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研/長春財經學院
在堅持協同創新理念的前提下開展校企合作,是當前加快創新的根本需求,也是建設創新型國家的時代要求,也是新時期不斷推動高等教育向前發展、實現轉型升級的重要途徑。國際商務專業本身就是一門實踐性非常強的專業,在人才培養實踐過程中,應該積極踐行協同創新的科學理念,全面深入的開展校企合作,充分依托于雙方各自的比較優勢,整體全面的提升人才培養工作的整體質量成效。
在協同創新理念下,校企合作的深入發展,能夠綜合性提升人才培養工作的整體質量,同時還能夠在很大程度上優化人才的素養,全面促進人才的健康科學發展。但現階段,在校企合作的過程中,尚存在著較為突出的問題和不足。比如在校企合作的過程中,存在較為嚴重的形式主義。從表面上看,在人才培養的過程中學校以及企業雙方都做出了相應的貢獻,也發揮著相應的作用,但從實際效果來看,并沒有整體提升學生的專業素養,也難以優化學生的整體競爭力。比如在校企合作的過程中,存在著動力不足的問題。學校作為人才培養的主要陣地,理應依托于科學的內在驅動力,不斷吸引企業來參與人才培養工作。企業作為人才培養的外部動力,同樣應該履行自身的社會責任感,以此來更好的投入到校企合作中。但在實踐過程中,無論是學校,還是企業都存在著動力缺失的現實問題。此外,在校企合作的過程中,在人才培養的實踐中,培養體系以及培養模式等都有待優化和創新。伴隨著人們對協同創新理念的持續認可,在國際商務專業人才培養的校企合作過程中,應該充分正視這些不足和缺陷,落實科學全面的優化對策,切實提升人才培養工作的整體質量。
國際商務專業是一門實踐性、應用性等比較強的綜合性學科,在人才培養的實踐過程中,應該充分結合社會經濟的發展需求,緊密把握現實崗位的實際需要,全面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科學提升人才培養質量,積極依托于深入全面的校企合作,全方位優化人才培養工作的整體成效,更好的促進學生的健康全面發展。
在高校國際商務專業人才培養的過程中,傳統的人才培養方式,具備較大的局限性,僅僅依靠高校一方的力量,顯然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人才的競爭力,也很難真正優化學生的實踐素養。伴隨著社會經濟的全面快速發展,在國際商務專業人才的培養實踐中,充分發揮校企合作的作用,積極探索多元合作的人才培養機制,應該構建科學的目標協同機制,以共同的人才培養目標來明確不同主體的權責。在協同創新理念的指導下,在校企合作的過程中,并不是簡單的企業+高校的模式,而是不同主體的共同作用。在人才培養的實踐過程中,離不開相關部門的引導,同樣也離不開其他企業的參與合作。因此,在國際商務人才校企合作的過程中,應該建立完善“相關部門為主導,多方參與合作”的目標協同推動模式。
依托于共同的人才培養目標,能夠真正形成“力往一處使”的人才培養新格局。在這一多元參與的過程中,不同參與主體的角色以及功能各有側重。地方應該充分發揮宏觀調控的科學作用,依托于科學完善的政策機制,不斷推動校企合作的深入。同時,在政策導向方面,還應該給予參與校企合作的企業以良好的激勵。比如對于參與校企合作的優質企業,予以稅收減免等優惠扶持政策。高校作為人才培養的主體,在國際商務人才培養的過程中,要充分結合專業特色,科學尋求優質的本地企業、外資企業或者外向型企業等合作,以此來為學生提供廣闊的實習實踐平臺,更好的提升學生的專業素養以及實踐應用能力。企業作為優質人才需求的主要陣地,同樣應該重視校企合作,不斷整合現有的資源,積極構建科學的共享平臺,不斷提升企業的創新和服務質量。當然,在目標一致的基礎上,深入開展校企合作,既需要參與各方的自覺性,同時也離不開相應的約束管理機制。比如在校企合作的過程中,應該構建科學的監督管理機制,充分明確不同主體的職責,動態監管整個合作過程。
在人才培養的過程中,充分提升校企合作的整體成效,全面優化國際商務專業人才的培養質量,應該科學構建“互惠互利、協同發展”的組織協同機制。深入全面的校企合作,不僅僅有利于高校人才培養的質量,也不僅僅是為國際商務專業學生在校期間接觸實際性的商務英語或者外貿工作,更是多方參與的共贏發展。因此,在校企合作的過程中,絕不能停留在簡單的口號,或者書面化的協議上,而應該積極探索有助于校企合作深入發展的協同組織機制。
地方部門作為校企合作的政策引導以及監督管理主體,應該進行科學的頂層設計,依托于完善系統的政策體系,依托于健全有序的組織機制,確保學校以及企業等能夠在互惠互利的基礎上深入全面的開展合作,切實提升雙方合作的整體成效。同時,相關部門還應該成立專門對接的部門,配置專門對接的人員,確保這項工作能夠穩妥全面的開展。比如針對國際商務專業學生的發展需要以及專業特點,相關部門在吸引外資企業的章程中,可以以制度的形式來明確這些企業參與校企合作的義務。地方甚至可以將其作為吸引外資企業投資、注入的一項關鍵條件,以此來為該專業學生的發展創設良好的環境和空間。
高校作為人才培養的主體,應該在校企合作的過程中深入挖掘教學資源,不斷整合教學力量,科學創設良好的教學科研環境。比如高校可以同企業深入開展項目合作,充分發揮自身的科研資源以及科研力量。企業作為人才承接利用的主體,在校企合作的過程中,同樣應該發揮自身的作用。
在協同創新理念的支持下,在國際商務專業校企合作的人才培養過程中,還應該構建科學全面的體制協同機制。在人才培養過程中,只有從體制層面來實現協同,才能充分整合多方力量,才能充分提升人才培養質量,也才能確保這項工作長期穩定、持續有效的開展下去。一方面,在校企合作的過程中,應該以契約的形式來充分明確合作方的權利以及義務,同時還應該就合作過程中可能存在的風險等進行全面細致的梳理,明確合作方的利益分配以及目標達成。另一方面,在校企合作的過程中,既要兼顧雙方的利益訴求,同時也應該充分遵循求同存異的科學原則,盡可能從體制層面來實現協同創新,充分發揮合作方的比較優勢,全面優化人才合作培養質量。
在社會經濟全面快速發展的今天,在國際商務專業校企合作的人才培養過程中,應該科學全面審視校企合作中存在的不足和缺陷,充分依托于協同創新理念,依托于目標協同、組織協同、體制協同等,綜合性優化人才培養工作的整體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