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 林 李紅芬
廣元市朝天區教育和科學技術局
1.建立組織機構。為加強組織協調,理順管理機制,推動改革深化,成立由區教科局主要領導任組長、分管副局長任副組長、相關責任科室負責人組成的工作領導小組,由勞動教研員、系統內業務骨干和試點學校校長為成員的勞動教育研究中心,負責統籌推進全區勞動教育工作,促進區域勞動教育科學發展、深入發展和創新發展。
2.做好實施規劃。用3年左右時間,統籌資源,推動建立課程完善、資源豐富、模式多樣、富有實效的中小學勞動教育機制和體系,創建一批具有特色的勞動教育示范學校,形成普遍重視勞動實踐教育的氛圍。出臺《朝天區中小學(幼兒園)勞動教育實施方案》,明確勞動教育目標要求、課程設置、工作措施、保障評價等內容,探索構建了家庭、學校、社會三結合勞動教育工作機制。
1.落實校內勞動實踐課程,學校勞動規范化。一是調整優化課程設置。全區各中小學(幼兒園)按照《朝天區中小學(幼兒園)勞動教育實施方案》的要求,統籌安排地方課程、校本課程,確保每周不少于1課時勞動教育課程;將每年五月定為學校“勞動美主題月”,五月第一周為“學校勞動周”,學校每周機動設置“學校勞動日”。二是分級設置課程內容。區教科局針對不同學段、類型學生特點,結合本地產業新業態、勞動新形態,選擇新型服務性勞動的內容,設置中小學(幼兒園)勞動教育任務建議清單,各學校結合本校學生實際、地域實際創新開展以日常生活勞動、生產勞動和服務性勞動為主要內容的勞動教育。三是推進特色課程建設。近年來,各學校在開足國家基礎課程的同時,結合學校實情,積極探索勞動實踐教育活動,打造特色課程。羊木小學開設了《土陶制作》、《土法釀酒》、《快樂農場》,蒲家小學開設了《植物標本制作》,李家小學、大灘中學開設了《剪紙》課程等。校本課程的開設實現了國家基礎課程和生活實踐的對接,延伸到學生的實際生活中,體現了知識性、科學性、實踐性和趣味性,實現了教育的回歸自然、回歸生活、回歸實踐。
2.組織校外勞動實踐活動,社會勞動多樣化。各學校將校外勞動納入學校的教育工作計劃,充分利用學校周邊的農業園、工業園、旅游景點,結合研學實踐、團隊活動等開展農業生產、工業體驗、商業和服務業實習等勞動實踐;與社區、醫院、銀行、養老院等共建,組織開展“環保小衛士在行動”“愛心小天使在身邊”等活動,農村學校在農忙時節還組織學生幫助家長進行適當的農業生產勞動。
3.創新家庭勞動實踐模式,家務勞動經常化。朝天區將家庭勞動與學校勞動進行銜接設計,主推家庭勞動“2+3”,完成勞動清單任務,充分發揮家長在家庭教育中的主體責任和主體作用,讓學生的勞動技能和意識都能夠內外遷移,從而實現5+2>7。一是周末“2”天親子勞動。習得“個人自理勞動”技能的同時,通過周末親子共同勞動學會“分擔家務勞動”,并形成固定的家庭“家務勞動崗位”,培養學生自覺勞動的行為。二是假期“3”月社會勞動。充分利用寒暑假三個月,實現從“個人自理勞動”、“分擔家務勞動”走向社會“志愿服務和社會勞動實踐活動”(包括農事勞動、社會公益實踐、人文科技實驗、職業勞動體驗等),將養成的良好習慣由自覺狀態走向自主、自動,把外顯的動力逐步內化為個性品質,使習慣穩固化。
因地制宜建設實踐場所。一是區教科局聯合區內農業園、工業園、旅游景點等合作建立“勞動+”實踐基地,推動學校陣地與社會基地之間的銜接互動。二是各校按照區教科局統一要求的標準(200人以下、200-500人、500人以上分別不少于1畝、1.5畝、2畝),充分利用校內外各類資源積極開辟校內種植園、小工坊、養殖場等。朝天二小、中子實驗學校在政府的支持下,在學校附近建成學農實踐基地。
資源共享打造教育聯盟。建立以羊木小學為核心,朝天職業中學、中子鎮實驗學校、朝天鎮第二小學、曾家鎮第一小學、曾家鎮第二小學、李家鎮第一小學、大灘鎮文安小學、云霧山鎮花石小學等8所勞動教育特色項目學校為成員單位的勞動教育聯盟,定期開展全方位交流合作,共享勞動教育資源,促進勞動教育協調發展,開創朝天勞動教育特色。
1.統籌規劃培育示范學校。在全區廣泛開展勞動教育示范學校創建工作,以點帶面帶動全區各級各類學校勞動教育深入開展。目前,經過學校自愿申報,已評選出“勞動教育示范校”15所。
2.強化督導開展質量監測。為使勞動教育做到有布置、有落實、有評價,各學校積極探索勞動教育的評價方式,通過成果提交、激勵評價、小達人評選等方式,激發學生參與勞動的興趣和熱情,提高學生勞動技能和素養,實現評價全覆蓋。區教育督導委將學校勞動教育納入教育目標考核體系。區教科局制定勞動教育質量評價考核細則,對各學校勞動教育課程實施情況進行量化考核。
春風育桃李,細雨潤花開。今后,朝天教育將繼續籌劃,打造特色,讓勞動教育浸潤每一名朝天學子的心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