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安紅
江西省樂平市名口鎮(zhèn)流芳小學
教師在小學數(shù)學的課堂教學中,會著重養(yǎng)成學生在計算方面的能力,教師要想提升學生的計算才能,就必須先指點學生要根據(jù)自己的發(fā)展規(guī)則,運用合適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在自己了解教材內容以及熟練運用計算公式的方面有一個同樣的進度,使學生在實際生活中遇見困難時,可以熟練地運用數(shù)學知識去解決問題,由此來提升學生在計算能力方面的熟練程度。
和筆算相比,口算在學生的生活實際中的使用率會更大一點,口算也更加地適用于生活中。學生在進行口算訓練時,會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學生的反應能力和智力。所以,教師想要提高學生計算方面的才能,就必須看中關于計算的課堂教育,通過奇特的教學模式、展示有趣的教學資料以及和諧的課堂氛圍來激起學生對口算的興致,鼓舞學生經(jīng)常運用口算,讓學生開始喜歡口算,以達到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同時也提升了學生自己的計算才能。[1]
比如說,在教師指點學生口算訓練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采用組織課堂活動的教育模式,來激起學生主動訓練口算能力的興趣。比如,教師先是出了幾個計算方面的題目:“20×(10-2)=、25×16=、25×25=”組織學生在班集體內開始競賽,比一比誰可以通過口算最快得出答案,教師應用學生之間爭強好勝的心理致使了學生的注意力都在題目上,學生最終都你追我趕般的得出了答案“160、400、625”,教師指點學生把自己的答案都進行再一次的驗算,在驗算過后,發(fā)現(xiàn)學生給出的答案都是準確的,這樣教師就能夠指點學生探究口算的方式了。首先“20×(10-2)=”,方法一是學生能先算括號里的10-2,再將10-2的和“8”與20相乘;方法二是學生能直接把式子轉化為20×10-20×2=,再進行計算。其次“25×16=”,學生可以為了計算方便,把原來的式子轉變成“25×8×2”,又得到了“200×2”。最后“25×25=”,學生可以運用之前學過的小竅門進行計算,“25×25=(2+1)×2的百位和5×5的十位個位”,就可以得到最終的答案了。學生通過這類有趣又有效的練習方式來鍛煉學生的口算,不僅能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還能提高學生的口算才能。
數(shù)學在生活實際中有很強的實用性,學生在生活里遇見困難往往需要數(shù)學的協(xié)助才能得以解決。[2]教師能夠在課堂教學中運用將生活實際情況引進來的教育模式,在課堂中聯(lián)系生活和教材,教師在選擇實際情況時必須優(yōu)先和大部分學生生活有關的情景,這樣才能有效提升學生靈活應用的能力。
比如說,教師可以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出了這樣的一個題目:“小紅的奶奶讓小紅去買水果,小紅買的水果需要11元,小紅給了賣水果的叔叔20元,叔叔問小紅能不能再給叔叔1元,小紅給了1元后,叔叔就找還了小紅10元,你知道原因嗎?”學生在自行思考后,又進行了小組討論,教師講解了準確答案:“小紅買的水果需要11元,小紅先給了叔叔20元,后來又給了叔叔1元,所以小紅一共給了叔叔21元,叔叔需要找還小紅的錢就是21-11元。”學生在聽完教師講解之后,恍然大悟。像這樣教師將實際生活和數(shù)學知識相結合的教學模式,不但促進了學生可以將所學的數(shù)學知識靈活應用到生活中,還讓學生不經(jīng)感嘆了數(shù)學的魅力。
在數(shù)學計算中,不只是口算很重要,筆算也一樣很重要,筆算經(jīng)常會用到課堂測驗中以及檢查答案是否正確中,筆算的細心程度和正確率直接決定了題目的答案。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見的難題會需要筆算來解決,所以教師應該先讓學生了解了計算規(guī)則,然后再了解計算的方式,最后再多加訓練。
比如說,在數(shù)學的課堂訓練中,教師可以先是要求學生可以把“九九乘法表”熟練地背誦下來,并且可以默寫下來,以達到提升學生計算的有效性。假如在一次“加括號”的課堂中教師給學生出了這樣的一個題目:“257+48-25”,學生可以應用括號將式子改成“257+(48-25)”,將原有的式子變得簡單化,這樣就會提升學生計算的正確率和計算的有效性,教師還可以在課后給學生留下“156×25×4、128-56+39”這類有關題型的作業(yè)讓學生可以更深入了解這部分知識。教師要注重在指點學生筆算中,保障學生可以深入地了解筆算的方式和過程。
養(yǎng)成學生在計算方面的才能對學生學習數(shù)學知識有很大的影響,教師應該在課堂教學中不停地摸索適合學生掌握計算能力的教學模式,這樣學生才能更加積極地學習數(shù)學。