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虹/南通科技職業學院信息與智能工程學院
隨著信息科技技術的飛速發展,越來越多的現代化信息科技技術在教育中得到了使用,其中微博平臺就是一種代表性的新媒體軟件,其對高職學生心理危機的識別及其干預工作的開展提供了良好的技術支撐,為了充分發揮微博平臺的作用,就需要高職院校結合學生心理危機情況積極進行微博平臺的建設,這對高職學生心理危機防范工作的開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在高職教育中,由于學生的年級還不是很大,他們的生活經驗和人生經歷還比較有限,當他們在面對很多問題的時候,都不能夠實現有效的應對,從而呈現出苦悶、焦慮、壓抑或者敏感等身心方面的特征,進而逐漸發展成心理危機。對于大學生來說,他們出現心理危機一般包括發展性的危機和突發性的危機等。其中發展性的危機主要是學生在成長和學習中面臨環境的變化而呈現的反應,如新生在面臨新環境的不適應、課程學習方式的變化和同學之間管理的不適應等;而突發性的危機主要是學生在面對突發性的事情時,會出現心理的失衡,如一些重大的疾病、自然的災難或者交通事故等,往往這類事件的出現會導致學生出現心理的不適,進而出現心理的難以控制與釋懷[1]。
在新時期環境下,微博平臺具有著顯著的特點,其自由的網絡環境內存在大量的信息,這對大學生的視野實現了有效的拓展。和傳統媒體比較,微博平臺對大學生能夠進行便捷和豐富咨詢信息的提供,能夠加強學生對世界的感知和思考,這對他們的身心健康和平衡發展具有積極的影響。同時,微博平臺有效的對心理危機實現了干預空間界限的突破,開發出了心理危機干預的新途徑,借助微博平臺能夠在不同的地點和不同的時間進行干預,其信息傳播的形式豐富多樣且靈活多變,在學生心理危機出現前就能夠及時針對學生出現的抑郁、焦躁等心理問題進行準確的干預[2]。
微博平臺是一種信息時代下的產物,它是大學生進行社交的一種重要平臺,學生對微博平臺的使用也比較喜愛,學生一般都喜歡在微博平臺上進行一些原創內容的發表,常寫一些文字,并配有一些視頻和文字等,來對他們的思想狀態進行表達,因子這就對他們的真實心理和行為進行了呈現,能夠借助這些內容來對他們真實心理狀態識別提供依據。同時,學生在微博平臺的使用中還會進行很多內容的轉發,他們所轉發內容和關注的內容也從側面對他們的思想進行的反映,因此可以關注此內容來對學生心理狀況進行觀察。另外,微博作為社交媒體具有很強的互動性,學生在微博的使用中可以對相應內容進行自由的評論,而他們的評論也直接體現出了他們看待事情的想法和態度,能夠為他們心理危機的識別和干預提供依據。
微博平臺具有著顯著的網絡性和虛擬性特點,其為學生心理危機的識別和干預提供了虛擬性交往的渠道,這也為大學生提供了一個交流的平臺,促進學生能夠進行心扉的敞開。而正是借助微博平臺交流的虛擬性,能夠更好對學生心理危機進行識別,并促進心理危機干預工作準確性和針對性的開展。另外,借助微博平臺能夠有效的消除師生之間角色的定位,防止師生情愫的存在而導致對學生心理危機識別的不準確情況,在微博平臺中交流是平等的關系,教師和學生不同太過礙于身份的限制而出現溝通的障礙,微博平臺交流所呈現的虛擬性,使教師和學生之間交流更為親近,且他們話語的身份也能夠靈活進行轉變,這對學生心理危機的識別和干預工作的開展提供了幫助,能夠有效提高其工作的效果[3]。
在高職學生心理危機的識別和干預中,想要充分發揮微博平臺的作用,一定需要做好對微博平臺的有效管理,因此要建立微博平臺的專門管理組織。在高職進行微博平臺的建設中,可以實施小眾管理的模式,也就是小團隊和小群體的管理方式,比如,高職院校可以開發出學部、學院、年級、班級等層次化的管理,在每個班級中進行心理危機識別和干預小組的成立,而小組成員來對班級內學生的微博實施統一性的管理,他們的主要任務是對班級內學生心理動態以及生活狀態等進行及時的刷新和跟蹤,從而及時對班級內學生的心理狀態進行掌握,促進對學生初期心理危機進行識別和干預。
微博平臺具有著很好交流互動性,這對學生進行心理危機干預提供了良好的途徑,也豐富了心理危機干預的形式。首先,學校可以要求輔導員進行微博的建立,并讓其為學生的心理健康提供輔助教育,則輔導員可以針對學生教育中的實際情況進行考察和分析,并能夠在線和學生進行交流,實現對心理危機的處理;然后,學校還可以借助微博平臺進行在線心理咨詢教育模塊的打造,在線上來隨時對學生的心理疑惑和問題進行解決,還可以定期向學生進行一些教育類視頻短片的分享,從而強化心理危機防范教育;另外,學校還可建立微博互動窗口,來設置相應的主題,讓學生進行評論、互動和投票等,打造出良好的互動氛圍,促進對學生心理健康發展的引導[4]。
在借助微博平臺對學生進行心理危機的識別和干預中,需要對學生心理狀態結果進行掌握,根據這些結果數據來對他們進行針對性干預措施的開展,因此這就需要建立學生心理檔案電子數據庫,為其干預工作的開展提供依據。借助微博平臺可以對學生的日常行為和心理、情緒的狀況和興趣愛好等進行掌握,并以此進行電子數據庫的建立,由于這些信息具有隱私性的特點,教師需要對學生的信息具有良好的保密性,同時,教師還需要對電子數據庫進行及時的更新,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來對他們的心理狀態進行篩選,從而掌握出現心理危機的新學生和正在干預學生等心理的狀態,便于后期工作更好的開展。
在對高職學生心理危機進行識別和干預中,僅僅通過微博平臺或者線下方式是存在局限性的,想要實現其工作的有效開展,就需要加強微博平臺和線下工作有效結合。通過微博平臺對學生信息進行管理,這對發現學生出現早期心理危機具有積極的作用,而在出現心理危機后,一方面可以借助微博平臺進行心理危機的干預處理,另一方面還需要和學校已存在的心理教育機構進行配合,來對學生的心理危機進行有效的干預,實現對學生線上和線下的綜合化干預效果[5]。
綜上所述,微博平臺的建設對高職學生心理危機的識別和干預具有重要的作用,為了充分發揮微博平臺的效果,高職院校一定要充分認識到微博平臺的優勢,并積極采取有效的措施進行微博平臺的建設和完善,這對其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長遠發展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