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 玲/重慶青年職業技術學校
如今在教育改革的背景之下,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在設置課程方面逐漸暴露出了相應的問題,針對此高職院校必須要重新審視專業問題,及時發現存在的問題,針對問題的重緩進行針對性的改革。在改革方面,高職院校必須要根據專業的實際情況,從教學方法、課程設置、人才培養等多方面來看待改革的問題,這樣才能夠促進課程改革的全面進展。
目前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的教學之所以無法進行徹底改革的原因在于專業在課程設置方面比較混亂,這樣一來更是限制了學生綜合能力和職業素質的發展,且課程設置混亂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其一是設置的教學科目不全面。主要體現在專業中單項科目承擔了較多的教學任務,比如說卡通、水粉、油畫、素描等均屬于繪畫的課程,但是這些課程在教學中都擁有不同的重點,因此在課程設置是應當進行明確的分類,讓學生分開來進行學習,但是從目前情況來看,高職中的學前教育專業將這些課程統一歸納成為了美術課程,并讓學生進行學習,在根本上并沒有考慮到學生自身的需求[1]。其二是課程設置的多數內容發生重復。在高職院校中多存在這些問題,不僅僅浪費了教學時間和教學資源,還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到了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比如以鋼琴教學為例,鋼琴課程除了進行教學之外,還額外涉及到了音樂理論知識和音樂演唱教學等,而這些課程的內容往往在音樂課中也有提及和講解,這樣一來兩門課程中所講解的內容就發生了重復和沖突,浪費了寶貴的時間。其三是設置課程的領域與實際工作存在較大的差異。高職院校中學前教育專業的課程設置僅僅強調了培養三歲到七歲的幼兒,而忽略了對零歲到三歲的幼兒的培養,因此導致學生在參加工作之后針對年齡較小的幼兒常常不知從何處入手。
就目前情況看,如今大部分高職院校中的學前教育專業仍然是采用了比較老套的課程設置理念,在此種理念之下過于強調教材對學生產生的作用,僅僅只依靠課本來給學生傳授知識,而從根本上影響到了教師的教學和學生的學習。現今我國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在課程改革方面的效率還不夠明顯,在課程設置上更是忽略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和綜合能力,因此導致學生在進入社會之后感覺到無法融入,認知力、適應力較差,在學生畢業之后即便是找到了工作,也無法更好的勝任這份工作。
高職院校的學前教育專業在設置課程過程中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對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和工作能力進行培養,從而導致學生進入社會在就業時不存在明顯的競爭優勢。大部分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在畢業之后進入到了幼兒園進行工作,但是會因各種因素最后而選擇離開這個崗位,其中最主要的一個因素就是不適應工作[2]。經過調查,我國高職院校學前教育的學生在畢業后進入幼兒園工作的僅僅只占據到了20%,根據幼兒園反饋出來的數據顯示,其中有大約70%的學生需要經過很長的一段時間才能夠適應這份工作,雖然出現這種情況與學生的心理素質、基礎知識以及專業能力等有一定的聯系,但是歸根結底,最主要的原因還在于在高職院校中,專業課程的設置從根本上忽略了去培養學生的就業能力。
在學前教育專業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具備貼近學生的實際情況的課程理念,且更應當從相關部門頒布的政策法規中、幼兒園的招人需求中、學前教育專業的對口學校中等進行全面的分析,從而有效的分析出學前教育專業在未來的發展情況,并根據此設置出超前的課程理念,從而為社會培養出一批又一批高素質的教育人才[3]。教師通過教學,在學生心中傳達最新的課程理念,這樣一來也讓學生具備了全新的課程學習概念,教師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可以多向學生介紹幼兒園中教師對幼兒的教育方式,并列舉出不同幼兒園對教師的招聘要求,讓學生們自己思考,自身與招聘中的要求還存在哪些差距,這樣一來便可以讓學生充分認識到了自身的不足,并在今后的學習過程中更加努力,向目標進步。除此之外,教師還應當多關注相關部門頒布的關于學前教育的最新法規和最新政策,并將此消息在課堂上與學生一起討論,讓學生認識到就業的緊迫感,還能夠在分析就業現狀的基礎上拓展學生的眼界,讓他們認識到社會的環境。
如今高職院校中針對學前教育專業主要是以理論學習為主,不太重視對學生在技能方面的培養,學生在學校中所學習到的技能有限,主要是以教師口語、幼兒美術課、幼兒舞蹈課、幼兒聲樂課等課程學習為主的,過多的理論課程占據了學生大量的學習時間[4]。所以說,高職院校需要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來合理安排課程,適當的減少或取消一些不重要的理論課程,改為讓學生私下自學,然后將取消或減少的課程改為技能學習課程。高職院校還應當根據技能課程設置一些場所供給學生學習,比如聲樂室、舞蹈室、鋼琴房等,讓學生除了在課堂上學習技能知識和理論知識之外,還能夠在課外反復鞏固這些所學習到的技能,加深他們的印象。
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在課程設置方面,主要缺失了對學生就業能力的培養,因此高職院校內部應當全面完善教學的環境,給學生提供充分的教學設施、教學場所、教學設備以及教學時間等。除此之外,高職院校在課程安排和課程內容設置上,可以與就近的多所幼兒園取得聯系,并達成實習的協議,讓院校內部中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去幼兒園參加實習,在有一定的授課基礎之后可以再讓學生進行授課,在授課過程中,由幼兒園教師和高職院校專業教師進行旁聽,在授課結束之后,再由他們提出學生在授課中存在的問題,并對學生進行指導,在此之后學生針對自身存在的問題進行總結,并將此次經驗寫成一個教案,從中分析自身的優勢和缺點[5]。在學生經過此次就業實踐之后,教師可以結合教學教案和實際授課的形式,來對學生進行評價,并評估出相應的得分。通過在學前教育專業中設置實踐課程,能夠提升學前教育教學的質量,并提升學生的就業率,同時學生在進入社會后也能夠得到更好的發展[6]。
高職院校中學前教育專業主要是為了培養學前教育的師資隊伍,但是目前高職院校中,此專業的教育過于在乎對學術的教育,而忽略了培養學生的技能和實踐能力。現如今社會對有實踐技能和實踐經驗的人才的需求特別大,高職院校作為培養學前教育教師的主要機構,應該在課程設置方面摒棄結構混亂、觀念老套等問題,且需要在改變這些問題的基礎之上,加大學前教育專業課程設置的實踐性,鍛煉學生的實踐能力,這樣才能夠強化學生的自身技能,讓其在進入社會之后快速的適應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