭藻華麗,而且能自己發現并改正所出現的語法問題。從這個角度來說,語法對學生是一項高標準的要求。在對外漢語的教學中,語法教學是非常重要的。那么,我們如何給它定位呢?
在對外漢語教學中,從內容上來講,包括五個方面:語音、文字、詞匯、語法以及文化這五個方面的教學。語音和文字是屬于語言教學中的基礎。語音是使學生擁有聽、說的能力,也是達到能夠自學漢語字、詞能力的基礎;而文字是使學生擁有讀、寫的能力。詞匯是重點,尤其是在初級階段,這就好比蓋樓一樣,想蓋出一棟高樓,每一塊磚都是必不可少的,而詞匯就是磚,一個外國學生要學好漢語,就要掌握大量的詞匯,要有足夠的詞匯量,因此詞匯教學是教學環節中的重點。語法方面同樣非常重要,想要在考試中取得高分,通過考試,則由語法的掌握程度而決定。文化是在學習目的語的同時,掌握目的語國家的文化背景,從而能更加高效地掌握目的語、使用目的語。在對外漢語教學中應適當伴隨文化方面的學習,但不要過多。那么對外漢語的教學中,語法的教學在什么位置呢?我們認為,在漢語的初級學習階段,應以語音、漢字和詞匯的教學為主,以語法為輔。我們中國人在學習漢語的時候,也并不是從語法學起的,家長反復不斷地與孩子進行交流,使孩子耳融目染地將語言慢慢掌握,這就是語言環境的作用。所以初期學習時,應讓學生多聽,在聽多了的基礎上,試著用掌握的現有的詞匯開始表達自己的思想。在這一階段,不要過分強調學生在表達時語法的正確與否,而是以鼓勵學生為主。在聽、說方面有一定的基礎了,才好在中級階段強調語法學習。
對于語法的教學,我們應該采取什么樣的方式方法呢?這是很值得探究的。
盧福波對漢語的語法教學模式和其它國家語言的語法的教學模式進行了一番比較。他認為,目前漢語的語法教學模式存在兩種模式:第一是“側重于語法知識的講授,但是只顧著一味地講解語法規則卻不注重對語法理解的練習”;第二是“側重于語法形式的講解,過于側重由刺激而導致反應理解的練習”,并且在對比這些語法教學模式的基礎之上,分析并得出了“滲透認知理念”的語法教學模式。
陳賢純的《談語法教學》一文對語法的教學模式一共概括為三種:第一是把漢語語法分成了三個層次:一是基本的句型結構,二是短難句,三是長難句。這是語法教學的三個層次。第二是將語法分成了兩大部分:一部分是句型結構,另外一部分則是語法的細微點,也就是詞跟詞之間,或者是詞跟結構之間的語義的制約。第三是語言的規則不只是表現在語法方面,還表現在語言的運用上。有的句子,在表達的時候,語法上盡管是正確的,但卻可能會由于在語用方面的錯誤而不能這樣使用。比如一位留學生,在清明節的時候見人就問候“清明節快樂!”他的理解是,中國的節日,是都可以問候對方快樂的。但是他卻不知道,其實清明節是個祭奠故人的節日,是不能問候對方快樂的。這就是語用的錯誤。作者認為,對一門語言的研究就是對語言要素的分解,而對一門語言的教學則是對語言整體的一種掌握。因此作者提出了“語法教學的第三種模式,就是要利用對一門語言的分解研究所得出的成果,進行整理之后再進行語言材料的整體輸入的教學”,這一表達也可以理解為,適當的講解過程,加上必要的練習,在這樣的過程中輸入大量的語言材料。學習者通過所輸入的語言材料進行揣摩分析,消化理解,到達一定量的積累之后就會形成質的變化,也就是對語法完全掌握。
本篇文章不僅僅介紹了作者所總結出來的語法的教學模式,還包含有語法教學的階段、層次、取向、存在的問題以及語法在教學過程中應研究的重點等等。
語法教學過程中的重點就是語法的教學方法,研究者們從宏觀方面到微觀方面,進行了多角度的研究和實踐。本文就主要從三個方面來進行闡述:
語法的教學法大致可分為明示法和潛藏法兩種。明示法可分為兩類:(1)歸納式教學法,先列舉出大量例句,然后再為學生們歸納其中的語法規律;(2)演示式教學法,先講清楚語法的規則,然后再舉例練習。潛藏法可分為三類:(1)孩子通過大量母語語料的輸入而掌握語言規律;(2)只列舉大量的句型而不解釋語法規則,學生通過大量同類型句子的學習,進而掌握相關語法規則;(3)意的語法教學,學生通過傳意的活動把語言理解,進而掌握語法規則。
從漢語作為第二語言教學的發展來看,語法的教學方法可以概括為演繹法、類比法、歸納法以及這幾種方法的結合。不同的老師有著不同的方法,也有著自己的偏好。在教學過程中可以根據自己的摸索而靈活運用。
首先是語法講解過程中的基本方法:在講解語法規則的時候,可以用文字來進行描述,也可以用圖或公式來體現。其次是語法練習的方式:語法的練習方式,可以有機械性練習,比如重復句子、跟讀句子、替換詞匯、擴展練習等;也可以是有意義的練習,比如對課文內容的解釋、翻譯,回答問題、編寫句子等;還可以進行交際性的練習,比如在課堂中以小組形式的討論、兩個或多個人的自由會話、辯論賽、演講比賽、舞臺演出等。第三是課堂上語法的教學方法:我們可以采取對比式的教學法(漢語和其它外語之間的對比、不同漢語教學之間對比);情景式的教學法,將要講解的內容,融入到一段對話當中去,讓學生們通過對這一情景的理解,從而掌握語法的規則。最后是語法教學的基本要求是:首先堅持初級階段必須要隨機性的教學,在學生們到達一定階段后再適當地融入帶有總結性質的、有針對性的“強化教學”;其次是可以采取啟發式教學法,教學中不一味地講語法規則,照本宣科,而是善于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